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次!“杂交”手术精准剜除女童罕见巨大肿瘤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4 17:05 5

摘要:因腹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胰头部巨大肿瘤,随后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儿院)普外科就诊。治疗团队考虑孩子年龄较小、肿瘤较大且位置特殊,于是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一院)胰腺中心开展多学科讨论(MDT)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实施ERCP+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10岁女孩乐乐(化名)因腹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胰头部巨大肿瘤,随后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儿院)普外科就诊。治疗团队考虑孩子年龄较小、肿瘤较大且位置特殊,于是联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一院)胰腺中心开展多学科讨论(MDT)制定手术方案,最终实施ERCP+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手术顺利切除肿瘤,术后患儿康复出院。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此次开展的同时行ERCP+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的“杂交”手术,是该术式在儿童患者中的国内首次报道。

据悉,乐乐住院后完善术前检查,结合CT、MR及肿瘤指标等结果,考虑诊断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但是肿瘤直径较大,且位于胰腺头部,邻近十二指肠和胆管,与主胰管距离仅仅2mm,常规的手术方式需要切除肿瘤及部分胰腺组织,甚至需要联合十二指肠的切除,传统手术创伤大,需要消化道的重建。

考虑到乐乐年仅10岁,传统手术的创伤势必对她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苏大附儿院普外科顾志成主任、朱杰主任协同苏大附一院胰腺诊疗中心朱东明教授、卢勇达教授进行MDT讨论,制定ERCP+3D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的治疗方案。

手术当天卢勇达协同苏大附儿院普外科内镜组医生赵浩伟、周小刚,顺利完成ERCP下置入胆管、胰管支架,为随后的手术保驾护航,指示出胰胆管的位置,避免术中损伤。朱东明与陈建雷采用3D腹腔镜行胰腺肿瘤的剜除,经过仔细分离解剖,最终完整剥除胰腺头部肿瘤。术中出血仅50ml,主胰管、十二指肠、胆管等均无损伤,乐乐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胰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专家介绍,SPN(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患者,在儿童中较为罕见。儿童SPN临床表现多样,常以腹痛、腹部包块或无症状性影像学发现为主,部分患者因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出现消化道症状。完整手术切除是治疗儿童SPN的推荐治疗方式,但传统手术方式对术后胰腺分泌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位于胰头、胰颈、胰体部等较大的胰腺肿瘤,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手术,尤其对于儿童患者,会带来长远的影响。常规胰腺手术方式多为开放手术,手术切口较大,术后疼痛明显,导致较大的腹部切口瘢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对本例患儿,苏大附儿院采取了ERCP+3D腹腔镜手术。其中,ERCP被称为内镜上的明珠,是难度很大的消化内镜技术;3D腹腔镜手术,腹壁切口小,视野清晰。两项技术同时应用并成功保住主胰管、完整切除肿瘤,这在国内儿童患者中,为首次报道。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