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我总觉得“抢农时”就是越早越好。去年8月初,我看天气不错,赶紧把白菜、萝卜种子都种下去了。结果出苗后都蔫蔫的,没精神。有的刚长出两片叶就开了花,萝卜还没手指粗就老了,嚼着全是渣。邻居老叔看了直说:“你这哪是种菜,简直是白忙活!”
秋天种菜,可不能急着往地里撒种子!种得早,不如种得巧。什么时候才算巧?关键得看温度。
以前我总觉得“抢农时”就是越早越好。去年8月初,我看天气不错,赶紧把白菜、萝卜种子都种下去了。结果出苗后都蔫蔫的,没精神。有的刚长出两片叶就开了花,萝卜还没手指粗就老了,嚼着全是渣。邻居老叔看了直说:“你这哪是种菜,简直是白忙活!”
我这才醒悟,赶紧向几位有经验的老农请教,自己也查了一些资料,终于明白:秋天种菜,温度才是真正的“指挥棒”!
夏末秋初,土壤温度还比较高。如果太早播种,种子遇到暖土迅速发芽,苗一出土,却赶上白天热、晚上凉的天气。像白菜、萝卜这类喜凉的蔬菜,苗期一遇高温,很容易“抽薹”,也就是还没长大就先开花结籽了。这样种下去的菜,不可能有好收成。
老农说:“你想想,立秋后天气是慢慢转凉的,地也是一点点冷下来的,菜也得跟着这个节奏长。”这话一点没错。温度没把握好,菜就像人没睡好就被叫起来干活,状态肯定不好。
几位老师傅告诉我几个方法,我也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下:
一是重点关注夜间低温。白天温度高一些问题不大,关键是晚上能不能凉快下来。比如种大白菜,如果夜间温度持续超过20℃,就容易抽薹;如果能降到16℃以下,就比较安全。所以我现在每天留心天气预报,特别关注最低气温。
二是了解不同蔬菜的温度习性。萝卜喜欢15-20℃的环境;菠菜、油菜比较耐寒,5℃以上就能发芽;而生菜、茼蒿温度超过25℃就不容易出芽。所以不能所有菜都一样对待。
三是掌握好播种时机。不同地区播种时间差别很大。东北地区可能7月底8月初就要种萝卜,华北地区8月中下旬正合适,南方有些地方9月种也没问题。不能只看日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来定。
我现在不再凭感觉种地了,而是先用温度计测量土壤温度,同时也会仔细看种子包装上建议的播种温度。比如有些白菜品种要求地温稳定在22℃以下才能播种,那我就等到温度合适再种。
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如果播种太晚,温度太低,苗长得慢,还没等到收获就遇到霜冻,也不行。最好选择“温度窗口期”播种,就是从播种到收获,正好赶上天气凉爽但还不冷的时候。比如在霜降前70-90天种白菜,就比较稳妥。
我现在经常和农技人员交流,他们也说现在气候变了,秋天降温的时间推迟了,播种时间也要相应调整,不能完全照搬老办法。
种菜不是比谁快,而是要比谁更懂得把握时机。温度就是大自然的信号,我们要学会观察和理解。不要只顾埋头种地,还要学会观察天气、测量温度。
什么时候播种最合适?答案不在日历上,而在温度计里。宁愿多等几天,也比白忙一季强!
这就是我从“白忙活”到“会种植”的真实体会。希望大家都能种得好、收得多!
来源:园园说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