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团元:话说“搭桥顺母意 杀僧报父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01:46 4

摘要:我不知这个故事有多古老,但知流传的地方不少。最早我听说武汉有座“顺母桥”,可我迄今只知武汉有10多座长江大桥,不晓“顺母桥”在哪?由于留意,我吃惊地粗查到全国“顺母桥”一二十处:湖南怀化有、河北保定有、广西西关有、广州也有……至于建桥时间,有的说是唐朝,有的说

“地域文化”皆诛花和尚

○ 黄团元

我不知这个故事有多古老,但知流传的地方不少。最早我听说武汉有座“顺母桥”,可我迄今只知武汉有10多座长江大桥,不晓“顺母桥”在哪?由于留意,我吃惊地粗查到全国“顺母桥”一二十处:湖南怀化有、河北保定有、广西西关有、广州也有……至于建桥时间,有的说是唐朝,有的说是明朝,更多的用“古时候”借代。所有略记,大同小异——

河北保定的“顺母桥”,也叫“寡妇桥”、“广福桥”,后来叫“顺母桥”。说的是寡妇独自带儿子过活,可是后来寡妇和河对岸寺庙的和尚方丈关系密切,因为寡妇每天要到寺庙去。孝顺的儿子知道母亲守寡,并不阻止。看到母亲每次到对岸要遭遇河水之阻,有时还要淌水,他便倾其所有在河上修了一座桥。后来母亲去世,儿子便到寺庙杀了和尚。官府问罪,他坦然回答:"造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县官是杀人者的舅舅,和尚自作自受。

明朝年间的“顺母桥”,地址不详。说的是盖氏生下儿子王空(一说周良)丈夫就死了。年轻的盖氏抱着王空来到门前河边大哭一场,尔后跳河。所幸被对岸庙里年轻的方丈救起。小王空见母亲每天过河奔庙,觉得不妥。但其母说是去给庙里烧茶赚钱养家,王空就从山上搬石头、找树木,二十多岁时桥刚造成,然而母亲死去。王空寻到庙里,杀死方丈。县官得知原委后,上报当朝宰相张居正,张居正朱笔立批:“搭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孝子无罪!”

还有个典型说是“古时候”,有对年轻夫妇琴瑟和谐,有了可爱的儿子。可是儿子三岁多,父患急病死。三年后,寡母带儿子去门前河对岸庙里请和尚为丈夫化灵,邂逅庙里方丈,此后风雨无阻拜佛。后来儿子高中状元,乡邻以为方丈死期已到,谁知状元出资纹银500两,命人在河上架桥。几年后状元母亲去世,乡民以为,和尚定会升迁到京城大庙宇做方丈。谁知老夫人一过“三七”,状元郎就将方丈斩首,并且手书“搭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

将“顺母桥”故事讲圆满,当数广东。说的是200多年前,一对恩爱夫妻生下儿子李光瑞,男的被西江洪水卷走,母子俩相依为命。李光瑞后来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却听闻李母和对河长寿寺的和尚有染。李大人婉转问起母亲才得知:李母到长寿寺拜佛,祈求保佑儿子。却发现方丈即是丈夫。原来李父以为娇妻幼子丧生洪水,便出家为僧。见面后李母不管风吹雨打每天临庙。李官人知道真相,命人搭桥玉成父母。广州《荔湾区志》曾有记载。

“搭桥顺母意,杀僧报父仇”的掌故,属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分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岭南文化、建筑文化等等,可是“顺母桥”的故事,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这就十分罕见。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它反映了古代关于恩人、仇人的辨析,报恩(孝顺)、报仇的选择。特别值得回味的是:各地的刀刃和尚者,都没有受到“杀人偿命”的制裁。原因恐怕只有一条:玩女人的花和尚该死!当然,唯一没死的和尚,就是李光瑞的爹。

李和尚没还俗,还能每天和妻子幽会,因为他有官儿子罩着!地方官更要利用“长寿寺”及“得道高僧”官员和尚爹赚香火钱。和尚父子唱戏获利,搞活地方经济。鲁迅曾经戏谑过秃子娶妻生子:“和尚没有老婆,小菩萨哪里来?”殊不知佛教的“核心戒律”,不淫、不贪尽在其中。和尚犯了清规戒律,至少注销戒牒。哪怕是方丈菩萨。多地“顺母桥”庙宇的花和尚最终待遇,就是下场!●

黄团元原创作品 黄团元,湖北省直管市唯一新闻正高级职称获得者。发表各类作品约500万字,文章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瞭望》和《博览群书》等100多家报刊。多篇作品入选教材、教辅、高考习题及试卷丛书。独著、合著和主编《说黑道白》《胡适的谦和雅量》《梁启超之路》《文人有行》《刘邦用人》计18本。

来源:方远文化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