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三大阅兵日渐临近,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舆论场中多了一些特别的关注——人们不仅期待阅兵式上展现的国威军容,更纷纷将目光投向观礼台上那几个意味深长的“空座位”:美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的高层代表,再度集体缺席。
九三大阅兵日渐临近,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舆论场中多了一些特别的关注——人们不仅期待阅兵式上展现的国威军容,更纷纷将目光投向观礼台上那几个意味深长的“空座位”:美国、英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的高层代表,再度集体缺席。
这类缺席现象并非首次,却总能引发诸多猜测与解读:究竟是日程安排上的巧合,还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外交软抵制”?就在近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的回应,虽语气平和,但话中有话、绵里藏针,体现出一种从容的战略定力与大国的格局视野。
事实上,所谓“没空”从来不是真正的原因。九三大阅兵不仅是一场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历史叙事的重申。中国通过阅兵强调的,是那一段被国际舆论长期淡忘的东方抗战史——十四年浴血奋战、三千五百万军民伤亡,这些数字应当与诺曼底登陆、西线战场共同写入人类对二战的集体记忆。然而在西方主流话语体系中,东线贡献常被有意无意地边缘化,仿佛二战胜利的荣光只属于某几个国家。
他们不愿来,或许正是因为不願面对这样一种可能:一旦中国成功将“东方主战场”的叙事推向世界,西方长期垄断的历史解释权就将受到挑战。因此,“缺席”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更成为某种话语权争夺中的战术回避——我不出席,就无需为你提供传播平台的 legitimacy,甚至还能借此释放隐晦的政治信号,将中国的纪念活动曲解为“秀肌肉”,将自己包装成“和平守护者”。
西方某些媒体的报道框架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热衷于放大中国新式武器的镜头,却对受阅老兵的容颜轻描淡写、予以虚化处理。这种刻意选择的叙事策略,无非是想把舆论引向“中国威胁论”,而无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纪念主旨。他们看不见,或者说不愿看见:老兵方阵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从屈辱中站起的坚韧,现代化装备则意味着她不再允许苦难重演。这两者共同书写的,正是一个大国从积弱到自强的完整历程。
与西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出席。他不仅来了,还以四天的行程突显对此访的重视。这背后,是相似的歷史境遇与共同的叙事诉求——苏联在二战中的巨大牺牲,同样长期被西方话语体系所轻视。而今,中俄并肩纪念,恰是对历史真相的合力捍卫。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也纷纷前来,一边致敬历史,一边洽谈核能、基建等务实合作。这足以说明:国际社会并非只有一种声音,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盲从西方设置的话语议程。
甚至西方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波兰修改二战教科书,将苏联解放行动称为“占领”;波罗的海国家拆除苏军纪念碑,声称“去殖民化”……这些看似“去俄化”的举动,在更深层次上配合的是一场对东方战场历史地位的系统性消解。他们试图以现实政治的需要重塑历史记忆,却忘了真实的历史从不依附于任何一方的叙事霸权——档案、证言、牺牲者的名字,早已刻入时空的基因。
而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之所以被众多观察者称赞,正因其在淡定中显底气,在包容中见格局。“纪念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们欢迎所有尊重历史的国家参与”——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
其一,它展现了一种“不来亦从容”的自信。中国不再将西方国家的出席视为活动成败的标准。越来越多的全球南方国家主动参与、共同合作,本身就是对中国倡议的积极响应。真正的国际认同,不在于座位有没有空,而在于合作是否落地、理念是否共鸣。
其二,它传递出“有实力才有和平”的清晰信号。中国展示国防力量,不是为了威慑他国,而是明确表达:我们有能力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这种战略威慑,本质上正是对和平最切实的保障——正如一位老兵所能代表的不是仇恨,而是一个民族不愿再受欺负的坚定意志。
其三,它着眼的是更长远的话语转变。当前国际舆论格局仍由西方主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历史真相永无大白之日。随着《东方主战场》等纪录片在海外年轻观众中引发热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二战的全貌远比他们从前所知的更加复杂、更加悲壮。讲述真相、展示史实,是一种静默而有力的对抗。西方越是回避、抵制,就越暴露其话语自信的脆弱。
历史从不是任人拿捏的橡皮泥。你可以选择缺席,可以选择沉默,甚至可以动员媒体断章取义,但你抹不去三千五百万牺牲者的生命重量,改不了东方战场对二战胜利的决定性贡献。就像某些欧洲港口一旦拒绝与中国合作,吞吐量便显著下滑——市场不相信叙事霸权,历史同样也不会。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每当中俄提及东方战场的牺牲,西方就如坐针毡?为什么这些号称捍卫“普世价值”的国家,却总是对一段如此重要的集体记忆保持沉默?这种反思,恰是西方话语权开始松动的征兆。
未来的九三大阅兵,或许仍会有一些空座位。但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并肩同行,共同守护一段完整而真实的历史记忆。也许终有一天,五大常任理事国的老兵能够同时站在观礼台上,共同敬一个礼——不是为争高低,而是向世界宣示:我们不能让悲剧重演。
而这,才是九三大阅兵最根本的意义,也是一个真正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格局与担当。
至于那些仍在“来或不来”之间犹豫徘徊的国家,时间终会给出答案——历史从不冤枉任何一个真正的和平守护者,也不会轻易放过那些一心玩弄话语游戏的人。
来源:科技伯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