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盗墓时对慈禧粗暴野蛮,19年后得绝症,临死前出现幻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02:22 2

摘要:慈禧一生富贵,死后却被剖陵掘墓,盗尸辱骸——这样的结局是她生前想得到的吗?20年后,东陵的泥土翻卷时,谁能想到抬棺的人竟是“孙殿英”——一个左道旁门出身的军阀,一时竟让满清遗族、民国官员都目瞪口呆。“盗皇陵”这事搁哪都算惊天动地,只是事情发展,比你我茶余饭后闲

慈禧一生富贵,死后却被剖陵掘墓,盗尸辱骸——这样的结局是她生前想得到的吗?20年后,东陵的泥土翻卷时,谁能想到抬棺的人竟是“孙殿英”——一个左道旁门出身的军阀,一时竟让满清遗族、民国官员都目瞪口呆。“盗皇陵”这事搁哪都算惊天动地,只是事情发展,比你我茶余饭后闲聊的八卦还离奇。

要不是混乱的年代,这事还真未必成。孙殿英这个人,按河南老乡的说法,就是“啥路都走得,无缝不钻”。他小时候就是田间地头恁儿耍的野孩子——家里穷,地头不多,抬头见爹妈脸色,低头见庄稼不长势,乡邻谁也不稀罕谁家日子,所以,孙小子从小就没什么规矩。时代逼着人狠,他大了点,干脆跟流氓地痞混饭吃。能喝能赌能耍,有一套耍嘴皮子的本事,也不缺跟头把式。

这些年都是乱世,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孙殿英没什么原则,谁的队伍有势头就投奔谁。他在冯玉祥那儿混过,跟着张宗昌也干过,甚至洛阳一带的军警,流氓的圈子,他似乎都留过身影。大名鼎鼎的“孙麻子”、“孙老殿”,其实都是这一套出来的。规矩不讲,队伍一换再换,官帽也天天变。他能卷起二三百个弟兄就能当军长,搭伙不好过就撒手,自己开山头。他这辈子就是杂牌军、流寇齐一身。

1928年,那可是最乱的一年——兵荒马乱,粮都没着落,军饷更是挂在空头,蒋介石这边克扣、那边停发,兵丁们半年没见钱,个个满肚子火。一到晚上,孙殿英也睡不着了——这帮弟兄可不是亲兄弟,谁饿急了造反都不稀奇。眼瞅着队伍要散,孙殿英只好盘算盘算:哪里能一夜暴富?哪里能有银子救命?

说来也讽刺,他不是第一个想挖皇陵的人。说起古往今来,“挖祖坟”这把斧子抡起来,可不止他一人:项羽、董卓、曹操、黄巢这些“前人”早就打过样。孙殿英有点自嘲地想,别人能干的事,咱凭什么不能干?讲究钱嘛,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剩下的就是胆子要够大。

所以,这事就定了。几个师长一吆喝,都点头——谁不心疼自己的皮夹子,谁不知慈禧的墓里金银珠宝如山。那锅腰子的师长谭温江,平时光想着发财,这时可算盼到了头。几个人打主意,先去陵区转一圈,踩点。清东陵原本是禁地,什么护陵大臣,八旗陵户,都看起来吓人。其实,人心也乱了,这帮守陵的自己都动过歪脑筋:倒卖金银器,楠木梁架都拆下来出卖。

有这个空子,孙殿英一伙心里的火烧得更旺了。谭温江是个鬼点子,把护陵大臣一番利诱逼迫,竟然弄到了陵工的图纸。图纸到手,几个人围在桌上又笑又骂。工兵营长、随从副官,孙殿英让人按图琢磨,盗陵的方案活像捉鬼片子里窃宝密谋。

不过,机会总是有点无厘头的——谁想到,正愁没“借口”下手时,传来一股土匪马福田砸场子的消息。孙殿英跟谭温江俩人儿一拍大腿:这不是天赐由头嘛!立即带兵“剿匪”,把清东陵一圈封了起来。告示贴得比春耕的布告还密,说是“军事演习”,周边百姓一下子都给唬住了。谣言、地雷,能撒的全撒了——这下谁也不敢进,这一块地成了他们的私人“金库”。

接下来就是动手。首先瞄准普陀峪定东陵——慈禧墓。墓建得太讲究,连庆亲王都比不上那股铺张。隆恩殿飘黄金四千多两,屋里屋外全是贴金彩绘。谭温江领队,带着工兵连挖两天两夜,别说金子,连个地宫的门都没找见。

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孙殿英一瞪眼,把当地的地保抓来使劲逼问。到处打听,挖出一个姓姜的石匠。这个人命大,当年修墓时差点被“灭口”,结果迷迷糊糊地逃生,苟活到现在,没准就是命里带劫数。夜里被抬来见孙殿英,那脸上的恐惧不用说。看在这群土匪面前,命都挂在嘴边。石匠哆嗦着带他们找到地宫的入口。

要打开地道哪那么容易——孙殿英干脆吩咐用炸药。几声巨响,好像天雷劈响,陵门终于现形了。陵兵们一窝蜂冲进去,像饿狼进了羊圈。要说盗墓这事,他们干得真是丧尽天良:先把随葬品一扫而空,又凶得连慈禧棺材都砸开。慈禧尸身贵气依旧,身上挂满珠宝。士兵们一阵疯抢,只怕饿极了的狼,也没这么凶狠。

最惨的是慈禧本人——尸体被翻出来,一阵厮抢不够,为了夺那颗夜明珠,甚至撬开她嘴巴,把嘴唇都撕破了。有那份珍稀、那份丑陋、那份疯狂,整个地宫乱成了一锅粥。那些财宝,数不清的金银翡翠,全成了他们分赃的“战利品”。

你看盗墓的狠劲,不管是棺椁、宝冠、珠串,还是尸骸,都被糟蹋得连骨头里都捡不出剩余值钱的。后来他们转头又偷了乾隆的裕陵。手法更加野蛮,经验满满——先炸药,后疯狂。乾隆墓里的金玉字画全卷走,连尸骨都糊成一团,但是谁在乎呢?反正钱到手了,命再乱也不管。

盗陵一事很快传开,又不是什么能藏得住的秘密。满清遗老遗少哭天喊地跑到溥仪跟前,有人嚎啕,有人诉苦。溥仪气成一团火,发毒誓要“报此仇”。有趣的是,溥仪后来竟给家里的狼狗起了“谭温江”这个名字,气到连狗也不放过。还有传说他气到自己画杀孙殿英的漫画,以解心头之恨。

但杀气归杀气,事情并不简单。有气的清室宗亲发通电、报警、求报馆帮忙,蒋介石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可这事偏偏就是无解。孙殿英能混那么多年,自有一套应对。眼见风头紧,他赶紧销赃,古玩商走一圈,珍宝流得七零八落。谭温江去北平找黄百川卖货,一个“黄百川案”被查;部下携宝逃到青岛,被警察逮了;天津海关查获一大批文物古玩,不过能拦住一部分,也丢掉更多。有人说,那顶九龙宝剑送给了蒋介石;夜明珠进了宋美龄的衣箱;甚至“翡翠金瓜”也做了宋子文的礼物。如此一来,谁还敢真动孙殿英?

等到风头过了,孙殿英也开始给自己安排说法。他不认盗墓,只认“报仇”。说满清当年杀他祖宗三代,他报这个仇,天经地义。动大清死人的陵墓,不为发财,为雪国耻。听起来大义凛然,历史上孙家确有忠烈,但真是为了复仇吗?外人说不清,或许只有他心里有数。

冯玉祥曾和他打趣,说自己“革活人的命”,孙则“革死人的命”,两人都为大汉同胞做贡献。孙殿英还洋洋自得,说发陵不过是放财宝流通,给国库添财。是嘴皮子上的革命,还是内心的贪婪?我们谁也不知道,当时的孙殿英是不是也有点自己都说服自己的意思。

到了三十年代,孙殿英参加中原大战,折在张学良手下。抗战转做游击,解放后又投老蒋的队伍。直到1947年汤阴战役,被解放军俘虏关进战俘营。晚年他沾染鸦片——世事如烟,身体也真散了,脑子时清时糊,人生像浮云一样。常常一连几天不动,在炕上喃喃自语,不知在和谁说话。烟后痢,不治之症,倒是和慈禧同病。末了一辈子,怕冷怕光,虚幻乱语,像是和那些被他翻出的死人对话。死前一句剩下:“我过去做了许多坏事,对不起民众,对不起共产党。”

孙殿英这一生算个野路子英雄么?盗陵事招人鄙,却也活得风风火火。文物损失无可补救,那些奇珍异宝流落海外成了永远的创伤。有意思的是,他的儿子孙天义却偏偏成了黄帝陵的修缮保护者——父在毁墓,子在护墓,命运像一场黑色幽默。

那么,孙殿英到底是贪财?是报仇?还是时代造就的“乱世枭雄”?我们常说祸福难料,善恶难分,或许当年那东陵石门打开的一瞬,荡开的不仅是满清的旧梦,还有一代枭雄的人性残影。谁能分得清流氓与英雄,正义与罪孽?故事到此打住,后人的评说,也许都比不过那炸毁陵门的一阵余音……

来源:林间欢闹的精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