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弹幕里一堆人说“我也看到了”,还有人问“这是谁啊”。我有点懵,现在年轻人真不认识毛主席了?有个女孩直接发弹幕:“老师布置作业让我查,这老头跟西藏有啥关系?”底下好多人跟着问,看得我心里咯噔一下。
昨晚我窝在沙发看西藏自治区60周年晚会,舞台特别漂亮,藏族舞蹈跳得热闹,弹幕都在刷“西藏真美”。
可中间突然有个画面让我愣住了——毛主席的画像在屏幕上闪过,就一秒钟,我赶紧摸手机想拍,结果镜头早换了。
后来来回拖进度条找,那画面真像没存在过似的。
图片来源网络
弹幕里一堆人说“我也看到了”,还有人问“这是谁啊”。我有点懵,现在年轻人真不认识毛主席了?有个女孩直接发弹幕:“老师布置作业让我查,这老头跟西藏有啥关系?”底下好多人跟着问,看得我心里咯噔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我以前也糊里糊涂的。中学历史书上就几行字,说西藏解放、民主改革,但没细讲那时候多难。直到去年暑假去拉萨玩,碰到个老大爷在八廓街摆摊卖酥油茶。他跟我说,他爷爷是农奴,以前连自己的身子都不是自己的,解放后才有了地和牛。老人边说边指着远处的布达拉宫:“你看这路、这学校,全是当年很多人用命换来的。”
图片来源网络
可现在晚会里提这些,就给一秒钟?好多弹幕在骂导演组抠门,说“连张照片都不多放两秒”。但我觉得问题不在导演,是咱们平时讲历史的方式太干巴巴了。比如学校课本里西藏章节,全是年份和政策,没人告诉学生,为啥要改革、当时的人怎么活下来的。
前几天抖音上有个藏族主播,直播时突然说起他爷爷参加修青藏铁路的事。观众开始还刷“修铁路有什么好讲”,结果他放了一段老照片:零下三十度,工人用铁锹凿冰,手上全是血泡。底下弹幕瞬间变调,全是“原来这么难”“心疼”。这种真实的故事,比晚会镜头强一百倍。
图片来源网络
现在年轻人不爱听大道理,但喜欢听故事。像我表弟玩的游戏里,有个西藏地图场景,背景音乐放的是藏族民歌,他玩着玩着突然问我:“为啥游戏里要放这个?”我就跟他讲十八军进藏时,战士们给藏族小孩分糖果的事。他听得可认真,还让我多讲点。
最让我着急的是,连带我这个“中间代”都了解不深。去年单位组织去西藏出差,我特意去档案馆查资料,工作人员翻出一摞老报纸,全是六七十年代建设西藏的报道。有个标题写着“三千孤儿入内地”,底下配图是汉族家庭领养藏族小孩。我站在那里看了半小时,突然明白为啥西藏发展这么快——原来不只是修路,人和人之间早就有这么深的纽带。
图片来源网络
最近新闻说西藏要建“民族团结纪念馆”,打算用VR还原当年场景。要是真能做出来,肯定比晚会一闪而过的照片强。不过我还是希望学校能多组织实地走访,像我碰到的那个老大爷,他讲的比书上生动多了。
说到底,历史不该是考试要背的考点,而是咱们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理由。下次再有庆典,希望导演组别急着放歌舞,多给镜头讲讲那些真实的人和事。不然就像我看晚会那晚,明明是庆典,心里却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来源:优雅青山2YSO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