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校对、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
咋说,只有看过《零乡》的人,才明白著名作家唐国明的文学天才
【正文在本文第一张图片下】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校对、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文句汇校标注、一点精选脂批、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m+n)=d(mn+ n²);则当两组数中间的等差数项数m为0时,则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的整数,自然相互是连续数,其和差b=dn²。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第五个:我是一只无声无息的大鸟
1、
一大堆虫蛀尘封的古籍团团将我围住,我必将逃跑,逃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众生之源的乳房,涌着滋润心田的奶汁,我务必为了一个乳房,走出书房,听从乳房的呼唤
我该如一片云,来去飘摇,上下翻滚;我该成为一片永恒的海洋,一件变化的织品,在哗哗作响的时间织机上,为自己织出活的衣裳/一切将变成泡影,枯燥无味的小爬虫爬进了我的大脑与我的心/尽管坐着,粘粘贴贴,剪剪切切,拼拼凑凑,用别人的残羹剩汁去烩一碗自己的佳肴,从古籍的灰烬中去吹亮一星寒伧的火苗/这粘贴的文字游戏,如秋风叶落大地
探本求源,只怕路未走完,却已死去/时代精神不过是自己的精神,世间全是垃圾桶与废品/只有在绞刑架上痛苦呻吟;一味用贪婪的手挖掘,垃圾堆中只有恶心的蚯蚓
我不过如一条虫蚁,在尘土里求生/天空残忍地将我踢回到毫不可靠的人间,我在书的围困中折磨着自己,大自然在光天化日下充满神秘/我该早点把自己这点微薄所有的,尽快为人类制作眼前所需/我成了一只透明纯净的酒杯,被注满了清清的酒液,被大自然这双手高高举在人间
人们站在窗前,痛饮自己的杯盏,古老的冬天躲回深山/遥远的山路上,花衣服在向我眨眼/人们正在使用他们知道的东西,他们肉体的翅膀不能与精神的翅膀一起飞升
展开吧,展开一卷珍贵的羊皮纸古籍,整个天国就会降临在我的面前/每个人有两个灵魂,一个向往世俗,一个飞向神圣/希望在开花,理性在讲话/我在世上晃过来荡过去,晃上来荡下去,我骑着金木水火土这五匹马,在拼命奔腾
发生的一切终归要毁灭,什么也不发生,反而更冰冷/神用粗拳,摧毁这清风明月的世界,鬼将像雄鹰啄噬我的生命/一个世界被砸成废墟,另一个世界应运而生/我向往的世界流出我的欢欣,此刻的太阳在照临着我的苦闷
果实还没有采摘就腐烂了,文字一经写出便已死去,我已厌弃了一切学问/让我投身到时间的澎湃,投身到事变的翻滚,不再如一个思想的可怜虫,在智慧的高原上,如一个喝着发酸智慧乳液的恶灵/思想如同永久的疾病,从一代传向另一代,从一个地方悄悄移向另一个地方
整个世界令我痛苦,那无所不包者,无所不养者,包含着又养活着你我/天空形成穹窿于上,大地坚固地静卧于下,星辰升到天上,万物涌向了我的头脑与心
黑吧,黑吧,一切还黑得不够,大地带着万般痛苦,仰视着人们/哭啊哭啊,哭出了鲜花,哭出了果实;挤呀撞呀冲呀闹呀闪呀,这就是人世;跳呀聊呀煮呀喝呀爱呀,这就是生活/我感到人类全部的苦难已落在我身上/天空在我周围形成,光明已降临在我头顶,一个错误的世界开始繁荣
躲进旧房子、躲进羊皮纸、躲进破坛烂罐子,生活总让我躲着/我领着太阳飞出大海,地球迎着我开花上绿/过去了,过去了,人生就是一声声前行叮当的马玲,让我尝试尽了知识、政治与爱情,让我没有满足没有屈服地仰视天庭
2、
浓雾散去,我们活在让我们出生死去的人间/我们在川流不息地生而又死,死而又生/我们在听与想,看与用中走向自我毁灭/我们在宇宙下如此脆弱,我们只能用想象去思考/思已成为了我们的全部/我们的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认识到人生就是如此飘荡不定
3、
永远,永远是一种徒劳;像河流一样,从远方流向远方,像鸟一样,在高蓝的天空等待衰老的残暴
我有些脆弱,有些忧郁,无边滚滚而来的是无边的空虚
我需要一个起点,我需要制作自己的翅膀,向一个不可知的领域飞翔;我想在飞翔的过程中去努力创造,在空白的地方,留下自己的符号与面貌;无论我的翅膀飞得多高,去得多远,我是一只无声无息的大鸟
无穷无尽的空间已经在使土地潮湿,使万物萌发,使一切有了自己的界限与无限
前人不知道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在眺望着他们曾经来过的世界
大地上的每一个家像是涂在世界这张纸上的一堆符号,每一个符号都是一扇窗子,每一双眼睛在把它们一次又一次擦亮
我在与世界的僵持中,注定不停地闪现被拔落的羽毛,我心中有一只鸟驮着太阳飞向燃烧
面对世界,我不停地飞;在不停地飞里,我看见,我看见黑色的碎片在朦胧的空中飞舞,白色的碎片在争先恐后地不停闪烁
在天空与大地之间,我像是被埋在文化土壤中的胚芽,埋在古老瓦罐中的露滴。我既是一切霹雷针,又是一切引爆器
我只不过是大地上一个恐怖的虚构。我的希望像一座座永不枯竭的雪峰,我的理想如一只洞中昏睡不醒冬眠的熊,我的现实如同一只吃肉的狼,我的理想如同一只喝血的狮子
一条河流脱离了大地,飞向了天空;一切被照亮了,一匹黑色的马从草原上向我的灯奔跑,我的记忆与情感突然浓缩在远处大地筑成的峰峦上
天空的言说像星星在黑透的穹隆中闪出,太阳从嫦娥蔚蓝色的怀里看着世界,它感到了一种无边无际的空寂,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与焦虑
疾病、疯狂与死亡骑着我的身体,我在幽静的铁窗旁,我在陶醉地梦想那天空的太阳
粮食这河流生长出来的黄金在太阳的上升之处,脚下的路在远方被无穷无尽地流放流失
第六个:我的名字叫诗歌
我背离了什么,我背离了什么。为了自我,我走向了荒野,走向了大漠,走向了我的自由,走向了酒坛走向了月光,走向了滚滚的大河。我仰着脖子,对着天空高歌。不再为三千里江山,不再为烟阁琼楼。我白衣飘飘,我满怀香草。
故国,故国。轻风上的故国,明月上的故国,闲云流水上的故国。故国不过是一张酒桌,我的江湖是一杯酒,我的山河是一本书。
酒瓶摆满了我的王国,酒瓶摆满了我的地球。我逢酒必醉,有酒必喝。醉后写诗,写后喝酒。诗到尽头,还是喝酒还是喝酒,还是走路仍是走路。
我是诗人,我是诗人。诗给我带来了朱门酒肉,诗让我看到了路有冻死骨。
我以日月为财富,我以江河为酒,不停地在名山大川,不停地走不停地喝。
身为诗人,我以诗人的名义,与女子们低唱浅斟,一生的才华倒入一条又一条石榴裙。女子们用脱裙子换来的钱,埋葬了我这一个诗人。
有时我戴着官帽,走在王宫的走廊上,随着官帽四处流放。有时我写下了好的诗篇,来回于天地之间,引领众生。
凡是以诗附身的诗身,不是为忠而尽,就是潦倒一生,有的甚至几百年后才得到诗人的名声。有的成为物质时代的小丑与笑柄,成了行尸走肉,在一个小小的出租屋里发臭。
我不知道我还会行走多久,我只有走向远方,走向空无所有,走向幻想走向海洋,走向人类的尽头。
我被天放逐了,又被人间放逐。如今我如垃圾派诗人一样贫困,遭人厌恶。在那些割草的时候,在那些砍柴的时候,在那些野合的时候,在流水边、在树林里、在小桥上,丢下了酒壶,丢下了官帽,丢下了功名与利禄,丢下了繁华与天下,丢下了江湖与明月,丢下了宝剑。我不再走路,不再做行尸走肉,开始了房前种菊,屋后插柳的活着。
我从诞生那日,我被整理、被追捧、被利用、被放逐、被整、被打下大牢、被轻视也被羡慕、也被虚荣过,被戴上桂冠、被踩上几脚、被视为小丑、被冷落。
我的本身就是一件黑暗的事情,我的肉身在为我挨饿;走吧,走向远方。走自己的路,走别人不能走过的路。只要我去走过,路才真正属于我。
我如青草枯黄,也如大河在流浪。我总在走向走向,我没有自己的方向。我总在流浪流浪,我看不到自己的希望。我总想飞翔飞翔,我还没长出翅膀。我不知我的路在哪里,我只能一边走一边四处观望。
走向,走向,走向,我走向了远古、走向了当今、走向了未来,走向了一无所有。我飘着,我浪着、睡着、醒着、醉着。一天又一天垮掉,一天又一天在路上在路上。
我想我早该被灭亡。我死了又活了,活了又死了。我被抛弃了又被人拾起了。我弄得人厌恶了又有人喜欢了。我要离开时又被人留住了。有的人用生命拥有我,有的人用身份拥有我,有的人用民间行为光大我,有的人用知识分子写作发扬我。我如一粒摔不扁,锤不烂的相思铁红豆,我如一个皮球被人疯狂地踢着,我如一片碎片被人踩出了痛苦。有人赞我是太阳,有人骂我是狗屎。有人称我是毒品,有人骂我无病呻吟。有人把我当口水,有人把我当下半身。有人给我披上华服,有人把我推进粪坑。我就这样不死不活,不活不死,我就这样拥有了所有失去了所有。
我不怕死、不怕活、不怕坟墓。我如堆火如束光,我如星星如太阳如月亮。我如一座房屋,你也来住他也来住。我这样不伦不类,我被改写、被抄袭、被宰割。
我有时贫穷我有时富有。我不是什么我是诗。我是一首首诗歌,一行行的一行行的,如竖起来上天的天梯上的梯阶。天与地已很久失去了联系,我想造一把天梯,回到天上去,不再害苦人间的肉体。
我造了这么多年,快造好了又被无情的毁去。我没有度得苦难者的肉身上天,我没有度得一位内裤派诗人下地狱。写诗剧的,写长诗的,他们扔下无数的梯阶,让我一阶一阶接到天上去。
许多许多的诗者,没有几个烈士。许多许多的天梯阶,不能直通天空。回不了天空的我,只有留在大地。
第七个:我在这样创造无价的诗歌财富
我唯一喜欢的消遣是写诗。我常常像火烧般的,思想混乱不堪。我总是把别人的思想放在我的智慧之井中浸洗后再归还给别人。
我现在就是受苦的社会下层中的一员,我知道我该在世界上的哪个地方。为了事业,我可以放弃自己毫不足道的地位。
我认为怎么写合适,我就怎么写。
我在死亡线上挣扎,一生中的每一天都在挣扎。干活不过是把我从一个坟墓里取出来,放进另一个坟墓里。我命该一生中天天面对着死亡。
我整个形体似乎皱缩了,变冷了,几乎在自身中死去了。我在乡野行走,我不知道往哪儿走,也不知道沿着哪条路在走。我之所以要走,只不过是因为对躺着、坐着和站着感到厌倦了。走得疲乏的时候,我就坐下、躺下或站着。我留在世间是因为我没有地方可去。
即使肚里的饥饿如鼓一样在毫不容情地乱敲着我,即使我的肠子和胃在抱头痛哭;只要我能够继续写下去,我肚饥,我口渴,我疲乏,都没有关系。
我白天黑夜地写,当我累得无法再写的时候,当我累得什么也干不动的时候,就睡觉。
走自己的路吧。社会有责任不让这些优秀的年轻人由于贫穷、受忽视和失意而永远被埋没。
一阵无声的悲伤巨涛涌上我的喉咙,我诗的腹部是充满着肠子的,成吨的文学食物缓慢地、曲折地穿过。
对我来说,不是穿着那些破烂,走来走去地去为一场失败的诗歌事业奋斗。痛苦无穷无尽地抢夺我的永垂不朽。在生活这个无底洞前,我的钱就像挥发的蒸气,我的钱包已慢慢空了下去。
每一个晚上,房子里已烟雾腾腾,写到我疲倦得写不下去时,我在移动我那巨大身躯的时候,看起来就像一座从迷雾中推出来的山。
太阳袭击着我,痛打我,把我打得稀烂,吸出我的全部。
一群黑鸟掠过天空,成千上万只鸣叫扑翅的黑鸟,它们朝下猛扑我,碰撞我,包围我,穿过我的头发,飞进我的鼻子,飞进我的嘴,飞进我的耳朵,飞进我的眼睛。
我的椅子、我的诗稿、我的镜子、我的桌子、我的床上用品统统像雨似地落向了现实。
作品要我经受的就是我必要经受的,我不必经受的,原本也不是那些不朽之作非要我经受不可的。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零乡》一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他们与每个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皇帝的形形色色人,在长城要塞上交集,共同演绎出一部跨越几千年的史诗。展现了无归的人类为了寻找归,而艰难奋进的历程。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通过“零乡”这一概念,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校对、纠正前八十回文本中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文句汇校标注、一点精选脂批、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唐国明在数学上——
一、发现论证了等差数列3个新规律
1、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2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
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假如一组数为a、……、a+(n-1)d;另一组数为a+nd、……、a+(n+n-1)d,则:
b={【(a+nd)+[(a+(n+n-1)d)]】×(n÷2)}-[a+(a+(n-1)d)×(n÷2)]= d×n²。
若a前与a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a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为d(n+ n²),即:b= dn(1+n)=d(n+ n²),如4前的1、2、3与4后的5、6、7,和差就是数差1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为12。如12之前的9、10、11与12之后的13、14、15,和差就是数差1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为12。如12之前2、4、6、8、10与12之后的14、16、18、20、22,和差就是数差2乘以项数5加5的平方,为60。如100之前的91、94、97与100之后的103、106、109,和差就是数差3乘以项数3加3的平方,为36。如16前的1、4、7、10、13与16后的19、22、25、28、31,和差就是数差3乘以项数5加5的平方,为90。
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a前等差数列为:(a-nd) 、……、a- d ;a后等差数列为:(a+ d) 、……、a+nd;则:
b= { [ (a+d)+(a+nd)]×(n÷2)}-{ [ (a-nd)+(a-d)]×(n÷2)}= dn(1+n)=d(n+n²)
同样可推导出,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 dn(m+n)=d(mn+ n²)。如4、5、6前的1、2、3,与4、5、6后的7、8、9,和差就是:数差1×[(中间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3的平方]=18。如“14、16、18”前的6、8、10、12,与“14、16、18”后的20、22、24、26;和差就是:数差2×[(中间数组项数3×两边数组项数4)+两边数组项数4的平方]=56。
这个规律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证明。“a、a+d、……、a+(m-1)d”前等差数列为:(a-nd) 、……、a- d ;“a、a+d、……、a+(m-1)d”后等差数列为:a+md 、a+md+d、……、a+md+(n-1)d;则:
b= { [ (a+md)+【a+md+(n-1)d】]×(n÷2)}-{ [ (a-nd)+(a-d)]×(n÷2)}= dn(m+n)=d(mn+n²)
综上所述,在项数为m的等差数前、后,数差d相同,项数n相同,且与项数为m的等差数,互相为连续数的两组数的和差b=dn(m+n)=d(mn+ n²)。若中间,间隔等差数,项数为0,即m=0时,则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一律是d的整数,必然相互是连续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
2、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项数n相同、数差是d,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整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如:2、4、6、8与10、12、14、16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等于15、17、19、21与23、25、27、29,两组数之和的和差,都是32。
3、从1开始的,项数相同、数差是2,且相互是连续数的两组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如1、3、5和7、9、11,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9:27。如1、3、5、7、9、11与13、15、17、19、21、23,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36:108。【可以不看的简单证明:设每组数的项数为n,即{ [1+【1+2(n-1)】]×(n÷2)}÷{(1+2n)+ [1+2n+2(n-1)]×(n÷2)}=1/3。】
二、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一对素数对称分布于任意大于3的整数左右两侧,且这两素数之和是此整数的2倍。即 t=[(t÷2)-q]+[(t÷2)+q]。 这一发现为哥德巴赫猜想1+1形式的成立提供了确定的支持。
三、 开创性的将3x+1猜想拓展为哲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有的生成过程。通过“奇变递增为偶”和“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指出任何大于0的自然数最终都会落入一个特定的类似于3x+1猜想,“奇数x乘3加1,奇变递增为偶”和“偶数除以2的n次方,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下,产生的4、2、1数字循环圈中,形成一种“万有总在途中”的通变模式。即:
……2x ↔ x ↔ (3x+1)÷2ⁿ ↔ …… ↔ 2ⁿ ↔ 4、2、1……
从而推导出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与演化,不可能来自于爆炸,而是遵循类似于3x+1猜想“奇变递增为偶,偶变递减为奇”的圈套生成,最终归于“4、2、1”循环模式的形式。即:宇宙不始于爆炸,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