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只有四个国家能完全自主造车?有的人真的可以站起来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4 18:00 1

摘要:最近,某汽车大V又在网络上博眼球、找流量了,他宣称世界上能完全自主造车的,只有日、美、徳、韩四个国家,中国虽然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却并在不在这个行列当中。

最近,某汽车大V又在网络上博眼球、找流量了,他宣称世界上能完全自主造车的,只有日、美、徳、韩四个国家,中国虽然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却并在不在这个行列当中。

对这个观点,我只想说一句,有些人跪得太久了,想让他站起来真的很困难。咱们也不搞扣帽子这一套,这期内容就用实打实的证据来狠狠驳斥他的这些无稽之谈。

这位大V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完全的自主造车能力,可以从数字工具、物理工具、关键技术这三个维度来衡量。

数字工具指的是设计软件、模拟软件等一系列计算机应用,车企会先在这些软件上打造一台数字化汽车,然后不断地优化调整,最后才进行量产路试。目前国内车企使用的,主要是美国的AutoCAD软件,据此,这位大V断言,中国还没有自主造车能力。

乍一听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想就知道这完全是在混淆概念。CAD软件说到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中国车企能用这款软件构建各种汽车原型,不正是说明咱们掌握了数字化造车技术吗?难道因为windows系统是美国的,所以就说中国人全都不会使用电脑了?

退一步讲,使用AutoCAD绘图的车企多了去了,大众、丰田、现代哪个不用?按照这个逻辑,为什么韩国、日本、德国就算自主造车,咱们中国车企就不算了呢?就算要玩双标,也用不着这么明显,这么过分吧?

此外,国内也有浩辰CAD、中望CAD这样成熟的市场化软件,就算哪天真的和AutoCAD闹掰了,也能做到无缝衔接。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有多强不用多说了吧,和老美确实还有点差距,但甩开日、德、韩几条街的自信还是有的。

第二点,物理工具,也就是汽车生产线。这位大V放言,中国生产汽车所用的机械臂、压铸机等一大批设备,都得依赖欧美供应,脱离了这些国家,我们的工厂就只剩了空架子。

要是在20年前,这话说得还有点道理。但是拜托,现在都2025年了,中国的相关机械技术已经站在了世界顶点。埃斯顿自动化、汇川技术、节卡机器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国际机械领域异军突起,对发那科、库卡等行业巨头造成巨大冲击。

尤其是新势力车企,工厂内部无论是环境、产线还是自动化技术,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并且使用的大都是国产化设备。即便是外媒,也不得不承认,小米、蔚来、理想的生产车间,完全能对标保时捷、奔驰。

第三点,关键技术。什么是汽车生产的关键技术呢,燃油车时代,我们把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称为“三大件”。如今电车时代来临,这三大件演变成了电驱、电控以及电池系统。

中国目前是当之无愧的电动汽车霸主,产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拥有最完备的新能源供应链。但是这仍然堵不住某些人的嘴,为了“证明”中国造车技术落后,这帮人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么个理由:“为什么中国要大力发展电车呢,还不是因为搞不定油车的三大件?这不就是落后吗?”

对这种论调,我只能说一句可恨又可悲。关注汽车工业的都知道,中国发展电车并不算早,宝马、丰田等国际巨头早就布局了新能源市场。说白了,大家都知道电车是下一个时代的风口,因为电驱动比起燃油驱动具备根本性的优势。只不过受限于电池、电控技术,电车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如今我们国家在电池、电驱等领域做出了突破,这时候不抢占蓝海市场,趁热打铁搞新能源汽车,难道还要回过头在燃油车市场拼刺刀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短短几年时间,新能源汽车就抢占了国内一半的市场,打得一众国际巨头找不着北,就连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一线豪华品牌,也在国产电车的挤压下连连降价。

咱们的电车不仅国内叫好叫座,在欧美市场也是广受欢迎,为了抵御中国电车入侵,保护本土企业,欧洲甚至搞起了关税壁垒。这可是欧洲啊,发明汽车的地方,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毫无疑问是明智的,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转型为汽车强国的关键一环。当然,国家并没有放弃油车,内燃机在众多领域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奔驰、宝马相继放弃高性能发动机的当下,长城汽车大胆推出了国产的V8双涡轮发动机,其他的车企例如奇瑞、吉利,也在发动机、变速箱领域颇有建树,甚至取代丰田、大众,成为俄罗斯、中东等地最大的燃油车供应商。

中国的燃油车即便不算多么先进,但就自主生产而言,那是完全不成问题的。至于电车嘛,美、日、德、韩就算一起上,也只有被吊打的份。

这位大V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及造车关键技术的时候,并没有抓着油车三大件不放,反倒是着重强调了电车的车机系统。他认为国产车机和欧美巨头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对这种论调,我只能感慨,不喜欢你的人总是能找到各种借口。要说国产电车的领先,电池、电控还是其次,让广大消费者感受最深的,还得是车机系统。传统油车品牌的车机,那都能卡成PPT了,还有网友戏称,这哪是车机啊,分明是顺丰快递柜的操作屏啊。

要说车机丝滑流畅,能和国内新势力品牌一较高下的,目前也只有特斯拉了,其他车企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上不了台面。这不,很多国际巨头已经在和国内厂商谈合作了,大众入股了小鹏,奥迪选择了华为智驾。一句话总结,新势力的车机、智驾,那是国际巨头眼里的香饽饽,这不叫领先,什么叫领先呢?

分析了这么多,咱还得说一句,汽车工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是全球化合作的典范。大众汽车的供应商列表里有很多中国企业,咱们的电车内部,同样有很多国外技术。抓着某个零部件不放,混淆概念、大放厥词,无非就是想搞对立、赚流量而已,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至于中国的造车技术怎么样,马路上大片大片的绿牌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骄傲自满要不得,妄自菲薄同样不可取,希望国内车企继续加油,不仅要做到汽车强国,更要勇于攀登世界汽车工业的最高峰。

来源:保德全谈商论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