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GLOBOCAN2022数据[1]显示,在男性人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排第2位,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初诊分期偏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瑞维鲁胺治疗高瘤负荷mHSPC伴脑转移患者病例分享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据GLOBOCAN2022数据[1]显示,在男性人群中,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排第2位,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前列腺癌患者初诊分期偏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线水平偏高,但是随着NHT(新型内分泌治疗)在中国的普及,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若尽早积极治疗仍可以在激素敏感期得到很好的疾病控制。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最常见的是骨转移,少数患者会伴有内脏转移,但“脑转移”的情况较为罕见。新型雄激素受体(AR)抑制剂作为mHSPC(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阶段最常用的NHT方案,目前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非常成熟的应用,但是针对内脏转移患者的疗效评估,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瑞维鲁胺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AR抑制剂,为了探索瑞维鲁胺在“内脏转移mHSP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曾在既往几期文章中报道过瑞维鲁胺在内脏转移患者中的真实世界临床应用探索,得到了较好的反响。本期文章,我们也特别邀请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钊伦教授及团队成员李建平教授就近期诊治的一例高瘤负荷mHSPC伴脑转移患者,和大家做相关的诊疗经历分享,希望给到各位医生更多的临床指导建议。
患者基本信息:男,73岁。
主诉:双眼视物重影1周余。
现病史:患者1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重影,伴头晕、头闷,休息后缓解,伴双眼视野颞侧缺损,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颅脑MRI检查示:鞍区占位,病变推挤视交叉上移。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门诊以“鞍区病变”收住入院,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差,二便如常,体重较前减轻5kg,50kg。
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状况一般,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1年前不慎被重物砸伤头部,予以保守治疗,否认重大手术、输血史,有过敏史:破伤风,具体不详。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特殊化学品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吸烟史;无饮酒史。否认其他不良嗜好。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否认家族性精神病、肿瘤病、遗传性疾病病史。
图1 颅脑MRI检查(2024年10月4日)
实验室检查(2024年10月8日):血清PSA>5000ng/mL。
影像学检查:
前列腺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DWI)(2024年10月11日):前列腺外形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前列腺外周带明显增大,其内信号不均匀,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可见局灶性T1等、T2稍高信号,部分边界欠清,DWI呈弥散受限改变,相应ADC图信号减低;右侧外周带可见斑片状T2高信号。左侧移行带内可见局灶性T1等、T2稍高信号,边界尚清,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前列腺左侧外周带异常弥散受限信号伴骶椎内异常信号,考虑前列腺癌伴股骨、骶骨转移。
图2 前列腺MRI平扫(2024年10月11日)
颅脑CT平扫(2024年10月17日):蝶鞍区占位,鞍区可见团块状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大小约24mm*20mm。
图3 颅脑CT平扫(2024年10月17日)
骨扫描(2024年10月22日):全身多发骨质代谢活跃灶,考虑肿瘤骨转移。
图4 骨扫描(2024年10月22日)
病理学穿刺结果: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4=8分。
诊断:前列腺腺癌伴脑转移及全身多发骨转移,Gleason评分4+4=8分,高瘤负荷mHSPC。
治疗方案:2024年10月16日起,开始给予瑞维鲁胺+ADT治疗。
疗效评估(PSA降幅超99.9%):
2024年10月08日:PSA:>5000ng/mL(瑞维鲁胺治疗前)
2024年11月01日:PSA:878ng/mL(瑞维鲁胺治疗3周后)
2024年11月12日:PSA:293ng/mL(瑞维鲁胺治疗1月后)
2025年01月17日:PSA:31.3ng/mL(瑞维鲁胺治疗3月后)
2025年04月11日:PSA:9.01ng/mL(瑞维鲁胺治疗6月后)
2025年06月02日:PSA:4.31ng/mL(瑞维鲁胺治疗8月后)
图5 PSA变化曲线
颅脑MRI平扫+增强(2025年6月13日)提示:鞍区软组织肿块较前明显缩小。
图6 颅脑MRI治疗前后对比
病例总结
本病例患者为多发骨转移的高瘤负荷mHSPC,且伴有脑转移,初始基线PSA水平超过5000ng/mL,在接受瑞维鲁胺+ADT治疗3周后,即实现PSA强效速降,且之后PSA持续下降,最近一次PSA检测为4.31ng/mL,降幅超99.9%,且患者脑转移灶明显缩小,神经系统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至今仍在积极治疗中。
专家点评
脑转移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前列腺癌主要侵犯骨盆淋巴结及躯干骨,极少出现脑转移[2]。本例患者因“鞍区占位导致的双眼视物重影”这一神经系统首发症状就诊,最终结合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前列腺腺癌伴脑转移及全身多发骨转移,且初始PSA水平超过5000ng/mL。考虑到患者属于高瘤负荷mHSPC患者,且基线PSA水平极高,团队经过综合评估为这例患者行瑞维鲁胺+ADT治疗。瑞维鲁胺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型AR抑制剂,其关键III期注册临床CHART研究[3]选择的就是临床最难攻克的高瘤负荷mHSPC患者,而且瑞维鲁胺组近95%的患者实现了PSA90强效速降,中位应答时间仅29天。令人惊喜的是,这例患者在接受瑞维鲁胺+ADT治疗3周后,就实现了PSA强效速降,而且之后PSA持续下降,降幅超过99.9%;最近一次影像学评估,患者的脑转移灶已得到明显改善,整体安全耐受性良好,目前仍在我院积极随访治疗中。本例患者的成功治疗案例,也极大地强化了我们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瑞维鲁胺的信心,目前瑞维鲁胺也是在积极纳入多个国内外权威指南对于mHSPC患者的优先治疗推荐中。我们相信,随着瑞维鲁胺日益成熟的临床应用、更多真实世界数据的积累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丰富,瑞维鲁胺有望为更多的前列腺癌患者带来切实的生存获益,同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治疗决策支持。
病例点评及病例提供专家
李钊伦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数字与人工智能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泌尿系统增龄性疾病防治分会委员
陕西省性学会老年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国际医学促进会泌尿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
陕西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组常委兼秘书
陕西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陕西省西安市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病例提供专家
李建平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外科学博士,主治医师
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发表SCI论文5篇
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
临床教学论文2篇
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陕西省保健协会肿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西安市医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Cancer J Clin, 2024, 74(3): 229-26.
[2]Castro GJ,Anido HU,Carballo CA,et al. Brain metastases from prostate adenocarcinoma[J]. Clin Transl Oncol,2009,11(1) ∶63-64.
[3]Gu W, Han W, Luo H, et al. Rezvilutamide versus bicalutamide in combination with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igh-volume, 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 (CHART):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2; 23(10): 1249-1260.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