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不少退休朋友的手机里都收到过这样的消息:“医保新政实施,退休人员每月能领500元返款,赶紧登记领取”。看着这样的数字,谁能不动心?但大家可得擦亮眼睛,这事儿压根没谱!国家医保局早就明确辟谣,根本没有所谓“每月返500元”的统一政策,要是轻信了,不仅空欢喜
最近,不少退休朋友的手机里都收到过这样的消息:“医保新政实施,退休人员每月能领500元返款,赶紧登记领取”。看着这样的数字,谁能不动心?但大家可得擦亮眼睛,这事儿压根没谱!国家医保局早就明确辟谣,根本没有所谓“每月返500元”的统一政策,要是轻信了,不仅空欢喜一场,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得不偿失。
其实,“医保返款500元”的谣言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个说法冒出来。为啥总有人上当?说到底,还是抓住了大家的心理。退休后,谁不希望医保账户里的钱能多一点,看病买药方便些?谣言里的“500元”,比很多地方实际的返款金额高出不少,自然容易让人动心。
更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这些谣言往往包装得有模有样。有的说“这是某省试点政策,马上全国推广”,有的甚至配上“通知截图”,上面还盖着伪造的“公章”。还有些人打着“代办登记”的旗号,让你填身份证号、医保卡号,这背后可能就是骗钱或者盗用信息的陷阱。
这里必须提醒大家,所有医保政策调整,都会通过当地医保局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或者新闻联播这样的权威渠道发布。如果看到“高额返款”“限时办理”这类消息,先别激动,打开当地医保局的网站查一查,或者打12393医保热线问一句,真假立马就清楚了。别让贪心和着急,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既然没有统一的500元,那退休人员的医保返款到底怎么算?其实,各地的政策就像“十里不同风”,差异还真不小,但大致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按比例返款,大多和当地的人均养老金挂钩。比如上海,是按上年度全市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的3%来算,要是人均养老金是4800元,那每月返款就是4800×3%=144元。西安则是按2.8%,算下来每月大概134元。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跟着当地养老金水平慢慢涨,不会一成不变。
另一种是固定金额返款,不管养老金多少,大家领的都一样。像安徽,每月固定返70元;甘肃是120元;北京更细致,70岁以下每月返100元,70岁以上110元,不过要扣除3元的大病医保,实际到手少一点。这种方式对养老金较低的朋友更友好,不会因为收入少就领得少。
还有些地方会给高龄老人额外补贴。比如深圳,7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每月除了正常返款,还能多拿40元;上海对7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返款比年轻人多210元,算下来每月多17.5元。这些细节虽然钱不多,但能看出政策对老年人的照顾。
这两年不少朋友发现,医保个人账户里的返款好像比以前少了,心里有点不踏实。其实这是医保改革的正常调整,钱虽然看着少了,但能用的地方更多了,尤其是门诊报销的力度大了不少。
以前,很多地方的返款是按个人养老金的比例算,养老金高的人返得多,低的人返得少。改革后,不少地方改成按“人均养老金”算,这样一来,养老金低的朋友反而可能多领一点。比如有位退休阿姨,养老金2500元,改革前按4%返款,每月100元;改革后当地人均养老金3000元,按3%返款,每月90元,看似少了10元,但门诊报销比例从50%提高到了80%,她每月拿药花200元,以前自己要掏100元,现在只掏40元,实际反而省了60元。
更方便的是,现在很多地方的医保个人账户可以“家庭共济”。也就是说,你账户里用不完的钱,配偶、父母、子女都能用来买药、看门诊。比如杭州的一位大爷,每月返款150元,自己用不完,就帮孙子买感冒药,帮老伴缴医保费,一分钱都不浪费。这比以前钱只能自己用,灵活多了。
还有些朋友不知道,个人账户的钱除了买药,还能交大病保险、买医用器材。像山东,每年的大病保险费36元,直接从医保账户扣,不用自己再掏钱;在定点药店,血压计、血糖仪这些常用的医疗器械,也能用账户里的钱买,相当于给健康多了一份保障。
说到底,医保返款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那些说“每月500元”的,不是谣言就是陷阱。各地的政策虽然不一样,但核心都是为了让医保基金用在刀刃上,既能保障大家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能可持续发展。
作为退休人员,与其纠结返款多少,不如多花点时间了解当地的政策细节:门诊能报多少?家人能不能用自己的账户?哪些地方能刷医保卡买器材?把这些弄清楚了,才能让医保真正帮到自己。记住,医保的本质是互助共济,不是存钱罐,用好报销政策,比盯着账户里的数字更重要。
你所在的地方,医保每月返多少?有没有什么方便的使用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朋友了解真实的医保政策,别再被谣言误导了!
来源:新月说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