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丨从武清到“上合”:传统产业的“破圈”实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4 16:26 2

摘要: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临近,在武清,一批带着乡土印记和文化传承的传统产业正上演“新老对话”——曹子里的绢花用3D打印复刻千年纹路,崔黄口的地毯以集群之力“织就”跨境商机,王庆坨的自行车凭技术创新驶向欧亚市场。这些曾深耕乡土的传统产业,正借“上合”合作的东风,以“老手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临近,在武清,一批带着乡土印记和文化传承的传统产业正上演“新老对话”——曹子里的绢花用3D打印复刻千年纹路,崔黄口的地毯以集群之力“织就”跨境商机,王庆坨的自行车凭技术创新驶向欧亚市场。这些曾深耕乡土的传统产业,正借“上合”合作的东风,以“老手艺+新路径”的蜕变,在国际舞台上写下“破圈”答卷!

一朵绢花的数字绽放

“中国绢花之乡”曹子里镇,让千年“非遗”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重点企业德怡科技以3D打印技术打磨仿真蝴蝶兰,花瓣纹理愈发细腻,产品通过BSCI、SGS等国际认证,远销欧洲、东南亚市场。如今,这朵“永不凋零的花”正加速走进更多“上合”国家。

单打独斗难走远,抱团合作方有力。今年2月,天津市绢花产业集群整合1000余家企业资源,构建“1+2+3+34”服务体系,推动生产标准化、品牌升级化,为出口注入新动能。数字化转型让产业插上翅膀:曹子里镇依托绢花产业文化园“双引擎”模式,优化淘宝、京东等电商布局,引入小红书、阿里巴巴等孵化平台,构建“生产-直播-物流”全链条生态。东宸工艺花厂通过跨境电商培训优化策略,店铺访问量与复购率显著提升,让绢花香飘万里。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绢花还是“上合”人文交流的“使者”。今年以来,在曹子里镇党委、政府与商会推动下,辖区企业已参加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广交会等6场展会,仿真花卉吸引大批国际客商。接下来,企业还将亮相“西班牙国际礼品及装饰品展览会”,并对接西班牙华人商会预热,让东方美学借“上合”平台跨越山海。

一块地毯的集群力量

如果说绢花是用数字技术为传统工艺插上翅膀,那么崔黄口的地毯则靠集群合力“织就”了更广阔的跨境版图。作为世界三大地毯产业聚集区之一,这里拥有超百年生产史,已形成从纺纱到染色的全产业链体系。依托产业集群效应,地毯成本优势显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工艺层出不穷,让老手艺在规模化生产中焕发新生。

“抱团出海”是打开“上合”市场的密钥。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崔黄口镇紧抓“上合”合作机遇,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展会,通过集群式参展、协同化拓市,成功与上合组织国家建立合作,达成众多意向订单。

当下,崔黄口镇正以文化为魂、科技为翼深化与上合国家的合作:地毯中既保留百年工艺积淀,又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在一次次跨境贸易与展会交流中,成为上合国家民心相通的“文化纽带”。

一组车轮的技术底气

从绢花的细腻、地毯的厚重,到自行车的灵动,武清传统产业的“破圈”密码里,总少不了技术创新的硬核支撑。王庆坨镇的奥美工贸便是例证:这家从几人小厂成长起来的“瞪羚”企业,手握36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及两化融合认证;2016年成为凤凰品牌加工厂后,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其中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合作多年,年出口额稳定在1000余万元人民币。

持续的技术投入是合作的底气。企业引进光纤激光切管机器人、全自动焊接机器人等设备,配备零部件悬挂线、整车检测线及ERP系统,每年更新符合新国标的产品与模具,以智能化生产确保品质。如今,“武清产”的自行车在俄罗斯、白俄罗斯的街巷穿梭,不仅带来出行便利,更“织就”双向奔赴的合作网络。

从绢花的3D打印纹路到地毯的跨境经纬,从自行车轮的创新轨迹到产业集群的协同之力,武清传统产业的“破圈”,正是上合组织倡导平等协商与互利共赢的生动注脚。乘着上合组织天津峰会的东风,这些扎根乡土的产业,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老手艺在“上合”大舞台绽放新光彩,让“武清制造”成为国际合作的鲜活样本!

本文系原创,转载须注明来源美丽武清

来源:美丽武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