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手机突然看到官方发布的警示通知,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上个月市场监管总局秘密抽检了1782批次食品,结果查出35个批次有问题,仔细一看发现好多都是日常在直播间里疯狂下单的网红零食。
最近刷手机突然看到官方发布的警示通知,心里咯噔一下。原来上个月市场监管总局秘密抽检了1782批次食品,结果查出35个批次有问题,仔细一看发现好多都是日常在直播间里疯狂下单的网红零食。
事情是这样的:8月21日中国食品安全网突然发布红头文件,说从抖音、快手到天猫淘宝,有批网红食品集体“塌房"。重点抽查的即食食品、烘焙类目里,检测出多家网红食品含有禁用的防腐剂、色素,甚至某些婴幼儿食品的营养素完全达不到标注值。
我们办公室的下午茶标配几乎全中招了——快手主播力推的“思考人生"金骏眉违规添加柠檬黄、天猫销量第一的“潮盛咸菜心"苯甲酸超标、连抖音宝妈群都在团购的“醇熟切片面包"菌落超标。更可怕的是某款标榜纯天然的“不老莓原浆",竟然被检出防腐剂苯甲酸钠,这可都是写着“0添加"的贵价产品啊。
仔细翻看这些抽检报告,发现三个让人冒冷汗的真相:
1. 违规添加已成行业潜规则:35家问题企业里有21家集中在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和色素超标,这说明很多食品企业明知故犯地使用违禁添加剂,用更便宜的方式延长保质期;
2. 母婴食品竟是重灾区:检测出婴幼儿辅助食品存在虚标营养元素的情况,某西班牙进口果泥实际钠含量比标注值高出3倍;
3. 直播带货成藏污地:70%涉事产品来自直播平台,主播们拿着“原产地直供"的招牌,实际销售的都是自行分装的二次加工食品。
身边同事看到这里都炸了锅:“我给孩子买的燕麦麸居然是霉菌超标?"“上周刚在直播间抢了两箱阳高杏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标注“传统工艺"“古法制作"的食品最危险。就像这次被曝光的云南焦糖瓜子,打着农家手工炒制的旗号,结果违规使用二氧化硫熏制。
我查了下数据,去年全国食品抽检合格率在97%以上,但剩下的3%基本都集中在电商渠道。某质检专家跟我说,现在有个专门针对网红食品的潜规则——商家在送检时用合规样品,实际销售的产品偷工减料。更令人震惊的是,这次查出问题的某红薯粉条,铝残留量竟超标8倍,这相当于吃10根粉条就等于吞了半颗明矾药片。
在超市货架前仔细观察,货架期超过3个月的即食食品要特别警惕。比如被查处的某辣味雪菜罐头,企业为延长保质期违规添加柠檬黄。记住这三个挑选诀窍:
①查看配料表前三位(主料必须真实)
②注意保质期在90天内的短保产品
③慎买颜色过艳的食品。
事件曝光后,我专门跑了趟食品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拿着某网红红糖样品解释:“合格红糖应该是深棕色,但这款添加二氧化硫后变得鲜亮,不懂行的消费者反而觉得'颜色正'。"这种逆向筛选机制,让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铤而走险。
这波食品安全风暴给我们敲响警钟:直播间里万人疯抢的“爆款"可能藏着猫腻,宣称“纯天然"的养生食品反而是添加剂重灾区。建议大家近期网购食品时,多留个心眼查查抽检公告,别让每日吃进嘴的美食变成慢性毒药。监管部门也该出手整顿那些打着“原生态"旗号实则黑作坊生产的网红食品了。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已经购买了清单中的涉事产品,可以拨打12315热线维权。根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即便没有实际损害,也可以要求商家退一赔十。毕竟食品安全这事,宁可过度警惕,也不能拿身体健康开玩笑。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动漫思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