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被俘后不解:我的计划很周密,毛主席是怎么算到突围时间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3 22:21 2

摘要:杜聿明这个人,在国民党那边算是老资格将领,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开始,就跟着蒋介石混,一路打仗,从抗日到内战,经历了不少事。他1904年生在陕西米脂,家里有点底子,早年念书还行,1924年进黄埔,毕业后很快就升迁。

杜聿明这个人,在国民党那边算是老资格将领,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开始,就跟着蒋介石混,一路打仗,从抗日到内战,经历了不少事。他1904年生在陕西米脂,家里有点底子,早年念书还行,1924年进黄埔,毕业后很快就升迁。

抗日时候,他带第五军,打过昆仑关战役,那场仗国民党赢了,杀了不少日军,他也出了名。但后来在缅甸远征军那会儿,指挥有问题,部队撤退时死伤过半,好多人饿死病死在野人山,他自己也差点没命。

内战爆发后,他去东北当保安司令,1948年又被调到徐州当剿总副司令,负责淮海战场。那时候国民党已经不行了,蒋介石手下靠谱的将领少,就把他空降过去。刘峙是总司令,但刘峙本事一般,就靠听话混日子,实际指挥多是杜聿明在干。

淮海战役是国民党输得最惨的一仗,国民党投进去80万部队,结果被人民解放军歼灭55万多。杜聿明集团被围在陈官庄一带,补给断了,士兵饿肚子,弹药也不够。国民党空军空投食物,但准头差,很多掉到解放军那边。杜聿明想过突围,但四周都是解放军,动不了。

毛主席那边,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步步紧逼,先灭了黄百韬兵团,又围了黄维兵团,杜聿明想救黄维,结果自己也陷进去。12月14日,毛主席下令暂缓总攻,稳住平津的傅作义,不让他从海上跑,等于给杜聿明集团多冻饿几天。

杜聿明被围后,国民党内部乱套,士兵投降的越来越多。12月17日,毛主席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用高音喇叭广播,劝杜聿明投降,说突围没戏,四面都是解放军。广播一放,好多国民党部队士气崩了,第二十四师直接带队投降,其他师也跟着跑。

杜聿明去找邱清泉商量投降,邱清泉不肯,坚持打。杜聿明没辙,只能硬扛。蒋介石那边,12月30日电报让杜聿明坐飞机走,他没去,觉得丢不下部队。

1949年1月,解放军总攻开始,打了四天,国民党部队全散架。1月10日,杜聿明带几个亲信突围,换了普通士兵衣服,沿着预设路线跑,穿过华东野战军防线,到了萧县张老庄。

在张老庄,杜聿明他们遇到个拾粪的农民,问村里有没有解放军,农民说没有。杜聿明给了金戒指,让农民别说出去。农民拿了戒指,转头就报告村里的解放军战士。战士们追出来,把杜聿明一行抓了。起初杜聿明不承认身份,警卫一慌,说漏嘴。

杜聿明被俘后,就问解放军,怎么他的计划这么周密,毛主席还能算到突围时间。其实,毛主席早预判了国民党会突围,提前在周边村庄布兵,等着他们钻网。

杜聿明计划是细,但情报和部署上输了。解放军情报网强,村民配合,国民党那边泄密多,加上毛主席战略眼光准,算准了杜聿明突围的时机和路线。

淮海战役不是单纯打仗,还涉及全国布局。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电报来回,分析国民党动向。国民党内部有矛盾,蒋介石瞎指挥,杜聿明想撤,刘峙拖着。解放军情报来源广,地下党、投诚人员、村民报告,全是眼睛。

杜聿明突围前,解放军就知道他可能从东线跑,部署了阻击。毛主席12月电报中就提到杜聿明集团会狗急跳墙,突围时间大概在总攻后凌晨,那时候天黑,便于藏。杜聿明选1月10日,正好撞上。国民党空军侦察不准,杜聿明情报落后,以为周边空当大,其实到处是解放军小分队。

杜聿明被俘不是意外,整个国民党在淮海就注定输。国民党部队杂,嫡系杂牌互相推诿,补给靠美国,但后勤乱。解放军统一指挥,士兵斗志高,地方支持强。杜聿明抗日有功,但内战时效忠蒋介石,指挥上保守,错过撤退时机。

被围陈官庄时,他本可以早撤,但蒋介石命令救黄维,耽误了。结果黄维灭了,自己也灭。杜聿明计划周密,指的是突围路线和伪装,但忽略了民心和情报。

毛主席是基于情报和经验判断。解放军在萧县周边村子驻军,就是防这一手。农民报告杜聿明,正说明国民党失民心,计划再密,也瞒不过老百姓。

被俘后,杜聿明送到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又转北京功德林。1959年12月特赦,当了政协委员、文史馆员。晚年写回忆,讲抗日事,推动统一。1981年5月在北京去世,77岁。

来源:万家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