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黄维院士/孙庚志/安工程郑贤宏AM:仿生触觉传感系统让机器人拥有“人类指尖”般的细腻感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1:10 1

摘要:想象一下,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灵活抓取物体,还能像人类一样感知丝绸的顺滑、砂纸的粗糙,甚至区分不同面料的细微纹理。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触觉”。近日,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孙庚志教授,安徽工程大学郑贤宏博士,联合南开大学、复旦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单位众多合作者,在《

想象一下,未来的机器人不仅能灵活抓取物体,还能像人类一样感知丝绸的顺滑、砂纸的粗糙,甚至区分不同面料的细微纹理。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触觉”。近日,南京工业大学黄维院士、孙庚志教授,安徽工程大学郑贤宏博士,联合南开大学、复旦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单位众多合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重磅研究成果,研发出一种仿生纺织触觉传感器及系统,首次在单一器件中实现静态力与动态振动的高精度同步感知,让机器人触觉迈入新纪元。

图1.仿生触觉感知系统的设计理念

研究亮点:三维蜂窝织物,破解触觉难题

传统触觉传感器需多层电路分别模拟“静态压力”和“动态振动”感知,导致设备笨重、信号易干扰。而这项研究创新设计三维蜂窝状纺织结构,灵感源自人类指尖的机械感受器:

高灵敏度:静态压力灵敏度达2486.9 kPa⁻¹,响应速度10毫秒,比人类皮肤(30-50毫秒)更快!

双模感知:单器件同步捕捉静态力和高频振动,精准还原触觉细节。

超强耐用:2.4万次压力循环测试后性能无衰减,轻松应对高强度使用场景。

技术突破:AI赋能,秒速识别纹理

团队将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打造全自动纹理识别系统:

精准分类:对21种面料的识别精度超98.9%,最高达100%。

极速响应:支持50-300毫米/秒的扫描速度,远超同类技术。

自适应场景:即使在曲面、海绵等复杂表面,识别精度仍保持95%以上,展现强大鲁棒性。

图2. 基于触觉传感器和机器学习进行表面纹理感知

应用前景:从假肢到工业机器人

智能假肢:赋予截肢者真实的触觉反馈,抓握物体时感知力度与材质,提升生活品质。

人形机器人:助力家庭服务、医疗护理机器人更安全地操作易碎物品,如区分玻璃杯与塑料杯。

工业质检:快速检测纺织品瑕疵,或用于汽车制造中精密零件的表面质量评估。

虚拟现实:结合触觉手套,让VR交互更具沉浸感,“触摸”虚拟世界不再是梦。

图3 .实时表面纹理识别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润润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金陵科技学院张曌博士、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石宇、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硕士研究生丁斌斌以及《智能服装与应用》交叉课程学生李贵阳(通信工程231班)等众多合作者也为本文做出重要贡献。

【通讯作者简介】

郑贤宏,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2023年、2024年世界前2%顶尖科学家、安徽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优青、芜湖市青年科创先锋等称号。美国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联培博士(导师:美国工程院院士Ray Baughman教授)。主要从事柔性智能可穿戴器件的相关研究工作,在上述领域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arbon Energy、Smal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30 余篇,6 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封面和Hot Topic专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等,担任Infomat、Soft Science、Information &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青年编委,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Small、Small methods、Nano-Micro Letter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ACS Nan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3 0 余个国际SCI期刊兼职审稿人。

论文链接:

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