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库克船长1768年驶向太平洋起,澳洲原住民就陷入了“无声”困境。原本超300万的原住民,在三百年内锐减到只剩6.8万。
【声明:本文内容均已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库克船长1768年驶向太平洋起,澳洲原住民就陷入了“无声”困境。原本超300万的原住民,在三百年内锐减到只剩6.8万。
西方给出的解释始终如一,都是“流感”二字。可问题是,DNA开口了。
基因数据里没有传染病留下的痕迹,只有制度驱逐、暴力清洗、文化抹杀留下的伤痕。这事儿不是天灾,是人祸。
是刺刀、是注射器、是课堂上的戒尺。真相被基因从泥土里挖出来了,谎言却还印在博物馆的展签上。
1788年1月,英国船队首次登陆悉尼湾。随后,“流感吞噬原住民”的说法便开始流传。这个说法听起来轻巧、省事、毫无负担。
原住民之死,归咎于病菌,西方只需扮演“无意闯入者”。从此,责任从枪口转移到了飞沫里。
可问题在于,疾病理论对不上实际记录。殖民当局甚至以“防控疾病”为名颁布《隔离法》,将原住民强制驱赶到偏远“保留地”,这些区域往往缺医少药、生存环境恶劣,实质是通过饥饿、贫困加速族群消亡。
1850年维多利亚州“卫生法案”明确规定“原住民聚居区需定期清理”,所谓“清理”实则是武装驱逐,而官方报告却将驱逐导致的死亡归为“隔离期间疾病爆发”。
比如1838年迈夸里港惨案,英国士兵围剿达拉木部落,死亡人数超500;1883年布卢河谷屠杀,维多利亚殖民军突袭熟睡的贡第杰马拉族,血流成河;1928年康迪溪事件,澳洲警察用机枪扫射瓦杜曼人,200多名族人当场身亡,其中大半是老人孩子。
三次大事件,死亡都很集中,都在武装力量控制下发生。
这哪像疾病?疾病传播是扩散的、渐进的、免疫力波动式。
可原住民的“消失”是突发的、断层的、区域清空式。
一场围剿就抹去一个族群,一项法令就断绝一脉血缘。
再看西方官方数据:1933年,澳洲境内原住民仅剩6.8万人。此前澳洲原住民普遍估算在300万以上。
问题来了,疾病如何针对性地对某个种族进行灭绝?疾病理论更像是殖民叙事的遮羞布。
纪念馆里摆的是“发现者”铜像,纪录片里演的是“文明拓荒”,历史展板上说的是“不可挡的疾病蔓延”。
至于成千上万的原住民被谁杀,怎么死的,谁下令的,全成了附录。
疾病说让西方摆脱愧疚,也让殖民行为被粉饰成“卫生困境”。
可真正能证明这一切的,从来不是展板文字,是基因检测报告。
澳洲国立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中心2022年公布的一项对原住民群体的Y染色体和mtDNA分析结果,结论很直接:原住民男性Y染色体在20世纪初期出现不可逆转的断裂。这不是自然基因演变,这是人为中断,谱系灭绝。
更惊人的是,基因断裂的高发期,正好与20世纪30年代澳洲原住民女性绝育政策时间线完全重合。
据澳洲卫生部门档案,1950年前,38%的原住民育龄女性被“强制绝育”,手术总数超过5万起。
这些手术大多在原住民定居点附近的殖民医疗机构内,以“健康检查”“疾病预防”等名义进行。
绝大部分受术者没有知情同意,甚至术后才发现失去生育能力。
基因检测进一步显示,基因断层的每一个节点,都刻着子弹和手术刀的痕迹:亚尼族Y染色体在1838年出现首次显著断层,与当年迈夸里港惨案后男性族人大量死亡的时间完全吻合;1928年康迪溪事件后,瓦杜曼族的母系mtDNA谱系出现明显缺失,直接对应屠杀中女性幸存者被强制绝育的历史记录。
瓦杜曼族幸存者多丽丝·鲍威尔在1970年证词中回忆:“1928年屠杀后,活着的女人都被带去‘看病’,回来后再也没怀过孩子。”
这份证词与基因检测中瓦杜曼族母系mtDNA在1928年后的谱系缺失完全吻合,口述历史与基因数据形成双重铁证,让“疾病意外”的谎言不攻自破。
这段时期多个部落的遗传谱系出现“断裂带”,后代缺失、父辈中断、族群链条萎缩。例如,原住民“亚尼族”谱系中1930年代出生率骤降,生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滑45%以上。
1937年澳洲《原住民事务会议纪要》明确记载:“需通过医疗手段减少原住民生育率,确保其血脉在三代内弱化。”
这份政策指令与基因检测中1940-1970年原住民生殖基因表达骤降的时间线完全重合,政策文本、绝育手术记录与基因断层形成“指令-执行-结果”的完整证据链,彻底戳破“医疗意外”的伪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基因创伤并非澳洲独有。美国哈佛大学2021年对北美大平原印第安部落的DNA分析显示,19世纪中后期(对应美国西进运动中的“印第安清除政策”),多个部落的父系Y染色体谱系出现“断崖式断裂”,与美军对苏族、夏延族的武装屠杀时间线完全重合;
同时,保留地人群的线粒体DNA多样性骤降,印证了强制迁徙导致的族群隔离与近亲繁殖困境。
这种跨大陆的基因“创伤印记”,进一步说明“疾病说”并非偶然谎言,而是殖民扩张中普遍使用的叙事工具。
在法律方面,《原住民保护法》《土地定居法案》不断推动族群拆分、土地掠夺、强制迁徙。而医疗系统则配合这种“人口调控”,在繁殖机能上做减法,基因层面执行“不能生”的指令。
现代基因数据库中,原住民后代的基因表达呈现严重“身份错位”现象。
很多人血统源自原住民先祖,但族群认同、文化传承、语言能力全被剥夺。
这不是自然进化,是人为割裂。疾病让人患病,制度让人绝种。
DNA没有主观倾向,它只记录发生过的事实。这份事实,有时间、有样本、有链条。
接下来,就得找找是谁在策划、谁在实施这场“种族重塑”。
1869年,澳洲通过《原住民儿童保护法》,建立专门寄宿学校体系。
原住民儿童被强行带离家庭,统一教学、统一语言、统一着装、统一姓氏。
1937年,全澳原住民儿童寄宿率高达76%。学校以“同化”为目标,采用体罚、灌输、剥夺文化的方式清除民族记忆。
寄宿学校的校规明确写着“每说一句母语,罚饿一餐;保留一件民族饰品,鞭打十下”。
1910年雪梨寄宿学校档案记载,一名12岁原住民女孩因偷偷保留母亲缝制的袋鼠皮围裙,被关在暗房三天,此后再未说过一句母语。
这种文化切割不仅被写进校规,更通过日复一日的体罚刻进基因记忆——语言相关脑区的基因表达异常,与童年创伤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完全吻合。
说母语,就遭鞭打;穿民族服饰,就被惩罚;不改姓名,就不给食物。
这些操作并不是“文化融合”,而是“文化灭绝”。
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遗址出土数千具儿童遗骸,引发全球关注。
但在澳洲,本质相同的体系至今未被彻底清算。澳洲尚无全国性原住民寄宿校墓地登记。
基因研究却早已发现异常。语言家族基因表达突变,原住民语系相关DNA表达频率自20世纪起持续下降,遗传语言记忆严重断裂。
语言相关的脑区结构变异也出现明显“人为偏移”。这些孩子成年后,大多被跨族收养或归入“澳洲白人”群体。
遗传上是原住民,社会身份上却是“无族群归属”。
基因归属错位,族群文化消亡,族裔身份从精神层面“删除”。
面对基因研究的冲击,西方学界仍在通过两种方式维持谎言:一是将基因断裂归因于“殖民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结构变化)”,回避暴力本质;二是强调“少量原住民与殖民者通婚的基因融合”,淡化族群消亡的主体性损失。
但基因数据的客观性无法被掩盖——当某个族群的核心基因谱系在短时间内出现不可逆的断裂,且断裂节点精准对应殖民暴力事件时,任何“温和解释”都只是对历史的再次篡改。
种族灭绝的最高形式不是杀戮,是让你连自己是谁都遗忘。
屠杀摧毁肉体,绝育切断血脉,寄宿校抹去文化。
三条路径并行,构成一个完整的“种族替换计划”。
他们没死在疾病里,他们死在枪声中、手术台上、教室里。
如今博物馆里,“拓荒者与原住民友好共处”的油画仍在展出;历史课本里,“疾病导致人口自然减少”的说法仍未修改。
但基因不会说谎——当原住民后代通过DNA溯源找到家族谱系的断裂点时,每一个空白处都在追问:那些被抹去的名字、被切断的血脉、被禁止的语言,究竟是谁的手笔?谎言可以贴在展签上,却盖不住基因里的伤痕。
如今原住民社区正通过基因族谱项目重建断裂的家族谱系,2023年澳洲原住民基因溯源联盟公布的“血脉重连计划”,已帮助300多个家庭找到基因断层对应的历史事件,这些民间行动与科学研究共同构成对抗谎言的力量,让被掩盖的真相在当代持续发声。
国际社会对殖民时期种族灭绝的反思也在深化。
2022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报告》明确指出,“将原住民人口锐减归因于‘疾病自然传播’,是对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刻意淡化”,并呼吁各国基于基因证据和历史档案,重新修订殖民历史叙事,承认人为灭绝的事实。
这种全球性的反思与原住民的抗争相互呼应,让基因里的伤痕成为无法被忽视的历史证词。
不过,各国对殖民历史的官方态度仍存在显著差异:加拿大2008年就原住民寄宿学校制度正式道歉,并启动赔偿机制;而澳洲直到2021年才由总理首次就殖民时期暴力道歉,却未提及绝育政策和基因断裂的人为责任;美国则始终回避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的系统性屠杀,历史课本仍充斥“拓荒英雄”的美化叙事。
这种态度差异恰恰说明,谎言的消解仍需更彻底的真相直面与历史清算。
基因技术已成为当代追责的关键依据。2023年,加拿大安大略省原住民部落通过Y染色体谱系比对,成功将寄宿学校遗址出土的儿童遗骸与19世纪被强制带走的家族基因匹配,直接推动警方对学校负责人启动刑事调查。
类似案例正在全球原住民社区蔓延——基因不仅记录了创伤,更成为撕开谎言、推动正义的利刃,让那些被掩盖的罪恶再也无处遁形。
信源:https://m.douyin.com/share/video/7070435505774595335/?scene_from=douyin_h5_flow&use_xbridge3=true&loader_name=forest&need_sec_link=1&sec_link_scene=im&theme=light- 铁证如山!美对印第安人实施种族灭绝罪行累累:法治日报的这篇文章指出,美国自建国以来,通过屠杀、驱赶、强制同化等手段,系统性剥夺印第安人的生存权和基本政治、经济、文化权利,试图从肉体和文化上消灭这一群体。
基因研究揭示印第安人消亡主因非天花病毒:该抖音视频内容提到,科学家研究表明,拉美混血印第安人90%的母系遗传基因来自印第安人,而近90%父系基因来自欧洲人,这意味着印第安人消亡原因并非病毒,更可能是大屠杀、劳役过度。
来源:热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