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好物流仓储系统的规划,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明确需求,而需求是可以通过数据来清晰定义和描述的。一个项目中真正关键的数据指标其实并不多,比如收货量、发货量、库存量、拆零量和SKU(即商品品类数)等,掌握这些并不困难。本文将从物流仓储的几个基本环节出发,带大家理解这些
做好物流仓储系统的规划,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明确需求,而需求是可以通过数据来清晰定义和描述的。一个项目中真正关键的数据指标其实并不多,比如收货量、发货量、库存量、拆零量和SKU(即商品品类数)等,掌握这些并不困难。本文将从物流仓储的几个基本环节出发,带大家理解这些核心数据及其作用。
一、收货环节的关键数据收货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到货量(箱)、订单数、车辆装载量、收货区面积、作业时间、每日收货SKU数量等。
其中,车辆大小、载重和卸货速度直接影响站台设计。我们要考虑如何卸货、效率如何,从而合理规划站台数量。
这里特别要提到“平均值”和“高峰值”的区别:年平均收货量除以工作日,得到的是平均每日收货量;而一年中收货最多的一天,则是高峰值。如果按平均值设计,可能导致高峰期忙不过来,经常加班;如果按高峰值设计,又可能出现设备闲置、人员工作量不饱和。因此,通常取一个中间值,具体需结合实际业务节奏来定。发货环节同样存在类似情况。
二、库存环节的数据要点库存能力是系统设计的核心,但如何科学定库存很有讲究。除了总库存量(W)外,还要看SKU数量,以及不同存储方式的要求。现实中仓库类型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设计前必须明确存储形式。
常见存储分为两大类:以托盘为单位(比如立体库、平面库)和以箱为单位。此外还有特殊形式,如挂装、散料、大件等,但主要是前两种。要根据业务特点确定主次,有时托盘为主,有时箱为主,有时两者兼顾。
计算库存能力需考虑商品规格、库存周转天数等基础因素。SKU数量直接影响库存分配和作业面设计,发货量如拆零量多少,也会制约库存区的布局。
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非常实用——根据商品出货频率将SKU分为A、B、C类,分别制定存储策略。要特别关注是否够整托盘、半托盘,以及它们所占比例,这都是决策的关键依据。
电商业务中SK数大幅增长,ABC分析越发重要。另外,箱存储占比逐渐提高,也成为新趋势。最后要注意,实际中托盘和货位不可能完全塞满,需预留操作空间,因此设计时需加入“充满率”系数,具体数值因项目而异。
三、拣选相关数据拣选环节需重点关注:订单数、订单行数、发货量及整盘、整箱、拆零出库量。这些直接影响拣选、包装及输送设计。
要注意,发货ABC分类(即出库频率分布)和库存ABC可能不一致,建议分开分析。拣选效率、包装效率等数据可通过历史经验或实测获取,但结果会受到流程、工位设计及测量方式的影响,需谨慎参考。不同拣选方式效率差异很大(比如按单拣、按波次拣、自动化拣选等),设计中要根据业务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
四、发货相关数据发货设计需包括:方向、数量、车型、作业时间、暂存时间等。分拣机的格口数量有限,往往要通过“波次管理”来控制发货节奏、提高效率。小型物流中心可能一天只发一次货,集货区就要大一些;大型中心则通过多波次发货,显著减少对集货区的面积需求。
近年来,装车环节也越来越受重视,自动化系统正在逐渐应用,设计中需预留升级空间。
五、退货环节的数据退货虽容易被忽略,但实际处理起来非常复杂。退货数据往往波动大、不均衡,处理流程也和正常收货不同。建议将退货接收与退货处理分开分析,分别统计其订单数、SKU、数量等。
另外,退货还分为客户退至仓库、仓库退至供应商或报废两类,性质完全不同,分析时也要区别对待。
数据分析是规划设计的基础,但需要结合专业经验和实际调研。有些数据变化缓慢(如产品特性、订单结构),有些则波动很大(如订单峰值)。建议与业务方充分沟通,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并共同确认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并非直接用于设计,而是提炼出关键设计指标。过程中既要借鉴行业经验,也要注重实地调研,真正把握业务运转的规律。
来源:云山快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