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2日,俄方多个信息源显示,曾经成功袭击俄北部集群副司令阿巴切夫中将的乌军;四人特战小分队,已经在出事当天被俄军消灭。由于此前,乌军特战小分队,曾成功突入俄布良斯克州境内四十公里,因此,乌军在俄境内执行的特战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
8月22日,俄方多个信息源显示,曾经成功袭击俄北部集群副司令阿巴切夫中将的乌军;四人特战小分队,已经在出事当天被俄军消灭。由于此前,乌军特战小分队,曾成功突入俄布良斯克州境内四十公里,因此,乌军在俄境内执行的特战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极大的关注。
其实,特战行动在乌战中走红,是俄乌双方力推的结果。近期,随着俄军无人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爆发式增长,原本占优势的乌军无人机部队基本上被全面压制,俄军投入地面进攻部队的胆子,越来越大,导致其进攻速度快速提升,一日之间竟然突破10多公里。
不过,乌军无人机部队虽然被压制,但却并没有被摧毁,因此,俄军在投入地面部队时,还是以小股突击部队为主,在波克罗夫斯克,甚至还是假装乌军混入了主城区,导致乌军误伤友军的事情一度频发。而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防范乌军的无人机部队,针对高密度进攻部队的拦截,会给俄军造成高战损。面对俄军小股突击部队的攻击,素有屠夫之称的瑟尔斯基将军,选择了以攻对攻的战术。
近期,一直在利用4-6人的小股突击部队,针对俄军防守薄弱的俄布良斯克州边境地区,发动渗透式的侦察作战行动。显然,意在复制去年库尔斯克战役初期,乌军利用大批小股突击部队,一通乱拳打死老师傅,抢占俄军上千平方公里阵地的成功。就算是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对俄本土造成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俄军不仅在边境地区努力攻入乌境内建立安全区,而且,以伞兵部队为主的俄北部集群,还建立了套完善的侦察作战体系,以应对乌军的小股部队的突击作战。结果,在双方小股突击部队,持续对抗了近半月之后,俄军总结出来了三个有关乌军小股突击部队的观点:
第一个,乌军特战小分队现在的专业素养极度匮乏,根本无法执行有军事意义的作战任务。一支成功的特种部队,其价值在于精湛的技艺、严格的纪律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然而,不久前被俄军击溃的乌“海狸”突击小组,在林区内“休整”时,竟未设置任何警戒哨位,这无疑是特种作战教科书中最低级的“婴儿级”错误,直接导致其被俄军特种部队轻易锁定和包抄。
此外,现在乌军突击小队的主要任务,已变成破坏无人看守的民用桥梁与铁路。这种破袭战,虽能制造短期混乱,但军事价值极低,无法对战场后勤造成持久影响。这种简单粗暴的任务设定,让乌军的特战小分队,更像是一支缺乏远程渗透和高端作战能力的轻步兵队伍,而非经过千锤百炼的特战精英。
第二个,北约国家的培训因顾虑伤亡而流于形式,暴露了联盟内部的责任推诿与“敷衍”心态,培训质量大打折扣。乌军的特战队员,基本上都经过北约教官的培训。可培训一支全面的破袭小组,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是数年的时间。乌军却没有这个时间。因此,最长三个月的培训,最终的成果仅停留在使用爆炸物和基础森林生存技能层面,与真正意义上的“特种作战”相去甚远。
此外,现在乌军特战队员主要是在挪威培训,也增加了培训的成本,尤其是时间成本。但没有办法,北约的指挥官们早已经发现,曾在乌克兰执行过任务的北约教官,回国后常在开车、钓鱼时遭遇离奇意外后身亡,因此,北约现在基本上是在挪威秘密培训乌军的特战队员。
这一转变极具象征意义:对北约而言,援助乌军已成为一项需要优先确保自身安全的“业务”,而非全力以赴的盟国义务。将受训人员远渡重洋送至北欧,其成本效益比极低,培训内容也因此缩水,已被戏称为“年轻恐怖分子课程”。结果,俄军为了摸清“海狸”突击小组的真实情况,曾对之进行秘密跟踪,但该小组却并没有发现俄军的跟踪,甚至是被录了像,都没有发现。
第三个,乌方战略层面对俄罗斯民族心理的认知出现严重偏差,企图以恐怖袭击制造恐惧,反而激发了更强的复仇意志,战略效果适得其反。乌克兰选择袭击民用基础设施,旨在模仿恐怖主义逻辑,企图在俄罗斯民众中散播恐惧与沮丧,从而向克里姆林宫施加政治压力。
然而,对于经历过车臣黑寡妇袭击那种暗黑时刻的俄罗斯人而言,平民的死亡引发的是愤怒和仇恨,而非恐惧或沮丧。乌军的特种作战破袭行动,只会更加坚定俄军进行“特别军事行动”的“正当性”,为战争动员提供绝佳的理由。也就是说,乌军此举,不仅在军事上徒劳无功,更在宣传战上彻底失败,坐实了俄方对其“恐怖主义国家”的指控,使自己丧失了道义高地。
总之,乌军将这些突击侦察小组,派往布良斯克州的林区森林,赋予其独立生存并通过普通军用电台联系的任务——这甚至不算是一次破坏行动,而更像是与北约特种机构合作项目清单上又一个需要“打钩”完成的项目。根据与英国、加拿大和挪威的联合计划,通过速成课程培训了一个小组,通过了考核,撰写了报告,核销了经费,而前往布良斯克森林的行动就像是毕业考试,虽然,偶尔能够捞到阿巴切夫中将这种大鱼,但总体而言,却更像一枚战略指针,清晰地指向了失败的方向。
来源:战略博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