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总工会推动民主管理在“小门小店”扎根生长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7:58 4

摘要:7月18日,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街道五届一次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上,来自辖区小微企业、社区的42名职工代表通过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餐饮行业以及美发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协议。其中,协商确定了职工工资标准在上年基础上的增长比例,企业在岗职工货币工资平均

转自:河工新闻网

承德市总工会推动民主管理在“小门小店”扎根生长

2.0版区域性职代会解锁职工“微心愿”

7月18日,承德市双桥区石洞子沟街道五届一次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上,来自辖区小微企业、社区的42名职工代表通过投票表决,全票通过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餐饮行业以及美发行业工资专项集体协议。其中,协商确定了职工工资标准在上年基础上的增长比例,企业在岗职工货币工资平均增长最低不能低于3%。

“我们参与决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幅,这样的民主让我们心里更踏实了。”连续几年参会的职工代表戚光荣说。

以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延伸民主管理触角,激发职工民主管理意识,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动形成职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这是承德市总工会22年来探索基层民主管理的深层价值。从最早试点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到如今升级至2.0版本,民主管理已在承德市“小门小店”里扎根生长。

破题:民主管理需要“看得见的获得感”

“区域性职代会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工资协商难、集体合同签订难等问题。”承德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杨淑华表示。

区域性职代会最初在双桥区开展试点。双桥区是承德市中心,下辖5镇7街,目前拥有1.1万家小微企业、4万余名员工,数量均为全市最多。这些企业规模普遍较小,95%以上企业员工不足10人,多为小餐馆、小药店、小超市、中介等业态,行业位置分布分散,组织形式多元。

企业规模小、管理基础薄弱,经营者与职工的民主法治意识相对不足,导致劳动关系矛盾易发多发。在这种“小散弱”企业生态中,传统职代会模式难以推行。

2004年,面对辖区内上“小门小店”的民主管理难题,承德市总工会选择在双桥区石洞子沟街道试点“区域性职代会”。

“当时最大的困难是经营者不理解、职工不关心。”双桥区总工会一名工作人员回忆说,“去小餐馆了解情况时,老板反问我:‘就三五个员工,还要搞民主管理?’”

在艰难推进中,区域性职代会首次尝试了“三个打破”:打破企业规模限制,10人以下商户联合推选代表;打破行业壁垒,餐饮店主与超市店员同场议事;打破传统议程,将社区事务纳入议题。这个创新思路为基层民主管理打开了全新角度。

“最初职代会现场,争执和不信任还很明显。”双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总工会主席杨立群说,但当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落实法定职权,为企业和职工办成了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难事实事,企业和职工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开始选择相信工会。

这个细节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民主管理需要“看得见的获得感”。

升级:“一大三小”解锁职工“微心愿”

“在富华商贸城附近安装公用充电桩的事,已经和街道办和相关部门沟通过了,他们会尽快落实。”7月末,双桥区石洞子沟街道五届一次区域性职代会后的第二周,该街道总工会主席胡静就回复了职工代表范立敏的“微提案”,职代会上其他提案也在陆续解决。

职工提案的迅速落实,得益于承德市总工会探索区域性职代会,创新推出的“一大三小”工作模式。

“‘一大三小’针对小微企业和职工的特殊民主需求设计,是区域性职代会的2.0升级版。”杨立群说。

“一大”是指围绕中心大局开展工作,“三小”是指小探头、小切口、小成效。小探头,即在街道、楼宇、社区等设立片区民主管理指导员,及时反馈信息;小切口,即在乡镇街道总工会设立职工代表工作站,使民主管理日常化、经常化;小成效,即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和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落实一线职工“微心愿”事项,建立为职工办实事清单等。

“我曾在职代会上提出‘让区域内不同企业多联系沟通,共享资源’的提案。”戚光荣说,石洞子沟街道第四届四次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上就多了一个“辖区企业资源共享”环节。会后,在街道总工会和区总工会的协调下,一家仪器仪表企业和另一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还有职工代表在提案中反映,公司门口道路较宽,大车多且速度较快,对需要横穿公路乘坐公交车的职工和学生构成安全隐患,希望安装减速设施。职代会后,经过区、镇两级工会推动,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另有职工代表在“微心愿”中反映,许多职工上班期间办证不方便,街道办协调办事大厅后,增设了“证照双向邮寄”服务,实现“职工少跑腿”。

“一大三小”实施以来,各镇、街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累计为企业和职工办实事500多件。“真没想到,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还能为我们办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事儿!”一位职工惊讶地说。

“22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职代会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杨立群说,2.0版职代会在质效上显著提升。职工参与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70%;“母子合同”履约率从60%逐渐提高到100%;劳资纠纷3年多来终于降至0,有效促进了镇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大三小”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转化为职工门口的减速带、工资条上的增长数,成为基层民主管理生动体现。通过民主管理指导员、主席联席点、职工代表工作站等机制,党政、工会主动贴近职工,回应需求,让区域性职代会持续释放活力。

样板:一场多方受益的“民主实践”

“2019年第一次参加职代会时,我觉得这就是走形式。”职工代表于丽红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她坦言,连续几年参会改变了她的看法,“公司建立了全员会议制度,员工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岗位和角度提出建议。去年一个普通员工提出的技术方案,帮公司拿下了一份长期合同。”

于丽红说职代会让她学会了怎么和员工平等对话,更明白了民主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益处。

“让小微企业职工都有话语权,既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也从根源上化解了因为劳资纠纷对企业的影响,这是我们推行区域性职代会工作的初衷和目标。”杨淑华表示。

这一多方都受益的“民主实践”,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最后100米”,证明民主管理不是企业的成本,而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区域和谐的“稳定器”。

徐亚芬是承德一家餐饮企业前台领班,“老板以前对工会组织了解不多。自从我被推举为职工代表以后,我把自己参加职代会的情况和亲身感受告诉他,他逐渐认识到工会的重要性,也愿意支持工会工作,现在我们饭庄工会工作有声有色,劳动关系特别和谐。”

在双桥区,这样通过职代会工作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的例子还有很多。

“起初很多职工参会就像‘完成任务’。”杨立群说,通过“办实事清单”“代表直通车”等机制,工会为职工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成了职工心中真正的“娘家人”。“如今职工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工会,工会工作焕发了新活力。”

探索中,双桥区各镇、街道在区域性职代会的议题和职工代表提案制度设计中,将基层治理事项纳入其中,形成了“议题+基层治理”和“提案+基层治理”的新框架。

在杨淑华看来,将区域性职代会工作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是其能够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突出亮点。职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成为基层民主管理最宝贵的成果。

近年来,承德市总工会以双桥区区域性职代会为蓝本,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推动区域性职代会在更多乡镇、街道扎根生长。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门小店”开始接纳并主动参与这种接地气的民主管理方式。职代会不再只是“开个会、举举手”的形式,而真正成为职工能说话、企业能受益、问题能解决、社区能和谐的“连心桥”。

记者刘艳惠 宋宝军

编辑: 马娜 责任编辑: 王红润 审核: 王书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