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评|为干事者正名,让诬告者退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08:24 1

摘要:侵占惠农补贴、违规获取公务员资格,性质严重,干部若是犯上这种事,必会受到严肃惩治。反过来,如果无中生有,通过诬告对干部扣上相关大帽子,其目的也昭然若揭:让干部陷入泥沼、难以自拔。

湖北松滋市纪委监委通报3起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典型案例,其中对反映洈水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唐后胜侵占惠农补贴、违规获取公务员资格的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

侵占惠农补贴、违规获取公务员资格,性质严重,干部若是犯上这种事,必会受到严肃惩治。反过来,如果无中生有,通过诬告对干部扣上相关大帽子,其目的也昭然若揭:让干部陷入泥沼、难以自拔。

松滋通过认真调查,为涉事干部“洗冤”,令人信服。为干事者撑腰、让诬告者退场,松滋亮出的鲜明态度,发出有力启示:在信息传播迅疾的当下,越是及时澄清正名,越能占据主动地位,引导干部放下包袱,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近年来,多地相继为受到不实检举的干部正名。今年8月,武汉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开展诬告陷害行为联合治理行动,通报了6起典型案例。今年7月,宁夏吴忠市纪检监察机关在从严查处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澄清正名工作,对党的二十大以来的失实检举控告进行全面起底梳理,先后为75名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5个基层党组织进行澄清正名,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检举问题干部,是群众的合法权利。但不实举报是对这一权利的滥用,是对信访举报监督本质的背离,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一些干部明明没有问题,却因受到举报而发生心理变化,变得畏畏缩缩。一些涉及干部的流言蜚语,更是深度缠绕当事人,令其难以轻装上阵地投入工作。

当然,一些举报者由于缺乏了解,也不掌握核心信息,因一时激愤而摁下“举报键”,并不是故意栽赃干部,但依然制造了很大负面影响。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举报者为了发泄私愤、逃避处罚,不惜捏造事实、陷害诋毁、诬告办案人员,挫伤了相关干部干事创业的进取心,对当地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造成隐性损害。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尽管真相不容诋毁、事实不容遮掩,再“腹黑”的举报都会破产,但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辟谣、正名,所花费的公共资源是巨大的,所花费的时间也可能是漫长的。这样的“成本”,不可谓不高。

对此,一方面,不仅要积极推动为受诬告干部正名的工作,还要加大对于诬告行为的惩治力度,使之付出沉重代价,以此增强震慑力;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干部和群众的交流沟通频次,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政策和规定广为人知,让程序性事务经得起“晾晒”,从而打消群众的疑虑。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