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鞋子磨破脚背、高原上冻得直哆嗦、泸定桥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近日,宁波宁海7岁女孩陈楠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我的重走长征路》成长日记。这个身高不到1.3米的孩子,每天步行超8公里,用脚步丈量着语文课本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真实意义。
鞋子磨破脚背、高原上冻得直哆嗦、泸定桥上突如其来的暴雨……近日,宁波宁海7岁女孩陈楠完成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我的重走长征路》成长日记。这个身高不到1.3米的孩子,每天步行超8公里,用脚步丈量着语文课本里“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真实意义。
7月3日清晨,华山小学一年级学生陈楠背起小书包,带着中国地图,和父母踏上14天重走“长征路”的特殊旅程。由于时间有限,父亲陈明忠精心设计了一条从浙江出发,途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最终抵达陕西吴起镇会师地,跨越6省的线路。为充分利用时间,他们选择夜间乘火车赶路,常凌晨才到目的地。“火车上人挤得脚都伸不直,孩子困得趴在她妈妈腿上睡。”陈明忠说,7岁的女儿一路哭闹不少,有时累得坐地上耍赖,有时半夜到酒店困得澡都不洗就睡了。
采访对象 供图
爱美的陈楠坚持穿黑色牛皮凉鞋出发,日均8公里。
在贵州娄山关盘山道爬坡时,凉鞋带子勒破脚背,蚊虫叮咬小腿,她蹲在滚烫石板路上崩溃大哭:“脚像被辣椒抹过一样疼!”
在四川泸定桥,她踏上摇晃铁索桥,看着脚下奔涌大渡河,小姑娘死死抓住父亲的手不敢跨步。陈明忠告诉她:“当年红军是在枪林弹雨里爬铁索,桥面连木板都没有。”听完,陈楠才抽噎着迈开步子。
在海拔2000米处,陈楠首次体验耳膜鼓胀的压迫感……
漫漫“长征”路,成长的惊喜也在不断冒出。曾经每天要买零食的“小馋猫”会说:“钱要省着用,下次还能去‘红色’的地方。” 曾经的“小迷糊”每晚都要自己收拾衣服。“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在江西瑞金沙洲坝红井旁,陈楠突然背起语文课文。当真正喝下井水,触摸井沿磨损痕迹时,课文内容有了不一样的分量。
在井冈山黄洋界,陈楠试着挑起扁担走山路,真正感受“朱德的扁担”有多重。在陕西延安窑洞,她摸着土炕上磨破的旧棉追问“红军叔叔睡这里冷不冷”。
孩子的成长让59岁的陈明忠深有感触。他18岁高考落榜时,是挑货担走村串户挣到第一桶金,母亲总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现在该让孩子懂这些了。这位靠小生意脱贫的农民,特意安排这段行程让孩子明白幸福生活的由来。
回来后,陈明忠鼓励女儿将见闻整理成《我的重走长征路》成长日记,并制作成册。开学后,这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将分享给同学们。
“我们不希望红色教育停留在课本和口号里。因此今年暑假鼓励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强国’道德力作业。”宁海县华山小学书记、校长吴定河表示,这份作业包括鼓励学生在暑假中观看《长征》《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等红色影片,鼓励家庭利用假期走访革命圣地,通过“看、听、走、记”四维方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革命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透视资讯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