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青春照亮乡村课堂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4:56 2

摘要:2025年7月,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童享化学,七彩领航”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广德市桐汭街道大木桥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场以“青年化学+”为特色的实践项目,将趣味化学实验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启蒙

2025年7月,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童享化学,七彩领航”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广德市桐汭街道大木桥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场以“青年化学+”为特色的实践项目,将趣味化学实验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兼具科学启蒙与价值引领的成长盛宴,更以青春力量践行着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育人使命。

校地协同,让实践扎根沃土

开营仪式上,广德市桐汭街道团工委书记余琪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尤其强调专职思政教师的参与为活动注入了思想深度。她认为,这样的校地合作既能让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中深化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让社区儿童在多元体验中开阔视野。

此次活动由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项目指导教师马晨统筹协调,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思政教师杨孝旭全程参与指导。杨孝旭在开营仪式上明确提出,要将化学实验作为思政育人的载体,通过科学现象传递环保理念,借助科研故事激发报国志向,让“科技为民”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指导,为活动奠定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双重底色。

趣味实验,让科学触手可及

“大象牙膏”实验中,当催化剂与过氧化氢溶液相遇,喷涌而出的彩色泡沫让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热冰”实验里,醋酸钠溶液瞬间凝结的奇妙变化,让抽象的结晶原理变得直观可感......实践团队精心设计的系列实验,将化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趣味体验。

在“清洁剂酸碱性检测”环节,孩子们手持pH试纸,观察洗洁精、肥皂水带来的色彩变化,志愿者趁机讲解酸碱特性与日常清洁的关系,让课本知识走进生活场景。而“熔岩灯”与“牛奶彩虹”实验,则通过油与水的密度差异、表面张力原理,模拟出火山喷发、色彩扩散的动态效果,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着化学世界的无穷魅力。

专业教师傅应强教授的现场指导为活动保驾护航。他从实验安全性、科学性的角度出发,细致把关,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氛围中大胆探索,同时,他引导志愿者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表达,让“高大上”的化学真正“接地气”。

思政融入,让情怀落地生根

“屠呦呦奶奶在几百次失败后,终于从青蒿中提取出抗疟药物,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7月9日,一场“化学与医药大思政课”在社区温情开讲。志愿者们讲述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科研故事,让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这场特色课程以“从实验室到家国担当”为脉络,将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巧妙串联。当被问及“科学家为何要心怀家国”时,孩子们稚嫩的回答中透着坚定:“要像屠呦呦奶奶一样,用知识帮助别人。”这样的互动,让“严谨求实、爱国奉献”的种子悄然扎根。

活动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如春雨般细腻。“大象牙膏”实验后,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思考环境保护与化学应用的关系;团队合作完成实验时,“团结如试剂配合”的比喻让协作精神自然传递。正如杨孝旭所言:“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爱上科学的同时,更明白科学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成长共振,让价值持续延伸

7月11日的结营仪式上,大木桥社区负责人李希雅的话道出了社区的心声:“孩子们不仅会说‘密度差异’,更会讲‘团结力量大’,这种教育比课本更生动。”家长代表也坦言,实践活动让孩子对科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每天回家都迫不及待分享实验收获”。

为表认可,桐汭街道团工委向团队赠送感谢信,肯定了团队师生们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承功评价道:“这场实践让青年学生既成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成为思政教育的践行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

通讯员 马晨 吕岳霖

本网见习记者 陈璐

来源:安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