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最卷的5个专业,每天课程都很满,比高三还要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8:58 2

摘要:在大学里,有些专业因课程强度大、学习任务繁重而被称为“卷王”聚集地,学生的日常学习节奏甚至可能超过高三。以下是普遍被认为课程密集、学习压力较大的5个专业:

在大学里,有些专业因课程强度大、学习任务繁重而被称为“卷王”聚集地,学生的日常学习节奏甚至可能超过高三。以下是普遍被认为课程密集、学习压力较大的5个专业:

1. 医学类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

课程特点:医学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极其庞大,涵盖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几十门核心课程,每门课都需要记忆海量知识点(如解剖学中的骨骼、神经分布等)。

强度体现:大一大二就可能每天排满8节课,实验课(如解剖实验、动物生理实验)常常占用晚上或周末时间;进入临床阶段后,还要跟着医生值夜班、写病历,日均学习时长超过10小时是常态。

“卷”点:医学考研、考执业医师资格证竞争激烈,不少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加入“自习室常驻大军”。

2. 法学专业

课程特点:核心课程包括民法、刑法、宪法、诉讼法等,每门课都涉及大量法条、司法解释和案例分析,需要精准记忆并灵活运用(如区分“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法律要件)。

强度体现:课程密度高,除了理论课外,还要参加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写作等实践课,每天课后需要花3-4小时整理笔记、啃教材;到了期末,“背完一本厚如字典的法条汇编”是标配。

“卷”点:司法考试(“天下第一考”)通过率低,学生往往从大二就开始备考,周末和假期也被刷题、听网课填满。

3. 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

课程特点:课程涵盖编程语言(C、Java、Python等)、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算法设计等,不仅需要理解抽象概念,更要动手实践(写代码、做项目)。

强度体现:理论课和实验课交替进行,实验课常常需要连续几小时调试代码(“改一个bug耗一下午”是常态);为了提升竞争力,学生还要自学额外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参与竞赛或实习项目,熬夜写代码是家常便饭。

“卷”点:行业对技术能力要求高,为了拿到好offer,学生需要不断刷题(如LeetCode)、积累项目经验,甚至假期也在“内卷”实习。

4. 建筑学专业

课程特点: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史、结构力学、CAD制图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核心是“设计课”(需要完成从概念到模型再到图纸的完整设计)。

强度体现:设计课没有固定课时,往往需要连续数周投入——白天上理论课,晚上和周末泡在设计室画图纸、做模型(手工模型可能需要切割、粘贴十几个小时);一个设计作业(如“社区图书馆设计”)可能占用半个学期的课余时间,熬夜赶图到凌晨是常态,甚至被调侃为“用命换设计”。

“卷”点:设计成果直接影响成绩和保研/就业,学生常常互相攀比设计创意和细节,为了“出精品”反复修改,耗时远超课程要求。

5. 会计学专业

课程特点:核心课程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税法等,内容严谨且细节繁多(如不同税种的计算方式、会计分录的借贷规则),需要精准无误的记忆和应用。

强度体现:课程安排紧凑,除了理论课外,还有大量的会计实操课(如用财务软件做账、模拟审计流程);为了考“注册会计师(CPA)”,学生需要在毕业前攻克6门专业阶段课程,每门课的教材厚度都超过500页,备考期间日均学习8小时以上。

“卷”点:就业对证书和实操经验要求高,不少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还要参加实习、考初级会计、CPA,时间被分割得极其细碎。

这些专业“累”的核心原因:

知识密度高:需要掌握的内容量大、难度高,且容错率低(如医学的诊断错误、法学的法条误用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实践要求强:不仅要“学”,更要“做”(写代码、画图纸、做实验等),实践过程往往耗时且复杂。

竞争压力大:就业或深造的门槛高,迫使学生投入更多时间提升自己,形成“内卷”循环。

当然,“累”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但这些专业的普遍高强度,确实让不少学生感叹“比高三还拼”。

来源:让梦想起飞427308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