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诊断为“无精子症”对男性而言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在他们看来患有无精子症便等同于自己无法当爸爸了。
无精子症在男性不育中的发生率约5%-20%,发病病因和及其临床诊疗都很复杂。
被诊断为“无精子症”对男性而言无异于是晴天霹雳,在他们看来患有无精子症便等同于自己无法当爸爸了。
那么,无精子症是如何定义的?没有精子真的就没机会成为爸爸了吗?
无精子症的诊断必须有≥2次精液标本,相隔2周以上,精液离心前后均未发现精子。
无精子症分为两大类:
一是由于睾丸本身功能障碍,称为原发性无精子症或非梗阻性无精子症;
二是睾丸生精功能正常,但因输精管道阻塞,精子无法排出体外,称为梗阻性无精子症。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要及早查明原因,可通过药物治疗、睾丸活检、显微取精等手段获得精子,选择二代试管助孕治疗。但是若真的无精子可用,可以采取他人供精的办法生育。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可以通过打通输精通道、睾丸取精术、二代试管等方法成功升级为一名父亲。
1、无精子症是怎么造成的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由于输精通道梗阻导致精子运输发生障碍,病因主要分为两种:
(1)先天性因素
双侧输精管先天未发育或发育不良是常见病因,该病常伴发精囊腺的缺失和附睾头的发育不良。
(2)后天性因素
附睾炎引起的附睾输精管阻塞是造成梗阻性无精症的常见原因。此外,射精管囊肿、钙化,附睾结核,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损伤(如疝气)仍是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本身产精能力就很低下,大多数患者睾丸中不存在或者仅存在极微量的精子,病因分为遗传因素和后天因素。
常见的遗传因素:
①克氏症的患者:其染色体核型为47,XXY;
② Y染色体ACF区的缺失的患者:AZF区分为a,b,c三个区域,其中a或b区的缺失表现为完全性无精子,而c区缺失患者睾丸可产生少量精子;
③ 先天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表现为FSH, LH, T均显著降低,无精子发生成熟。
后天因素:
双侧隐睾,青春期后腮腺炎,后天性性腺功能减退以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等。
被诊断为无精子症的男性不要太过沮丧,相信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准确找出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还是有很大希望当爸爸的。
来源:育儿说咸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