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中国的海岸线岌岌可危,大批作战物资囤积于缅甸仰光、腊戍等地,急需大量司机和汽修人员。南洋华侨中掌握驾驶和修理技术者众多,听闻祖国需要,陈嘉庚立即通过南侨总会发出征募通告,前来应征报名的青年总共有五六千人。最终,先后九批、共320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中国的海岸线岌岌可危,大批作战物资囤积于缅甸仰光、腊戍等地,急需大量司机和汽修人员。南洋华侨中掌握驾驶和修理技术者众多,听闻祖国需要,陈嘉庚立即通过南侨总会发出征募通告,前来应征报名的青年总共有五六千人。最终,先后九批、共3200余名南侨机工毅然回国。
南侨机工集结昆明
来自马来西亚槟城华侨家庭的“李月眉”便是其中之一。1939年2月,晨曦未露,他怀揣着“惊天秘密”悄然启程,踏上了回国的轮船,毅然加入机工的行列。
“李月眉”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南侨机工毅然奔赴前路未卜的战场
如何用热血担当应对生死考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流程菁彩声制作
主题广播剧《南侨赤子》
先听为快↓
她,藏起红妆赴烽火
在南侨机工的传奇故事里,有一位女子,她的经历比小说更跌宕。
“李月眉”,本名李月美。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一个普通华侨商人的家庭。
她自幼接受华文教育,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月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义演、卖花、募捐,支援祖国。
得知南侨总会招募机工,她毅然报名应征,却因性别原因被拒。为实现报国理想,她剪短头发,化名“李月眉”,女扮男装再次应征,最终如愿以偿。她与3000多名南侨机工一同回国,经昆明集训后,被分配到贵州红十字会担任司机。
李月美军装照
在危机四伏的滇缅公路上,李月美以机智勇敢赢得队友信任,积极参与抢运武器和医疗物资,直面敌机轰炸毫不退缩。1940年秋,她因翻车重伤,被海南籍机工杨维铨所救,后二人结为连理。李月美康复后重返部队,女性身份曝光,队友们无不震惊,更被她的勇气和无私精神所激励。当时,海内外舆论盛赞她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为她题赠“巾帼英雄”锦旗。
此后,李月美改任护士,继续为抗战贡献力量,直至胜利后返回马来西亚。
广播剧《南侨赤子》 李月美由叶知秋(中)演播
她,一封家书写丹心
1939年,同样来自马来西亚槟城富商华侨家庭的白雪娇,也得知了南侨机工的招募消息,她决定弃笔从戎,化名“施夏圭”报名:“施”是母姓,“夏”为华夏,“圭”谐音“归”,寓意“为华夏而归”。她悄悄辞去教职,积攒路费,直至临行当天才被父亲发现。父母最终含泪尊重她的决定。
离别时父母眼中的不舍、担忧,白雪娇一生都未曾忘却。她回忆说,轮船起航时,父亲向她挥了挥手,那一刻“父亲孤零零一个人站在码头,衬着血红的夕阳,向我挥手。我望着他孤独的身影,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登的白雪娇家书。
白雪娇写给父母的告别书(云南省档案馆)
出发前,白雪娇写下一封家书,表达了对父母的愧疚与对祖国的赤诚。“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1939年5月19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刊登了这封家书,感动无数华侨。此时,白雪娇已踏上滇缅公路,无畏艰险、风餐露宿,投身抗战。
白雪娇齐鲁大学毕业照。
后来,受陈嘉庚先生感召,白雪娇计划奔赴延安,但在邓颖超的劝说下,她留在成都进入齐鲁大学读书,继续从事抗日宣传与伤员慰问,并为南洋报刊撰写战地报道,让海外听见祖国的声音。
抗战胜利后,白雪娇回到槟城父母身边,在一所华文学校当校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白雪娇带领华校的教师,参照报纸的资料,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华校的上空升起,这是槟城上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播剧《南侨赤子》 白雪娇由于洋演播
8月22日起至25日
广播剧《南侨赤子》
中国之声、云听客户端、央视新闻、央视频、央广网同步上线
硝烟里有椰子糖的甜
有《梅娘曲》的泪
更有延安窑洞的光
追忆共赴国难的热血征程
铭记跨越山海的赤子情怀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