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国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1992年,发表处女作小说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国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爱上浪漫》、《亲吻与诉说》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哲学的慰藉》、《旅行的艺术》、《身份的焦虑》等。1992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爱情笔记》;1994年,入围法国费米娜奖;1996年,完成《拥抱似水年华》;2000年,出版《哲学的慰藉》;2002年,出版《旅行的艺术》;2006年,出版《幸福的建筑》。
自我满足感并非要求我们在任何一个努力的领域都很成功。我们通常并不会因为做事失败而深感耻辱,只有当我们把自豪感和价值感寄托在特定的成就上,却没有实现目标的时候才感到耻辱。我们的目标决定我们定义何者为成功、何者为失败。《无聊的魅力》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他以旅人之眼注视沙发,并重新发现了他的一些特质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旅行的艺术》我恨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冒险爱你。《爱情笔记》
心灵是个极不稳定的器官,说不准何时就会出现一片空白或是心神不属,唯在静定或无所事事时才会冒出思想的火花。谈话时的节奏却不允许思维停顿,因为他人的在场要求我们不断地作出回应,于是我们总觉脱口而出的尽是些蠢话,真正想要说的却没说出,为此我们懊恼不已《拥抱逝水年华》
智慧是教不出来的,只有我们通过自身的经历去发现,没有人可以分担,任何人也不能代劳。《拥抱逝水年华》
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哲学的慰藉》
沉默是致命的指责。
沉默和笨拙也许可以得到谅解,正可以作为心怀仰慕的证据。一个人完全可以收放自如地吸引自己毫不在意的人,而最笨拙的人则可被认为是最真诚的,拙于言辞反而可以证明其真情实意。语言在爱情面前无法自制,错误百出。《爱情笔记》争吵的原因绝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样。
指责对方时的声嘶力竭,以及这些指责的不合情理表明不是因为彼此怨恨而是彼此相爱。
我们恨自己爱对方爱到现在这个程度。
我们的指责实际上承载着一个复杂的下文:我恨你,因为我爱你。
我恨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冒险爱你。《爱情笔记》根据塞内加的看法,促使我们发怒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和对他人持有过分乐观的观念,这种乐观达到了危险的程度。……怒气来自于一种信念,认为某种挫折没有写进生活的契约中,这种信念发源于近乎戏剧性的乐观,但其后果却是悲剧性的。《哲学的慰藉》
希腊哲学家皮朗有一次乘船旅行遇到了大风暴。所有的乘客都惊慌失措,害怕那脆弱的船不堪汹涛怒潮一击。只有一名乘客没有失态,静静地坐在一角,表情泰然自若。那是一头猪。《哲学的慰藉》
“这个世界只允许我们在孤独与卑劣之间进行选择,”他说。而且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与孤独为伍……因为一个人被迫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越少,他的境况就会越好”。叔本华认为,幸运的是,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在与他人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自然而然地“不愿与他人有频繁的交往,就像一个校长决不会愿意和周围的一群吵吵嚷嚷、喧闹不休的孩子搅在一起一样。”《身份的焦虑》
生活就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直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的过程——这样说,并非要我们永远都不要去努力克服焦虑,或不要努力去满足某种欲望,而是要求我们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任何一个目标向我们提供的一劳永逸的保证,按照目标本身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身份的焦虑》
恋人分手之际,还能把话说得平和得体的,肯定是已然变心的那一个。《拥抱似水年华》
我们的“自我”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需要不断充入他人的爱戴才能保持形状,而经不起哪怕是针尖麦芒大的刺伤。《身份的焦虑》
你越不喜欢一个人,你越能够信心百倍,轻而易举的吸引他。强烈的欲望使人丧失了爱情游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漫不经心,你如被人吸引,就会产生自卑情结,因为我们总是想把最完美的品质赋予我们深爱的人。《无聊的魅力》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旅行的艺术》
苏格拉底的思辨方法
(1)取一种为世所认的常识论断
(2)想象一下这一论断可能是错的,尽管说这话的人充满自信。寻找这一论断可能不对的情境。
(3)如果对以上问题找到例外情况,那么原来的定义就是错的,或者至少不准确。
(4)最初的论断必须考虑到以上例外并将之精确细腻地表达。
(5)如果随后又找到了对以上修正过的论断来说的例外,那么整个过程再重复一遍。真理——就迄今为止人类可以企及的而言——寓于一项看来驳不倒的论断。追求真理,就是发现我们原来差不多认定为是的其实为非。
(6)不论阿里斯托芬如何加以歪曲,思考的产物总是优于直觉的产物。《哲学的慰藉》不成熟的爱是一个在理想化和失望之间摇摆不定的故事,一个狂喜、幸福与溺毙般感受和无比憎恶夹杂的不稳定状态,在这状态中,最终找到心上人的感觉伴随着从来没有过的迷失感。不成熟的爱,其逻辑终点就是死亡,或是象征性的死亡,或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爱情笔记》
普鲁斯特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无聊的魅力》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身份的焦虑》
Perhaps unhappiness can stem from having only one perspective to play with.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旅行的艺术》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样的泰然自若,如果我们听了几句对我们的性格或业绩的严厉批评就忍不住掉眼泪,那可能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正确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赞许构成的。我们对于不受世人喜爱很在意,不仅是出于实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迁,更重要的是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种信号,毫不含糊地表明我们已误入歧途。《哲学的慰藉》
对不公正抱怨的本身就暗含着一种信念:坚持认为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公正的。《哲学的慰藉》
人惟一的先天的错误就是认为我们是生而为追求幸福的……只要我们坚持这一先天的错误……世界在我们看来就是充满了矛盾。《哲学的慰藉》
现实的生活正像是缠绵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旅行的艺术》
要想停止注意某件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将它购买到手——就如同要想停止欣赏某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与其结婚。《身份的焦虑》
与一个缺乏吸引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意味着对方是无聊之人。而与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在一起时保持沉默,你肯定会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无聊透顶的人。《无聊的魅力》
一个人从旅行中得到多少不在于他去过多少美丽的地方,而在于他在一个地方发现了多少美丽的故事。《旅行的艺术》
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一次闪动而逐渐消失。《旅行的艺术》
来源:情感交待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