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全家三代6人全是学霸!他却靠家乡特产成了“最强带货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22:33 4

摘要:在杭州富阳的富春山水间,藏着北宋“顶流家族”富春谢氏的传奇。谢涛兄弟、谢绛及谢景初兄弟,三辈六人连中进士,堪称科举界的“豪门天团”。而在家族的诸多光彩中,谢景初更凭一手“带货”绝活成了顶流“推广达人”。

"

在杭州富阳的富春山水间,藏着北宋“顶流家族”富春谢氏的传奇。谢涛兄弟、谢绛及谢景初兄弟,三辈六人连中进士,堪称科举界的“豪门天团”。而在家族的诸多光彩中,谢景初更凭一手“带货”绝活成了顶流“推广达人”。

他以富阳元书纸为基底,创制出深红、明黄等十色 “谢公笺”,凭颜值与质感火遍文坛,与“薛涛笺”齐名。经他推广,原本的地方纸摇身成朝廷贡纸,让富阳造纸变成全国爆款,更留下“京都状元富阳纸”的佳话。

"

杭州富阳城北一里处,有一座小隐山,山的东侧崖下就是著名的富春江。小隐山半有一间书房,就叫小隐山书室。书房的主人是北宋时期鼎鼎大名的富春谢氏。南宋的《咸淳临安志》都记录了这座书房的故事:“小隐书室,富阳县小隐山,谢绛一度居此,子景初、景温筑书室于山半,又构双松亭于前。”

远眺富春江

那么,富春谢氏又是何许人也?

严格来说,谢氏的老家在河南阳夏,跟陈胜吴广起义中的吴广是同乡。欧阳修在给他们家写墓志铭时梳理了谢家落户富阳的来龙去脉:墓志铭主人谢涛的祖父曾出任五代吴越国盐官县令,卒后葬于富阳城东十里的春明村。那个地方位于现在的富阳高桥,成了谢氏世代的墓地,后人称之为谢墓。如今,墓已不存,但传下来一个地名,也成了一个村名。谢家从此就在富阳扎了根。

谢涛像

谢涛、谢炎兄弟及谢涛的儿子谢绛、谢绛的三个儿子谢景初、谢景温、谢景平,一门三辈六进士,王安石形容为“文学世其家”“连世为贵人”,这个家族就成了北宋的富春望族。

而小隐山书室和富春谢氏几乎勾勒了北宋中期政坛和文坛的一半历史。

小隐山书室的第一代主人谢绛是宋太宗淳化三年(992)的进士,曾有“文中虎”之称,与范仲淹及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均系同年。谢绛的妹夫则是北宋诗坛领袖梅尧臣。谢绛曾以朝廷特派员的身份驻节西京洛阳,监河南府,当时的西京留守钱惟演“悉以政事委之。”公务之余,作为文人的谢绛与当时同在钱惟演帐下谋事的梅尧臣、欧阳修、尹洙等人经常聚会酬唱,著文赋诗。就在这个洛阳的文化沙龙中,北宋的古文复兴运动由此生发,并成就了宋一代文学的清新面貌。后世的文史学家通常把欧阳修尊为洛阳文化复古运动的领袖,而王小丁、宋剑雄所著的《谢绛研究》则认为,无论是从身份职官年龄还是文学主张与传承来看,谢绛才是这个洛阳文学沙龙的真正盟主、“文章魁首”。

图源:富阳档案

小隐山书室是谢绛休仕隐居于富阳老家时建造的,《咸淳临安志》的记载其实不确,因为书房建造的时候,谢绛的两个儿子还都小。据说,当年谢绛曾受命出使契丹,过陈桥驿时做过一个梦,梦中就出现了这么一间书房。如今,在家乡富阳小隐山发现了梦中景象,事符前验,他就盖了这么一间书房,并作了一首《自题读书室》的诗:

仆本尘外士,功名若毫末。

因寻小隐园,忽见群芳发。

曾梦宛可见,灵契方兹达。

会须挂朝缨,归弄岩前月。

谢绛的同年、曾任睦州(今杭州建德)知州的范仲淹应该也来过小隐山书室,因为小隐山距他任所仅一二日路程,是他上任、离任必经之地,而在范仲淹的文集里也留下了一首《留题小隐山书室》的诗:

小径小桃红,红光隐翠阴。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笋进饶当户,云归半在林。

何须听丝竹,山水有清音。

小隐山书室的门打开了,一个非常诱人的诗境。

但是,谢绛在小隐山书室读书的日子应该不长,因为他不久就英年早逝了。现在,轮到书房的第二代主人谢景初、谢景温登场了

非常遗憾的是,谢景温在《宋史》里是被列入“佞臣”行列的。谢景温把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自己也是王安石新党中的关键人物,所以,“士论无不薄景温”。事实上,景温小时候是很聪明的,成化《杭州府志》记载:谢绛的老同事、吴越钱王的直系后人钱惟演探访谢氏小隐山书室时,谢景温还是个总角少年,钱惟演见了他赞叹道:“此儿举措不凡,若非龙驹,就是凤雏,后当作黑头公矣。”事实证明,钱惟演预言不虚:谢景温确实是在谢氏第三代中官阶最高的,做官做到从二品。

摄影:楼航

最为后世诟病的一件事是:射向苏轼的第一支冷箭就是谢景温发出的。当年苏轼因父亲苏洵病故扶灵回四川,作为侍御史的谢景温无端上书,指责苏轼在乘舟船中“载物货卖私盐”。这件事的幕后指使其实是王安石,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说:“景温与王安石连姻,安石实使之。”朝廷最后逮捕了一大批送苏轼入川的船工、篙师,穷追其事,结果查无实据。谢景温的人品从此受到士大夫的质疑,恐怕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苏轼后来两度判杭,富阳属于杭州辖地,苏轼也曾多次到过富阳、新登等地,却对小隐山书室只字不提。

新登古城 图源:富阳发布

好在谢景温的兄长谢景初走的是另一条路。

谢景初,字师厚,是欧阳修的连襟,两人同是北宋“清节名臣”胥偃的女婿。谢绛死后,谢景初作为家里的长子蒙父荫为太庙斋郎,踏上仕途。他曾经担任过浙江余姚的知县,颇有政声,与邻近的鄞县知县王安石一样,都是朝廷中美誉度颇高的基层县官。后来,历任山西、山东、湖北、成都的地方长官。王安石执政后,推行新政,景初却上疏反对青苗、免役诸法,被劾罢官。从此,他就归隐家乡、远离政治。谢景初的女儿后来嫁给了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谢景初在江西诗派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谢景初最大的贡献还是在造纸上

《四库全书》中关于小井纸的记载

富阳素来以造纸业闻名,宋朝时富阳产的小井纸就名噪一时。小井纸的实物今已不可寻,今天的富阳人称道的是以竹为原料的元书纸。元书纸的推广则与谢景初密不可分了

《四库全书》中辑录的《笺纸谱》中记载:“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有薛涛。所谓谢公者,谢司封景初师厚。师厚创笺样,以便书尺,俗因以为名。”

富阳的手工老元书纸 图源:富阳发布

薛涛笺当然是历史上有名的纸笺了,唐朝时著名女诗人薛涛用浣花溪水和花瓣捣泥而制作红色诗笺,用以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得名于文坛。谢景初与同僚、亲朋通信往来,无不用富阳的元书纸自制书笺。这种纸笺纸质平滑,适于书写,很受人喜欢,被称为“谢公笺”。

明·仇英《列女传图—薛涛戏笺》

宋应星《天工开物》认为,薛涛笺“其美在色”。也许是受薛涛造红色纸笺的影响,谢景初来了个继承与发展,用元书纸创制了十色笺,有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铜绿、深云、浅云等色,由此,谢公笺与薛涛笺齐名,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用于书写诗柬和信函的染色加工纸。

电视剧《梦华录》中赵盼儿用薛涛笺写请柬

由于谢景初的大力推广,富阳元书纸由信笺而扩展到公文稿笺,以致身价百倍,甚至传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这样的佳话。朝廷也因此将这种质地洁白、帘纹细密、光滑坚韧、手扣有声、闻有清香的竹制富阳元书纸定为贡纸。今天的富阳人,说到造纸,自然是津津乐道于谢景初和他的谢公笺了。

宋代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图源:富阳发布 摄影:蒋侃

小隐山书室的第三代传人是谢景初的两个儿子谢愔、谢悰。今天的人也许对这两位就更加陌生了,但喜欢黄庭坚江西诗派诗作的人应该知道,黄庭坚与这两位郎舅关系还是很亲密的,在《黄庭坚全集》中,黄山谷与他们的诗文往来计有40首之多,有的还是百余律的长诗,仅次于眉山二苏了。

图源:家在富春山居

谢绛当年的小隐山书室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目前只能确定小隐山书室大致的方位,确切的位置尚无定论。2020年,在小隐山附近,达夫路最北端的小垄桥头,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小隐书屋”,作为一处城市书房供市民免费阅读,也算是赓续文脉了。

谢景初(1020—1084),字师厚,号今是翁,北宋富阳县人。谢绛子。事见《宋史》。

从科举考场的“学霸家族”

到纸笺文坛的“顶流带货”

谢景初用十色笺给富阳纸写就了千年传奇

也让这份书香文脉在富春山居里静静流淌

如今,富阳的造纸技艺仍在传承

那些洁白坚韧的纸张里

藏着的正是这样代代相传的匠心与才情

你们去过富阳感受过这份纸韵吗?

或者你还知道哪些藏在杭州的千年故事?

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