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投入品,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很多农户在使用微生物菌剂时,对一亩地的使用量把握不准,用量过多可能造成浪费和成本增加
微生物菌剂作为一种环保高效的农业投入品,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然而,很多农户在使用微生物菌剂时,对一亩地的使用量把握不准,用量过多可能造成浪费和成本增加,用量过少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微生物菌剂一亩地到底该用多少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微生物菌剂用量受多因素影响
微生物菌剂的用量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作物种类、土壤状况、使用目的以及微生物菌剂的种类和有效成分含量等。
- 作物种类: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也会有所差异。例如,需肥量较大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树等,通常需要较多的微生物菌剂来满足其生长需求;而一些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等,用量则相对较少。以常见的蔬菜种植为例,辣椒在苗期使用微生物菌剂,一般每亩用量在2 - 4公斤左右,目的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成活率;而到了生长中后期,随着植株的生长和对养分需求的增加,每亩用量可提高到5公斤左右 。果树类作物由于生长周期长、树体高大,对养分的需求更为复杂,每株果树使用微生物菌剂的量根据树龄树势及产量而定,一般在1 - 5公斤不等,例如成年苹果树,每株使用2 - 3公斤较为合适。
- 土壤状况:土壤的肥力水平、质地、酸碱度等都会影响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效果和用量。如果土壤贫瘠、板结、酸碱度不适宜,就需要加大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相反,肥沃、疏松、酸碱度适宜的土壤,微生物菌剂的用量可以适当减少。比如在酸性土壤中种植蓝莓,由于蓝莓对土壤酸碱度要求较高,且酸性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可能受到一定影响,此时使用微生物菌剂来调节土壤环境,用量可能要比在中性土壤中种植其他作物时多一些 。对于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的农田,首次使用微生物菌剂时,建议加大用量,以打破土壤板结,恢复土壤活力。
- 使用目的:使用微生物菌剂的目的不同,用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是为了促进作物生根、提高成活率,在作物苗期使用时,用量相对较少;如果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作为底肥使用时,用量则相对较多;若是为了防治土传病害,可能需要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适当调整用量。比如在棉花苗期,为促进根系生长,每亩使用2 - 4公斤微生物菌剂搭配生根剂即可;而将微生物菌剂作为底肥使用,为保证土壤肥力,促进缓苗,使植株生长健壮,每亩适宜用量在10公斤左右 。在土传病害高发地区,针对已经发生病害的地块,使用微生物菌剂进行灌根防治时,用量可能要比正常预防时增加1 - 2倍。
- 微生物菌剂的种类和有效成分含量:市场上的微生物菌剂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其作用机制和效果有所不同,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差异,这都会导致用量的不同。例如,一些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活性较高,每亩用量可能相对较少;而一些复合微生物菌剂,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为保证各种菌群都能在土壤中发挥作用,用量可能会相对多一些。同时,有效活菌数含量高的微生物菌剂,在达到相同效果的情况下,用量通常比含量低的要少。比如某种有效活菌数为20亿/克的微生物菌剂,每亩用量可能只需1 - 2公斤;而有效活菌数为5亿/克的同类菌剂,每亩用量可能需要3 - 5公斤 。
不同使用方法的用量参考
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方法多样,常见的有拌种、蘸根、底肥、追肥(冲施、滴灌、撒施、淋施等)等,不同的使用方法其用量也存在一定差异。
- 拌种:拌种是一种较为经济高效的使用方法,能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为其提供有益微生物,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一般来说,每亩用菌剂量在100 - 200克。当每亩种子用量超过10公斤时,为保证每粒种子都能充分接触到微生物菌剂,建议将菌剂用量加倍。例如,在小麦播种时,若每亩用种量为15公斤,那么微生物菌剂的用量可增加到400克左右 。在拌种时,要注意将种子与菌剂充分拌匀,确保种子表面均匀附着菌剂,并且拌种后要尽快播种,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菌剂活性降低。
- 蘸根:蘸根主要用于移栽作物,能帮助幼苗快速适应新环境,提高成活率。将微生物菌剂按1:20的比例兑水稀释,然后将幼苗根系在稀释液中蘸根后移栽。一般情况下,每亩使用微生物菌剂5 - 10公斤用于蘸根 。比如在番茄移栽时,将番茄苗根系在配好的微生物菌剂蘸根液中蘸一下,可有效促进根系生长,减少缓苗时间。
- 底肥:作为底肥使用时,微生物菌剂能在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持续发挥作用,改善土壤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大田作物每亩用量一般在25 - 50kg;经济作物由于对土壤肥力和养分需求较高,每亩用量为75 - 125kg;需肥量较大的经济作物(如大棚蔬菜),每亩用量可达到150 - 200公斤,撒施并深翻使用,使菌剂与土壤充分混合 。在使用时,可将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农家肥等混合后一起施入土壤,这样既能提高菌剂的效果,又能补充土壤有机质。
- 追肥:追肥可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及时为作物补充养分和有益微生物。冲施、滴灌、撒施、淋施等是常见的追肥方式。
- 冲施:冲施是较为常用的追肥方式,操作简单。每次每亩用量一般在3 - 5公斤,但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可酌情增加用量至5 - 10公斤 。冲施时要注意控制水流速度和水量,确保微生物菌剂能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
- 滴灌:滴灌是一种精准的施肥方式,能将微生物菌剂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附近,提高肥料利用率。每次每亩用量2 - 3公斤即可 。滴灌时要注意过滤,防止微生物菌剂中的杂质堵塞滴灌系统。
- 撒施:撒施操作方便,但肥料分布可能不太均匀。每次每亩用量8 - 10公斤,撒施后要及时浇水,使菌剂尽快溶解并渗入土壤中 。
- 淋施:淋施类似于浇水,将微生物菌剂稀释后直接浇在作物根部周围。每亩用量5 - 10公斤,根据土壤干湿程度调整稀释倍数和淋施量 。
实际使用建议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为了准确把握微生物菌剂的用量,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农户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使用: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微生物菌剂,其配方、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推荐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如果对说明书中的内容有疑问,可咨询厂家或当地的农技人员。
- 先小范围试验:在大面积使用一种新的微生物菌剂之前,建议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观察不同用量下作物的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变化等,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最适合当地土壤和作物的用量 。这样可以避免因盲目大量使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 结合其他肥料使用:微生物菌剂虽然有诸多优点,但不能完全替代化肥和有机肥。在使用微生物菌剂时,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规律,将其与化肥、有机肥合理搭配使用,既能发挥微生物菌剂的优势,又能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例如,在基肥中,可将微生物菌剂与有机肥混合使用;在追肥时,可将微生物菌剂与化肥配合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
- 定期监测土壤和作物状况:在使用微生物菌剂的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土壤的肥力、酸碱度、微生物群落等指标,以及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微生物菌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土壤环境的稳定和作物的健康生长 。
微生物菌剂一亩地的用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农户在使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科学合理地使用微生物菌剂,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实现增产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