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落实最高检、省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文化育检、党建引领,提升宿检品牌层次,日前,宿州市检察院开展了全市检察机关第三届文化品牌(党建品牌)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选育展示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落实最高检、省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有关部署要求,坚持文化育检、党建引领,提升宿检品牌层次,日前,宿州市检察院开展了全市检察机关第三届文化品牌(党建品牌)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选育展示活动。经评选,1个品牌被评为“重点培育文化品牌”,4个品牌被评为“优秀文化品牌(党建品牌)”,5个事例被评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事例”。
宿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党支部由民事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以及控申、案件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党员干警组成,承担了全院一定规模的案件量。第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出从“案结事了”到“治理升级”的新路径。
做法成效锻造先锋型战斗堡垒。为办好最高检直接立案的“南四湖”专案,创新“临时党支部+跨部门整编”模式,协助推动解决水污染源头治理问题,该案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构建学习型专业堡垒。构建支部“沉浸式研学+业务化实践+智能化提升”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深挖本地“红色富矿”,串联市内红色地标,设计“皖北革命精神专题研学”路线,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可知可感、入脑入心。打造服务型前哨堡垒。推进基层“检察便民服务站”建设,党员干警带头参与矛盾线索排查、释法说理、法治宣传等工作。2023年,由宿州市检察院制作出品的控申题材微电影《看得见的正义》在央视CCTV12播出。
聚焦初心工程,服务群众“零距离”。形成“支部包片+党员联户”工作格局。近三年来受理司法救助案件510件,救助68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847万余元。联合社区党组织建立公益损害线索快速响应机制,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群众关切问题,办理的大气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2022年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聚焦匠心工程,破解民生“硬骨头”。紧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问题,实行“党员包案+跟踪回访”,持续做实检察为民。连续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农民工工资支持起诉案件1138件,帮助农民工追索欠薪近2000万元。聚焦同心工程,联动共建共治“朋友圈”。深化“检察+N”党建共建,联合行政机关、群团组织及行业协会力量,共建“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矛盾共调”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与市总工会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指导砀山县院与县工会设立“梨小哥”权益保护检察驿站,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解决未办理工伤保险等问题,切实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党建规范化引领监督体系化。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法律监督全过程,牵头起草并助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决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制发检察建议400余件,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整改到位。组织协同化促进治理长效化。依托“党建+府检联动”,牵头起草《关于协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实施办法》,具体举措被最高检列入《2024年度行政检察工作白皮书》。检视制度化保障监督常态化。纵深推进反向审视工作,提请市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宿州市加强诉讼监督反向审视协同推进规范司法实施办法》,为规范司法行为、加强诉讼监督、推动源头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相关做法获最高检全文转发。
以组织建设为支点,促进理念认同融合。依托“临时党支部”、“党员先锋办案组”、检察联络服务站等主要载体,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维护政治、社会大局稳定的“刀把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里。
以司法为民为主线,促进目标导向融合。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谋划部署统一起来,把案件管理、专项行动和跨部门协作等业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以服务大局为蓝图,促成监督机制融合。依托党委统筹协调优势,推动基层党组织从“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调动党员干警以案件办理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实现党建与业务同向发力、有机融合、共享共赢的工作格局。
拂晓检声融媒体工作室出品
来源:宿州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