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前,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马斯克隔天在X上抛出“美国党”,摆出要和两大党掰手腕的架势;过了没多久,《华尔街日报》、路透社、新华社接连放话,称他“踩刹车”,不再推进第三党落地,各州资格没铺开,和第三党运营团队的会也取消;他本人在X上嘴硬,说“那报纸的话不必
此前,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马斯克隔天在X上抛出“美国党”,摆出要和两大党掰手腕的架势;过了没多久,《华尔街日报》、路透社、新华社接连放话,称他“踩刹车”,不再推进第三党落地,各州资格没铺开,和第三党运营团队的会也取消;他本人在X上嘴硬,说“那报纸的话不必当真”,但实操层面空无一物,这才是关键。
与此同时,副总统J.D.万斯的身位不断抬升,特朗普公开给出暗示,称万斯“最有可能”接过2028年共和党候选人的接力棒,甚至抛出与鲁比奥搭档的设想。戏里戏外,一条线越描越清:马斯克从“想当搅局者”,转向“回归共和党圈层、押注万斯”。这不是情绪转弯,而是利益盘算。
我更关心的,是这场看似“硅谷巨头的政治冒险”,在美国安全生态、军工链条、对华战略三条轴上的联动。别忘了,马斯克不是普通捐助者,他的公司深插在美国国家安全的骨骼里:SpaceX承揽国防部与NASA的关键任务,星舰关系到重型入轨能力,星链涉及战场通信与商业遥感的边界。
白宫对这些合同做过审查,认定大部分“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这四个字,足以决定一个企业家在华盛顿的“自由度”。当特朗普冷不丁说要“审视并可能终止”合同时,紧跟着又在“真相社交”上表态“希望马斯克和他的企业蓬勃发展”,从威慑到怀抱,这就是政治驯化的范式。
而马斯克的“刹车”,恰恰反映了他对这种驯化机制的顺从——他知道哪条红线不能踩:不能分裂共和党的票箱,不能让五角大楼对自己的发射Manifest起疑,更不能触动星链的政策护城河。
外界喜欢把“美国党”当作一段热搜八卦,说马斯克“雷声大雨点小”。可是把镜头拉长就会发现,他把自己重新放回了最擅长的位置——不是旗手,而是军政生态的“关键供应商+资金放大器”。2024年他为共和党及特朗普掏了近3亿美元,公开决裂后还给三家亲共和党PAC各打了500万美元,这些支票才是选举政治最硬的语言。
现在他与万斯保持密集沟通,释放“如竞选2028年,将动用庞大财力支持”的信号,表面像是押宝,实则在为自己核心资产买保险。只要万斯在MAGA的谱系里坐稳继承者位置,马斯克的太空与通信版图就有了新的政治担保。
万斯是谁?41岁,耶鲁法学院出身,“锈带叙事”加持,MAGA运动的忠诚者,立场在外交、贸易、移民上都偏强硬。鲁比奥若与之搭档,国防预算扩张这件事会变得更有政治可操作性。
对军方与军工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导弹防御、低轨通信、无人系统、造船扩编都会迎来新的“财政含糖饮料”。马斯克的SpaceX和星链,天然在这轮扩张里找得到锚点。换句话说,万斯的崛起,不只是一场选举队形的前站排面,更是资本与军工复合体重新编队的信号弹。
外界注意到马斯克和特朗普一度公开互呛,起因是“大而美”法案里的税改与支出安排搅动了电动车产业的利益盘。特斯拉这边股价承压、销量遇冷,他在社媒上“抬杠”,甚至放话要在初选中挑战投赞成票的共和党议员。
风声再紧一点,白宫就甩出“放宽火箭发射许可”的行政令,等于给SpaceX开了绿灯。两边各退一步,矛盾也就换了舞台。这更像一场利益的讨价还价,而不是价值的离婚。
当他意识到第三党的实际推进困难重重——选制天然排斥、州资格复杂、组织网络要与共和党顾问体系“断臂”,再加一个最现实的阻碍:第三党容易把共和党票源割裂,等于在MAGA地盘上“挖井”,这会让万斯的2028路径添堵——那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挂挡空转”几周后,选择踩停。
我不打算把这件事写成“商界大佬回心转意”的童话。更直接一点说,马斯克押注万斯,是对未来四到八年美国国家安全议程的投票。
他看到的是:低轨通信在军事行动中的实际价值已经被反复证明,乌克兰战场是最直观的一次“公开演示”;重型运载在军民两用的战略空间里不可替代,月球—地月—深空链路也将被纳入地缘竞争的叙事;而美国对华科技—安全的联动政策,不会在可见周期内转向友好。
把这些拼在一起,答案就很清楚:与其当“第三党破局者”,不如做“国安版图的核心供方”,并让一位自己可以沟通的政治继承人上位,把政策不确定性降到可控。
有观点会问,他在X上否认《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该不该信?我建议把口径与行动分开看。嘴上说“不必当真”,手上的事是“没有注册政党,没有推进州资格,取消与第三党团队的会”,两相一对,孰轻孰重不难判断。
这类否认更像一种议价姿态,留住舆论缝隙与政治回旋空间,一旦到了中期选举前后,有没有变招,再说不迟。材料里也提到,他并未“正式排除”建党的可能,这种模糊就是自我保险。
回到对华视角。万斯的政策取向并不含糊,贸易、工业、移民这些板块上的强硬基因,不会在2028年忽然“改性”。马斯克本人的对华商业利益、供应链布局、市场诉求,当然会让他在某些议题上讲求务实,但这份务实很难凌驾于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共识之上。
把逻辑摆清楚:当资本与国家安全绑定越深,资本的外交回旋空间就越小。SpaceX的发射能力、星链的战场通信属性,注定让马斯克在对华政策的关键节点上更接近“安全鹰派的中位数”。中方如果指望他做“缓冲器”,风险会越来越高。
我愿意把这次动向视为一个窗口,观察华盛顿的“权力指挥链”如何重排军工与科技资源。特朗普抛出“万斯最可能接班”,是对基层保守派的动员,也是对金主与产业的动员。
鲁比奥的名字被拉进来,说明未来的国防预算议题、印太存在的节奏、援外与军备生产的组合拳,都会被放上台前。第三党的“搅局”一旦退场,预算与产业的拍点就更容易合拍。这对中方的含义很直白:美国军工产能再扩张、低轨网络再织密、海空力量再外推的节奏,可能会更顺。
再谈一嘴“第三党”。美国的选制结构对第三党并不友好,一人一席、相对多数、分州上限,这些都把第三党锁在边缘。马斯克的资源不是问题,组织与制度才是问题。
当制度让“搅局者”变成“票仓破口”,而军工预算又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国会路径时,第三党就天然被当作“坏人”。这就是他“高举—悬而不决—悄然作罢”的底层逻辑。与其道德化讨论,不如制度化理解。
这场戏到这里,还没落幕。中期选举将是一次压力测试,万斯的声望、特朗普的动员力、共和党内部的派系协调,都要过关。马斯克会不会在某个时间点“再次抬价”,比如在税收、监管、国防合同条款上要更好的条件,再放话“美国党”的影子来博弈?不好排除。
但就现阶段的轨迹看,资金、合同、政策三件套,把他牢牢拉回了主航道。这对我们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要看站位。如果把不确定性视作风险源,那不确定性下降就是好消息;如果把对手的编队效率视作威胁,那这当然是压力。
我想用一句直白的话收个尾:马斯克没有放弃野心,他只是换了一条更有效率的路径,把野心外包给了国家安全机器。当他把筹码押在万斯身上,盯住的是2028年之后的政策稳定与军工红利。
中方要做的不是揣测他的情绪,而是正视那台机器的运行方向,提前把自己的结构调好,技术准备到位,规则坐标插上去,供应链把水位抬起来。等到对岸的节拍鼓点敲得更密,我们的阵地才能不乱,手里的牌才能打得从容。
有些人喜欢问一句,“会不会变数忽然又来?”我更愿意说,让新闻再飞一会儿没错,但准备要先一步该看的看清楚:军工与科技的耦合度在加深;该做的做扎实:通信、运载、产能、规则四条线一体推进。这才是面对“马斯克停建美国党、押注万斯”这件事,真正值得投入精力的方向。
来源:洞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