摘要:新闻学专业要体现自己价值,不是把张雪峰打倒,而是从西方手里夺回在全世界的舆论话语权。干点正事,比说啥都强
新闻学专业要体现自己价值,不是把张雪峰打倒,而是从西方手里夺回在全世界的舆论话语权。
干点正事,比说啥都强
继此前重庆大学某新闻学教授抨击张雪峰后,南京大学某新闻学教授也加了进来。
看来新闻学专业招生环境严峻了。
这个南大教授指责张雪峰盯着大众的痛点使劲挠,做的是“焦虑生意”,还假惺惺说不敢怼张雪峰,因为张雪峰的粉丝量大。
我就纳闷了,你一个传播学博士、985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不是更会做传播赚流量吗?
张雪峰就是一个学挤排水的业余选手,你的粉丝为什么没他大?
你真有硬本事,把你的传播学理论用起来,把张雪峰比下去,你的粉丝量比他多了,你还怕他干嘛。
还有这个南大教授的指责,一看就是象牙塔的书生意气,没在社会上摸打滚爬过。
张雪峰确实是在做生意,这众所周知,但做生意怎么了?没有生意人纳税,你一个对社会毫无贡献的教授的工资哪里来?
真让你一个大教授走出校门去找工作,你能找到多少钱一个月的工作?
在社会上做生意也好、打工也好,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你的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你才能赚钱。
你开饭馆,你解决消费者吃饱喝好又便宜的痛点,你就赚钱。你做菜难吃,你就得关门歇业。
你打工送外卖的,你解决消费者想早一点拿到午饭、奶茶的痛点,你就赚钱。你送得慢,平台就把你踢走。
张雪峰做升学规划的,他解决消费者选专业、找工作的痛点,他就赚钱。
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张雪峰如果真的说得不对,给消费者的服务不好,他能做下去吗?
没有张雪峰,现在家长和学生选专业、找工作的痛点就没有了吗?
正因为这些痛点在,才有张雪峰,就算没有张雪峰,也有李雪峰、陈雪峰,有需求,就会有供给。
你不想做饭又想吃饱,就会有饭馆,而不是有了饭馆,你才肚子饿要去找吃的。
这是常识,你一个南大教授不懂?
传播学专业都读到博士了,不学这个?还是在象牙塔久了,不吃人间烟火了。
新闻学专业被张雪峰扒了“内裤”后,确实难招生了,影响到这些新闻学教授的绩效了。
但这能怪张雪峰吗?
新闻学就业难,不是张雪峰扒了“内裤”后才难,是一直都难,只是之前没人告诉家长和学生。
张雪峰没有影响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反而帮助了这些学生,因为报的人少了,跟他们抢饭碗的人就少了,甚至拉低了新闻学专业的投档线,让不少不看专业只重学校的孩子能低分上名校。
所以对于想报新闻学专业的孩子来说,张雪峰是他们的大恩人。
痛恨张雪峰的人,只有这些新闻学教授。
张雪峰扒了新闻学的“内裤”后,招生难了,生源少了,录取分下跌严重。
学院的经费和教授的工资是根据学生数量和质量来拨付的。
如此一来,学院经费和教授们的工资都变少了。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张雪峰帮了学生,却得罪了这些教授。
为了反击张雪峰,这些新闻学教授把张雪峰描绘成唯利是图的生意人,把专业价格化,只根据收入高低来推荐专业,粗俗、庸俗,一身铜臭味。
而对于自身,这些新闻学教授就把价值挂在嘴边,说新闻学专业价值很高。
其实,这些教授们真想体现新闻学的价值,也很简单。
微电子专业的学生,造出芯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搞出领先的大模型;电气专业的学生,研发出特高压;这些都是帮助国家摆脱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
这些教授要是教出的新闻学专业学生,夺回西方在全世界的舆论话语权,在全世界传播中国的软实力,把真实中国向全世界人民展示,这样的价值不低于造出芯片、大模型、操作系统。
请问这些教授,你们的学生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成就?
只要能达到这样的成就,舆论话语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这一份自豪,一定会吸引众多高分学霸报考新闻学,就像当年杨利伟“上天”后,之后几年航天专业录取分暴涨。
但现实是,如今国内大学的新闻学专业,还是用西方那一套叙事,别说夺回舆论话语权了,别把去当“牧羊犬”,做西方攻击中国的舆论打手,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某做新闻的公知的“考古留言”:
来源:花花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