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限制越来越紧,这回瞄准了维修服务。简单说,美国商务部官员埃斯特维兹从2024年3月开始,就公开推动盟友停止对中国某些关键芯片设备的维修。那些设备是中国企业早就买下来的,现在不让修,就等于让它们慢慢变成废铁。
美国在芯片领域对中国的限制越来越紧,这回瞄准了维修服务。简单说,美国商务部官员埃斯特维兹从2024年3月开始,就公开推动盟友停止对中国某些关键芯片设备的维修。那些设备是中国企业早就买下来的,现在不让修,就等于让它们慢慢变成废铁。
这事不是空穴来风,埃斯特维兹在一次会议上直言,美国正和盟友谈,限制维修那些能帮中国造先进芯片的机器。只有中国自己能搞定的部件,美国才允许继续提供支持。说白了,这是在原有禁售基础上加码,堵住中国通过维护旧设备继续生产的路子。
大家都知道,美国从2022年10月就出台严格出口管制,禁止向中国卖先进半导体设备和芯片。像英伟达的A100和H100这类AI芯片,直接禁了。2023年10月,又修订规则,针对香港和澳门加强限制,还堵住了英伟达推出中国特供版A800、H800的漏洞。
到2024年3月,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新令,4月4日生效,进一步收紧AI芯片出口。埃斯特维兹作为副部长,主管实体清单,这家伙从2023年起就说过,等着中国进口的光刻机和蚀刻机坏掉。
现在看来,那话就是在为维修禁令铺路。美国本土企业如应用材料,早就不准为中国先进工厂服务了。现在,美国想拉盟友下水,荷兰的ASML、日本的东京电子这些公司,也得跟上。
核心是怕中国半导体产业追上来。中国芯片自给率从2018年的5%涨到2023年的25%,进口量2023年降了10.8%,总额少650亿美元。这损失其实美国企业自己扛着,但华盛顿觉得必须卡脖子,防止中国用这些技术搞军用或AI。
埃斯特维兹2024年6月去荷兰和日本谈,目的就是扩大限制,不仅禁新设备,还管旧设备的维护。美国想控制更多芯片制造工具,甚至包括二手市场。那些从韩国运来的旧机器,本来就容易坏,现在维修难上加难,对中小中国企业打击大。
中国这边,长江存储董事长陈南翔在2023年6月在展会上,直接点出问题。他说,如果从美国买的设备因管制不能用,供应商就该回购这些机器和部件。长江存储是做3D NAND闪存的,进了美国实体清单,设备维护成大麻烦。
陈南翔的话接地气,强调这些是合法买的,不能说不让用就不让用,得负责任。2023年晚些时候,他当选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又呼吁行业团结应对制裁。
长江存储确实问过供应商买回禁用的晶圆厂工具,因为那些机器闲置等于浪费。说实话,这建议有道理,你卖东西不提供售后,还不让别人修,总得给个说法吧。
维修禁令影响不小。美国规则下,美国公司早就不准服务中国黑名单工厂。盟友跟进后,ASML告诉美国员工停止对中国客户服务。2024年4月,荷兰政府评估,美国想切断服务合同,但荷兰没域外管辖权,合同还有效。可压力在那,ASML服务合同受影响,中国企业得自己想办法。
一些中国工厂转向本土维修团队,学着拆解部件,记录数据,逐步自力更生。这也加速国产替代,上海微电子这类企业开始产本土光刻机,虽然起步晚,但进度快。
维修禁令到今年8月仍在演变。美国12月2024规则延续,盟友跟进。中国自给率近30%,国产设备占比升。埃斯特维兹在新职分享经验,陈南翔在报告中列数据,强调自给路径。
这事没完,美国想卡中国先进芯片,但中国靠本土化突围。说到底,科技竞争靠实力,不是一纸禁令就能决胜。
维修禁令细节多。埃斯特维兹2024年3月27日确认,推动不服务关键部件。盟友讨论中,美国表示希望控制更多设备。荷兰ASML服务合同暂有效,但压力下可能变。
中国企业学维修,建团队,减少依赖。禁令覆盖存储芯片领域,韩企三星SK海力士淘汰设备,本是中国市场热门,现在风险高。
陈南翔呼吁回购,源于2022禁令后,美国厂商撤专家,不回邮件。长江存储买的设备,涉及14nm以下逻辑芯片、18nm以下DRAM、128层以上闪存,全禁。供应商不回购,就成废铁。行业协会下,他组织调研,推联合研发。
美国今年3月评估盟友框架,6月更新AI芯片控制,要求许可证。8月,中国要放松管制,美国嵌入追踪器检测转移。埃斯特维兹离职后,还出席活动。陈南翔讨论路径,工厂用本土机器。
来源:鉴史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