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新型“育儿补贴”骗局出现 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发出官方提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7:28 2

摘要:近日,国家“育儿补贴” 实施方案正式落地,这一民生福利明确: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对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 3 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 3600 元标准发放补贴,直至其年满 3 周岁;2025 年 1 月 1 日前出生且不满 3 周岁的婴幼儿,则

近日,国家“育儿补贴” 实施方案正式落地,这一民生福利明确: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对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 3 周岁以下婴幼儿,按每孩每年 3600 元标准发放补贴,直至其年满 3 周岁;2025 年 1 月 1 日前出生且不满 3 周岁的婴幼儿,则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

可这份为家庭减轻养育负担的利好政策,刚落地就被不法分子盯上,衍生出新型诈骗套路。如何识破骗局、守住钱包?

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劝阻宣传大队相关负责人为此带来专业提醒。

“便捷领取” 本是此次 “育儿补贴” 的显著优势 —— 群众通过手机官方管理系统,在支付宝、微信等平台直接即可办理。但这一便捷性也让电信诈骗分子嗅到 “机会”,近期多地已出现以 “领取育儿补贴” 为名的诈骗案件,不少市民险些中招。

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劝阻宣传大队相关负责人指出,此类诈骗属于典型的“虚假链接类诈骗”,其特点是紧跟时事热点、作案成本极低,不法分子只需搭建假域名、制作虚假网站,再通过短信广撒网,就能实施诈骗。

更具迷惑性的是,诈骗短信中常会添加“过期失效”“不立即点击就无法领取” 等带时间限制、制造紧迫感的字眼,诱导群众点击所谓的 “补贴领取链接”。

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段虽有不同,但本质都是通过虚假渠道获取群众关键信息或植入恶意程序,进而窃取账户资金。

他们精准抓住部分市民“对政策不熟悉、急于领取补贴” 的心理,以各类看似合规的名义设下陷阱,一旦市民落入圈套,不仅账户资金可能面临风险,手机内的隐私信息也可能被窃取,进而带来多重财产安全隐患。

面对这类骗局,市民该如何有效防范?

太原市反诈骗中心劝阻宣传大队相关负责人给出明确建议:“首要原则是牢记‘不明链接绝对不点击’。同时,若遇到可疑信息,可第一时间拨打 96110 太原市反诈骗咨询专线,或咨询‘育儿补贴’相关发放部门的官方电话,‘多咨询一步、不急于操作,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在此也特别提醒广大市民:领取各类补贴、享受政策福利时,务必保持冷静,切勿因急切心理落入诈骗陷阱。

面对不明链接、二维码,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轻易点击或扫描;日常多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详细了解政策实施的具体流程与细节,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同时,还需持续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升辨别诈骗的能力,切实守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国家发放“育儿补贴”,本是为家庭减负的暖心之举,却成了不法分子眼中的“商机”。

从“便捷领取”的政策优势,到“虚假链接”的诈骗陷阱,不法分子利用的不仅是技术漏洞,更是部分市民对政策的急切期待与信息差。

这类骗局之所以屡屡得逞,关键在于摸准了“怕错过”“图省事”的心理——有人看到“过期失效”就慌了神,有人觉得“点个链接就能领钱”很方便,却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基本常识。

事实上,正规补贴发放均有官方流程,绝不会通过短信链接索要个人信息。

政策红利要惠及百姓,离不开“最后一公里”的防骗守护。

对市民来说,收到“补贴类”信息时,不妨多问一句“真的吗?”:打官方电话核实,上政府网站查流程,牢记“不明链接不点击”的铁律。

对相关部门而言,除了及时预警,更要通过社区宣传、案例解读等方式,让政策落地与防骗提醒同频共振。

愿每一份政策温暖都能安全抵达,愿每一分“急切”都被理性守护。防骗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自己钱包与信息安全最基本的责任。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