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无棣县行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3:35 2

摘要:近日,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团赴无棣县,开展“菏风传普韵,鲁北筑梦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黄河文化、红色基因传承深度融合,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播撒下语言文明与文化自信种子。

近日,菏泽学院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团赴无棣县,开展“菏风传普韵,鲁北筑梦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将普通话推广与黄河文化、红色基因传承深度融合,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播撒下语言文明与文化自信种子。

上午,实践团队员们身着统一服装、整齐列队,怀着崇敬的心情踏入无棣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内浓厚的历史氛围扑面而来,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块块详实的史料展板,瞬间将大家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仰头望去,烈士姓名牌如繁星般在展厅上空闪耀。讲解员以激昂的语调,深情讲述解放战争中战士们以血肉之躯突破敌人防线的英勇事迹,以及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在极寒困苦中坚守阵地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与展品,生动诠释了“不畏牺牲、忠诚担当”的红色基因,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无棣这片土地深厚的革命底蕴,更坚定了用青春力量传播红色故事、推广普通话的决心——愿红色基因借助语言的力量,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让更多人听见历史的回响、汲取奋进的力量。

下午,棣丰街道星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暖意融融,推普趣味实践活动如期拉开帷幕。简单而热情的开场白后,丰富多样的活动依次展开。在黄河诗歌诵读环节,志愿者刘星宇带领孩子们齐声诵读《凉州词》《浪淘沙》,标准的普通话伴着激昂的语调,让孩子们在朗朗书声中感受黄河壮阔波澜与古典诗歌之美;绕口令闯关赛上,志愿者薛思佳选取“粉红墙上画凤凰”等经典内容,针对性帮助孩子们纠正f/h、n/l等易混淆的发音问题,分组角逐的竞技形式与即时颁奖的激励机制,让发音练习充满趣味;黄河文化小课堂里,志愿者张奕鸽生动讲解“二月二龙抬头”等民俗故事,通过问答互动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保护黄河”,将生态保护黄河的理念自然融入于普通话学习中;志愿者东晓涵教唱《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稚嫩的歌声汇聚成温暖的合唱,字里行间涌动着团结友爱的情谊与对祖国的赤诚热爱;甲骨文猜字谜环节,志愿者刘芝慧展示“日”“月”等汉字的甲骨文形态,鼓励孩子们互动猜想,在游戏中加深对汉字起源的理解、强化普通话表达能力。

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蘸取各色颜料在画纸上按下手印,红、黄、蓝、绿的手印如花朵般在纸上绽放;随后,大家将写有自己名字的的纸飞机迎着阳光放飞,纸飞机承载着生机与对未来的憧憬飞向天空。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恰似“菏跃齐鲁,语筑乡兴”事业根基上的葱茏枝丫与似锦繁花,每一道色彩、每一个名字,都是推普实践活动中闪闪发光的印记。志愿者依据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评选出“最佳普通话小使者”前三名并现场颁发奖品,见证者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融合“语言+黄河文化+红色教育”三大元素,不仅助力当地孩子提升普通话水平,更让黄河文化、红色基因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以语言为桥,在推普助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城乡、传承文化的重要纽带,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语言力量。(撰稿:李佳佳 图片:邵博涵)

来源:智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