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月金秋,天朗气清;河湟大地,硕果可期。8月24日,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福草’野生冬虫夏草品牌发布会”在西宁市召开。此次发布会的举办,既是杂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青海省“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八月金秋,天朗气清;河湟大地,硕果可期。8月24日,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福草’野生冬虫夏草品牌发布会”在西宁市召开。此次发布会的举办,既是杂多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青海省“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青海省冬虫夏草保护与利用条例》的具体实践,更是该县依托杂多县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赋能野生冬虫夏草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杂多县副县长谢锋敏表示,杂多是“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全县有6个乡(镇)生长虫草,其中苏鲁乡、阿多乡、结多乡为主产区;萨呼腾镇、昂赛乡、扎青乡为一般产区,2025年全县虫草产量为14.33吨,各产区所产虫草,以其虫体饱满、色泽金黄、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享誉海内外,深受市场青睐。现在,我们正式推出杂多冬虫夏草品牌——“福草”。“福草”的“草”字,采用了承载中华文化底蕴的繁体字屮”。繁体字中上半部的“山”,代表着巍峨的唐古拉山脉,它是我们杂多的“父亲山”,以其磅礴的身躯守护着这片高寒净土,为冬虫夏草的生长提供了纯净的空气和独特的高寒气候;下半部的一竖,代表着奔流不息的澜沧江源头之水,它是我们杂多的“母亲河”,以其甘甜的乳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包括冬虫夏草在内的万物生灵。山为父,水为母,山水相依,共同孕育了杂多“福草”的神奇与灵秀。“福草”之名,寓意着这份来自高原的珍稀馈赠,是大自然赐予杂多人民的福气,也希望它能为所有喜爱它的人们带来健康与福祉。
“福草”品牌的发布,是杂多立足本土文化和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高度出发,“福草”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杂多县守护雪域净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创新实践。我们将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构建从虫草采集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严格规范采集行为,守护虫草生长的生态根基,强化源头把控,建立可追溯的品质管理机制,优化加工工艺,保留虫草最本真的营养价值,确保每一根“福草”都承载着高原的纯净与天然,真正实现货真价实、品质卓越,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范。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维度考量,“福草”品牌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打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我们将积极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联合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与高校,系统开展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深度研究、有效成分精准提取及衍生产品开发,同时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高原文化、生态智慧,让“福草”不仅是滋补珍品,更成为传播杂多文化、讲好中国高原生态故事的载体,推动虫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视角来看,“福草”品牌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通从雪域高原到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畅通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国内国际联动的营销网络,借助现代品牌运营理念,让“福草”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认识杂多“福草”、信赖杂多“福草”、享用杂多“福草”,以品牌之力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生态保护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高原地区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杂多方案”。
青海省乡村振兴协会监事长寇家豪表示,近年来,杂多县委县政府主动扛起责任,在特色品牌建设上敢担当、善作为。此次“福草”品牌发布,正是政府主导品牌建设的鲜活成果,完全契合“公共品牌赋能乡村振兴、生态保护联动农牧民增收”的发展理念。对杂多虫草而言,唯有通过科学规划、品牌赋能,才能真正提升产业价值,这也正是县委县政府牵头品牌建设的意义所在。政府主导,为品牌筑牢“信任基石”。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搭建标准化输出体系,到推动地理标志认证,每一项举措都为虫草注入“公信力”;如今全链条品质管控方案的落地、科技创新的融入,更将为“福草”品牌长远发展夯实根基。政府主导,为产业插上“升级翅膀”。过去,杂多虫草多以原材料外销,知名度低、附加值薄;如今通过“福草”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延伸品质链条、拓展电商渠道、打造“虫草+文旅”融合项目,推动产品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变——既为乡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更让农牧民的增收路越走越宽。
来源:灵灵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