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兵败身亡后,十几名姬妾被俘虏,唐僖宗的处决手段令人不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18 23:58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黄巢起兵反唐,横扫大半个江山,最终却惨败身亡。他的十几名姬妾也难逃厄运,被唐军俘虏送往朝廷。

按理说,她们不过是战败者的家眷,最多充军或贬为官奴,可唐僖宗却下令用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处决她们。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唐僖宗一向懦弱,为何这次却如此心狠手辣,到底是为什么?

书生变盐贩

黄巢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盐商家庭。跟当时大多数家境不错的孩子一样,从小就开始读书认字。

不过这孩子比别人与众不同——五岁能写诗,十里八乡的人都说他是"神童",就连他爹都觉得,这孩子将来准能当大官。

谁知道,天不遂人愿。黄巢长大后参加科举考试,本以为凭自己的才学,考个功名应该不难。

没想到一考再考,次次落榜。那时候的科举早就变了味,不再是唐太宗时期的"公平选才",而是权贵培养自己人的工具。

黄巢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连续的失败让他对朝廷彻底失望。

一天,借着酒劲,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面上是咏菊花,实际上藏着他的愤怒和野心。

科举路断了,黄巢只好回家继承家业,成了一个私盐贩子。

在古代,卖盐可是暴利生意,但也得冒风险——盐是官府专卖的,私卖是违法的。

黄巢就这样在"江湖"上摸爬滚打,积累了不少人脉和财富,也练就了一身武艺。

据说黄巢不仅有文采,在剑术、骑马、射箭这些武艺上也有一手。这既是经商需要,也为他日后领兵打仗打下了基础。

用现在的话说,黄巢是个"斜杠青年":落榜书生、私盐贩子、武艺爱好者。

从盐商到义军

公元873年,年轻的唐僖宗登上皇位。这位小皇帝不关心民生疾苦,只顾自己享乐,大肆增加税收。老天爷好像也跟唐朝过不去,接二连三的天灾袭来。

公元874年,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席卷全国,尤其是人口稠密的山东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朝廷呢?对这场灾难不闻不问,没有任何有效的救灾措施。

黄巢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看到昔日的邻居饿死,看到孩子没有饭吃。他心中的怒火再也压不住了。

这时候,王仙芝已经率先举起了反旗。王仙芝也是个私盐贩子,和黄巢算是同行,两人早有交情。

黄巢一看,时机成熟了,就开始接纳难民,组建自己的队伍,决定去投奔王仙芝。

黄巢带着几千人马投靠了王仙芝。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起义。

起初,王仙芝是老大,黄巢是副手。两人配合默契,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占领了十几个州郡。

仅仅两年时间,他们的队伍就壮大到了惊人的三十万人。

虽然这些人装备简陋,训练不足,但胜在人多势众,而且都是被逼上梁山的百姓,个个都有一股子拼命的劲头。

唐僖宗这才如梦初醒,急急忙忙开始调兵遣将,但为时已晚。朝廷的兵力捉襟见肘,几次交锋都吃了大亏。

无奈之下,唐僖宗想出了"招安"的法子:派使者去见王仙芝,许诺给他高官厚禄,只要他放下武器。

王仙芝经不住诱惑,动了心。黄巢得知后,怒不可遏,两人大吵一架,差点动起手来。最终,黄巢带着自己的部下,脱离了王仙芝的队伍,单独行动。

黄巢走后,王仙芝失去了得力助手,战斗力大减。不久后在攻打洪州时,被唐朝大将宋威和曾元裕围困,全军覆没,王仙芝本人也被杀,首级被送往长安。

黄巢的兴衰

王仙芝的死讯传来,黄巢既悲痛又警醒。他明白自己已经别无选择,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黄巢采取了灵活的游击战术,带着部队在全国各地辗转腾挪,从山东到江浙,再到福建、江西,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据统计,他们的行军路线长达一万五千公里。这既是被唐军追得没办法,也是黄巢有意扩大影响力,寻找有利战机。

期间,黄巢也曾一度被迫投降,但很快又再次起义。他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让唐朝头疼不已。

公元880年,是黄巢的转折点。这一年,他率军一举攻下了洛阳——东都,唐朝的重要城市。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黄巢决定乘胜追击,直取长安。

长安是唐朝的政治中心,也是当年黄巢科举失败的地方。占领长安,对黄巢既是军事目标,也是个人心结。

唐僖宗闻讯大惊,急忙调集兵力守卫潼关——通往长安的咽喉要道。但这支仓促拼凑的队伍战斗力极差。

当时神策军里都是些公子哥,他们花钱雇佣贫民替自己上战场。朝廷只给了三天口粮,连弓箭都不够用。

就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挡住黄巢的铁骑?还没等黄巢动手,守军就作鸟兽散了。

大唐光明元年十二月五日,黄巢兵不血刃地进入长安城。

这一天,唐僖宗正在早朝,突然听说黄巢已经攻入城内,吓得魂飞魄散,来不及多想就连夜出逃,一路向西,最终逃到了西川(今四川)。

黄巢登上了皇宫的台阶,看着眼前金碧辉煌的宫殿,不知是何滋味。

他在这里建立了"大齐"政权,自立为皇帝。那个被科举制度拒之门外的落魄书生,如今成了一国之君。

但黄巢不是个好皇帝。进入长安后,他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不加节制。

虽然他一直标榜"劫富济贫",但长安的普通百姓也遭了殃。不少达官显贵为了保命,争相献上家中美女,黄巢坐拥后宫佳丽。

权力的滋味虽然甜美,但黄巢的帝位并不稳固。在西川的唐僖宗开始组织反击,他许诺高官厚禄,吸引了不少能人异士。李克用、朱温等人都是这时崭露头角的。

公元882年,黄巢的得力部下朱温叛变投唐,这是个沉重的打击。朱温深知黄巢军队的弱点,成了唐军最有价值的"军师"。

一年后,唐军反攻长安,黄巢被迫撤退。他带着残部,沿着当初胜利进军的路线往回走,只是这次是在败退。

一句狠话引发的悲剧

公元884年,黄巢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部下接连叛变,唐军紧追不舍。

他深知大势已去,在山东虎狼谷,黄巢拔出宝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说临死前,他还叫来外甥林言,让他拿自己的首级去投降唐军,换取一家老小的平安。可惜林言去投降时,也被唐军杀了。

黄巢死了,但唐僖宗的怒火并未平息。回到长安后,他下令搜捕黄巢的亲友、部下和家人,一个不留地处决。

尤其是黄巢的那些姬妾们,唐僖宗对她们格外愤恨。

在洪迈的《容斋随笔》中记载,这些女子大多是长安权贵的女儿,被黄巢占领长安后强行纳入后宫。

唐僖宗派人审问这些女子:"你们都是朝廷重臣的女儿,受过大唐的恩典,为何要跟随黄巢这个反贼?"

其中一个女子站出来,直接怼回去:"陛下今日质问我们这些弱女子为何从贼,难道是把公卿将帅都置于何地?当初黄巢兵临城下,你一个堂堂天子逃得比兔子还快,反倒来责问我们没有气节?"

这番话可谓一针见血,把唐僖宗的丑事揭了个底朝天。

要知道,当年黄巢兵临长安时,唐僖宗不是在研究如何守城,而是在宫里举办马球比赛,让神策军的将军们比赛,赢了就能当上节度使。这种荒唐事,长安百姓人人皆知。

唐僖宗被这番话刺痛了自尊,大怒之下,下令将这些女子全部处死。

监斩的官员看不下去,暗中安排人给这些女子送去酒水,希望她们喝醉了再受刑,以减轻痛苦。

有趣的是,那个怼唐僖宗的女子倒是没喝,她宁愿清醒地面对死亡。

更加残忍的是,唐僖宗命人将这些女子的尸体挂在城楼上示众,警告世人反抗朝廷的下场。

落幕与轮回

黄巢死后,唐朝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实际上已是强弩之末。

曾经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的那些将领,如今成了各地的诸侯,他们手握重兵,野心勃勃,唐朝朝廷对他们已经失去了控制。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朱温——黄巢的部下,后来叛变投靠了唐朝。

朱温心机深沉,善于抓住机会。他在平定黄巢起义中立下大功,得到了唐朝的重用,成为一方诸侯。

公元904年,朱温控制了长安,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后,唐昭宗被朱温毒杀。

朱温又立了个傀儡皇帝唐哀帝,几年后,干脆逼唐哀帝禅让,自己当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这标志着唐朝的正式灭亡。

唐朝最终还是被黄巢的部下终结的。黄巢当年未能实现的夙愿,通过他的部下朱温得以实现。这仿佛是历史的轮回和嘲弄,"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黄巢和唐僖宗,一个是失意书生变身的起义领袖,一个是荒淫无道的亡国之君

二人的恩怨,从一首咏菊诗开始,到血染城楼结束,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历史悲剧。

唐僖宗与黄巢,命运的齿轮就此咬合,谁也离不开谁。书生的诗句变成了现实,皇帝的宫殿化为泡影。

最终,黄巢虽死,却由他的部下朱温完成了推翻唐朝的任务,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蜀山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