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锟欲竞选总统,其部下公然对议员明码标价,每票五千至一万银元不等,并设有“预付”、“后谢”等多种“付款方式”。时有议员质疑价码高低不一,曹锟闻之,对左右坦然道:“此乃市场行情,犹猪肉随行就市耳。优质优价,特殊关系还可打折,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1. “市场行情”
出处:陶菊隐《政海轶闻》
曹锟欲竞选总统,其部下公然对议员明码标价,每票五千至一万银元不等,并设有“预付”、“后谢”等多种“付款方式”。时有议员质疑价码高低不一,曹锟闻之,对左右坦然道:“此乃市场行情,犹猪肉随行就市耳。优质优价,特殊关系还可打折,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2. “辛苦费”
出处:张国淦《北洋述闻》
为确保万无一失,曹锟派员对犹豫不定的议员进行“重点攻关”,美其名曰送“辛苦费”。某议员正色道:“我辈岂是贪图钱财之人?”来使笑答:“非也非也,此非贿金,乃是对先生连日开会、车马劳顿之补贴,名正言顺。” 该议员遂“笑纳”。
3.“德配位”的论证
出处:当时拥曹派议员在国会中的发言记录
为给曹锟贿选披上合法外衣,其拥趸在国会中绞尽脑汁。某议员发言时竟称:“曹仲帅(曹锟字仲珊)宽厚仁德,待人赤诚,此乃天下皆知。昔日楚庄王问鼎,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今吾等选举总统,亦当‘在德不在法’。曹公之德,足可配位!”
4. “模范”省长
出处:民国国会会议记录
直系大将、河北省长王承斌为给曹锟筹措贿选经费,竟下令在全省境内“预征”未来多年的田赋,并强制摊派“省长公债”,甚至抓捕境内富商名流,勒令其“捐款赎身”。其横征暴敛之手段,为曹锟的“总统合法性”提供了绝佳注脚。
5.“犒劳”与“发票”
出处:北洋政府财政部档案流水(转引自相关研究)
贿选经费中的一部分,被巧立名目为“议员津贴”、“会议伙食补贴”、“交通劳顿费”等,由曹派势力控制的部门以“公务开支”的名义报销,并留有账目清单。此举意在将非法贿款“洗白”为行政支出,自欺欺人地寻求程序上的“合规”,留下了堪称史上最荒唐的“腐败发票”之一。
6. “猪仔议员”
出处:当时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媒体评论
那些收了钱投票的议员,被舆论讽为“猪仔议员”。曹锟当选后,有记者故意问及对此称号的看法,曹竟回答:“猪仔好啊,能吃能睡,浑身是宝。议员诸公为国家栋梁,正是国之瑰宝。”
7. 就职演说
出处:1923年曹锟就职演说原文
曹锟在就职总统典礼上,照本宣科念着幕僚准备的讲稿,其中大谈“法治”、“民主”、“道德”。台下许多刚拿了他钱的议员们听得频频点头,热烈鼓掌,场面一度十分“和谐”。京城百姓讥之为“戏台上做戏——都是假的”。
8. 外交待遇
出处:《顾维钧回忆录》
曹锟当选后,各国驻华使节按惯例需觐见祝贺。许多外交官对此极为鄙夷,但又不得不行公事。据载,觐见仪式上,气氛尴尬,某些公使的贺词说得干巴巴的,眼神回避。曹锟却浑然不觉,或因不懂外交礼仪,仍欣然自得。
9. 冯玉祥的“礼物”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部将出发前线前,曹锟特意召见,并赠与大量饷银以示笼络。冯玉祥拿到钱后,立即用于扩充军备,旋即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将曹锟软禁。这笔钱成了颠覆曹锟政权的“启动资金”,堪称最具讽刺意味的“投资失败”。
10.总统的“精神胜利法”
出处:曹锟身边侍卫口述回忆 曹锟被冯玉祥囚禁于中南海延庆楼初期,仍难以接受现实。每日必命仆人将其大总统礼服熨烫平整,挂于房中醒目处。他时常对着礼服发呆,有时还会对看守他的士兵说:“你们知道吗?我这总统,是国会真金白银……哦不,是真刀真枪选出来的!是合法的!”
11. “忠诚”的部下
出处:吴虬《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
曹锟贿选时,其直系部下为王承斌、吴景濂等人最为卖力,四处奔走,威逼利诱,为“老帅”凑足了票数。然而,等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倒戈、曹锟被囚时,这些当初最卖力的“忠臣”大多作鸟兽散,或另投新主,无人设法营救。
12.士兵的伙食
出处:曾参与贿选运作的直系军官回忆
就在曹锟为贿选一掷千金的同时,其麾下普通士兵的伙食却常常难以保障。军饷被层层克扣,士兵只能以粗粮果腹。军官为安抚怨气,训话时称:“老帅(指曹锟)正在为国家大事奔波,我等子弟兵当体谅时艰。待老帅大事已成,必不会亏待兄弟们!”然而,“大事”成功后,士兵的伙食并未改善,军饷反而更多地被用于维系曹锟的新总统卫队。
13.弟媳的“影响力”
出处:清末民初天津社会传闻
曹锟之弟曹锐(字健亭)曾任天津市长,其妻性情泼辣贪婪。据传闻,在曹锟贿选前后,这位“弟夫人”在天津家中门庭若市,许多求官买爵者深知“夫人路线”之有效,纷纷携重礼请其向曹锐乃至曹锟“美言几句”。其家几乎成了另一个非正式的“权力寻租”市场,时人讽其为“第二总统府”。
14.最后的“行情”
出处:部分议员日记及事后回忆
曹锟下台并被囚禁后,那些曾收受其重金的“猪仔议员”们迅速与之切割。有人公开表示“当时是迫于压力”,有人则声称“款项乃政治捐款,已用于公务”。昔日高达数千银元一票的“行情”,随着曹锟的倒台瞬间暴跌至零,甚至成为负资产。这场交易的无情与现实,在此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15. 对文化的“尊重”
出处:保定曹锟花园史料
曹锟曾重金聘请一位前清翰林教他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然其耐心有限,听不了几句之乎者也便呵欠连天,最后对老师说:“先生,这些道理太深奥。您就直接告诉我,怎么说话能显得有学问就行!”
16. 总统的“节俭”
出处:曹氏家族后人访谈录
曹锟在生活上有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节俭”。他贵为总统,吃饭时若掉了一粒米在桌上,必捡起来吃掉。但同时,他为登总统大位,却能挥霍数千万元巨款。其“节俭”仅限于个人小节,于国家公帑则挥霍无度。
17. 最后的“面子”
出处:1938年天津报载曹锟逝世新闻
1938年曹锟在天津病逝。日本侵略者此时已占领华北,试图利用其“前总统”身份做文章,派人吊唁并提出要予“风光大葬”。曹氏家族秉承其遗愿,严词拒绝日伪的一切“好意”,保持了民族气节。这或许是其一生中最受肯定的一次选择。
来源:王梦虎说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