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济南长清的孝堂山,矗立着一座东汉石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它被誉为“华夏第一屋”。1961年,石祠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言
在济南长清的孝堂山,矗立着一座东汉石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石筑石刻房屋建筑,它被誉为“华夏第一屋”。1961年,石祠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堂山石祠的价值,在建筑、在历史、在雕刻、在书法……整座石祠以青石砌就,单檐悬山式屋顶再现汉代建筑之美;满室充盈的汉画像,宛如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汉代百科全书,鲜活再现千年前的历史;石壁内外的题刻,则忠实记录下了从东汉至明清的古人“弹幕”,让这里成为一处跨越时空的“对话场”。
它的存在,是东汉孝道文化的“活化石”;石祠主人身份成谜,北魏郦道元、北齐陇东王和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各执一端;“风伯吹屋”的画像,则暗藏着我国传统神话体系演变的密码……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济南寻宝记》,以AI技术唤醒沉睡的石祠——当“大王出行图”的车轮重新转动,当沉着英勇的七女跃下石桥……让我们一同破解祠主身份之谜,探寻汉代孝文化真谛,领略石刻艺术如何从古朴走向精丽。
作为东汉早期的艺术瑰宝,济南孝堂山石祠的汉画像满室充盈、美轮美奂,这里不仅有恢弘大气、横贯三壁的“大王出行图”,更以“风伯吹屋”画像揭示了神话信仰在历史进程中的流变。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走进石祠,东壁上层的“风伯吹屋”画像格外引人注目:身材圆润的风伯手持管状物奋力吹风,屋顶被掀翻的瞬间,屋内人却恭敬行礼。这一生动场景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神的崇拜,更暗藏着重要的文化密码。
根据学者考证,“风伯亦称风师,是东方之神”,“风伯是箕星的人格神,而箕星属于东方苍龙星座,风伯就是司风的东方之神。”将风伯刻在此处,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神的崇拜。
(AI图: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创意出品)
考古专家指出,在这座建于东汉早期的石祠中,风伯作为东方主神与西壁上的西王母对应,而在稍晚的武梁祠中,风伯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东王公。这一变化,正是研究汉代神话信仰演变的重要线索。
学者信立祥指出,“东汉中期以后,东王公作为与西王母相对应的男性仙人,被人们创造出来,并在祠堂东壁最上层的仙人图中得到表现”,而济南孝堂山石祠的年代确定为1世纪东汉早期的章帝时期(或早至明帝),此时东王公的传说还未广泛流行,因此风伯尚未被东王公取代。
孝堂山石祠不仅见证了这种神话传说的演变,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实现了承前启后的突破。
相较于较早的西汉石祠画像,孝堂山石祠的画像布局更加饱满规整、内容更为丰富多样、线条流畅且构图准确。尤其是那幅横贯三壁的“大王出行图”,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细的刻画令人叹为观止,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出品单位: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济南广播电视台
制作:
天下泉城人工智能研究室策划创意团队
来源:天下泉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