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奎,1964年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在《红岩》《星星诗刊》《四川文学》报刊杂志发表了诸多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其著作丰富,出版有评著《重读历史》系列之《曹操》和《诸葛亮》。
NO . 11酉阳文学面孔——60后作家推介
李奎近照
01
简介
李奎,1964年生,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在《红岩》《星星诗刊》《四川文学》报刊杂志发表了诸多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其著作丰富,出版有评著《重读历史》系列之《曹操》和《诸葛亮》。
创作有长篇散文《梦里的父亲》,长篇小说《坑》。扶贫三部曲《无患三记》,传记小说《傲世青白眼:阮籍》,长诗《柏溪脱贫记》《卡尔维诺心中的城市:读书笔记》等。
此外,李奎还历时近两年创作了《见面酉阳诗人》,通过与酉阳诗人交流,用口语入诗,融入方言俚语等方式,还原酉阳诗歌生态,展现诗人的心路历程。
02
作品推荐
好书推荐
评著《重读历史》之《曹操》
评著《重读历史》之《诸葛亮》
诗歌《见面酉阳诗人》
03
代表作
B角演员
1
动车奔驰在高原的冬夜里。黑暗淹没了山丘,树林——被寒冷和黑暗完全包裹的空间里,灯光格外明亮,照射在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上。
吕不为热情的话语,在王小露的血液里余温尚存,让她没有睡意。李奎写的小说《B角演员》躺在拉杆箱里,她要扮演的角色就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她打开拉杆箱,拿出书,拉出折叠小桌子,将书轻轻放在上面。
她翻开新书,没有闻到书页的清香和浓郁的油墨香味,却闻到了颜料的气味。她有些诧异。小说第1页白纸黑字。第2页是一幅插图,几团色块,没有线条,说是抽象画,不如说是孩童的涂鸦。第3页、第4页也是几团色块。从第5页起,全是空页。她的脸一下潮热起来,警惕地环顾左右,只有一对情侣醒着的,相拥着,尽情地吮吸着爱情的甜蜜,激情的声响可以掩饰一切异乎寻常的尴尬,包括小说空页带来的难堪。
她猛然想起找座位时,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在读《B角演员》。她怀疑自己的书被她调了包,赶忙起身去找她,把自己的书给换回来。
女大学生逃之夭夭了。一个长着蒜头鼻的又黑又瘦的中年男子坐在她的座位上。她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书一定被女大学生调换了。她客气地问他,“先生,坐你这个座位的美女呢?”
“哪来的美女?你不是有意恶心我呀!”他刷地站起身,带有蒜臭味的唾沫星子直朝脸面喷了过来。
她不知他是有意替女大学生打掩护,还是对她有企图,态度十分不友好,一边道歉,一边抹脸,赶忙离开了。
女大学生猜测她会来找她,特意跟丑男人换位,目的就是想恶心她。或者他们是同伙。或者她怕惹麻烦,中途下车了。她的脸上还有蒜臭味,不管女大学生在不在车上,她再没心情去换回自己的书。
她回到自己的座位,翻开《B角演员》读了起来。只有第1页有文字,她就读第1页。她要细读精读第1页里的每一句话,不仅弄懂每句话的本义,还揣度每句话可能生发的其他含义。她特别关注小说主人公的叙述,通过十分有限的信息,推演作者塑造B角演员的无数种形象,猜测B角演员的各种命运。
她这样做,无疑就是二次创作,挺累的,可她特别喜欢这种永无止境的推演。
B角演员
王小露当群众演员时,就与吕不为相识了。
吕不为玩笑地对她说:“王小露,你长得有点喜剧。”
她顽皮地问道,“吕导,您说我长得丑吗?”
吕不为反问道,“我有吗?”
她又问他:“吕导不会说我长得漂亮吧?”
他笑了,“有那么一点。我是说你适合当演员。”
她欢喜地说道,“真的?吕导。您是导演,当不当演员,不就是您一句话的事嘛。”
他点头说:“当然。但要等机会。”
她微露愠色,“吕导,您不是逗我玩的吧!”
“我一句顶不了一万句,但一句能顶一句。”吕不为一脸严肃,“但我必须告诉你,你只能作B角。愿不愿意?”
“B角就B角!希望吕导不要食言哟。”王小露直直地看着他。
这次吕不为给她打电话,语气十分谦和,征询地问她:“王小露,机会来了。但是B角哟,你愿不愿意?”
她爽快地答应了他。
吕不为亲自去车站接她。场面弄得非常热烈,剧组人员全去了,特地安排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给她送了一簇康乃馨。王小露感动得哗啦啦流眼泪。
吕不为鼓励她,“加油,王小露!我一定帮你成为像百合那样的A角演员!”
撂挑子的A角演员叫百合。百合只是艺名,不是真名实姓。王小露不想打听她的真名实姓。叫百合叫玫瑰叫牡丹叫杜鹃不重要,姓张姓王姓李姓赵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试镜,更重要的是A角还是B角。她这个B角立刻出场,试镜百合没演完的戏。她如果成了A角,也会有体面的艺名,但不再叫百合。
百合撂挑子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主人公中年后没有从B角演员成长为A角演员。她郑重要求修改剧本,吕不为断然拒绝。百合拂袖而去。
吕不为感慨地说道,“王小露,你说说,谁不是B角演员呢?”
王小露含糊其词地应道,“嗯,吕导说的是。”
她试镜的剧本是活页的,是百合没有演完的后半部分。她只读了小说的第1页,不知道作者是如何安排主人公的命运的。主人公可能成长为A角演员,也可能一辈子当B角演员,没有别的剧本,她只好按现存的剧本试镜。
百合跟吕不为叫板,挑战导演的权威,让他非常气愤,心情很久很久也没有平静,“我把话放在这儿,百合今后别想在我这儿接活!B角演员也不行!”
导演在剧组里有绝对的话语权。导演最厉害的,是他指挥的镜头。镜头可能是一块或一组玻璃片,可以通过调整距离、高度、角度、明亮度,折射无限的角色,折射虚无。
2
王小露逐字逐句读完了活页剧本,感觉与她的猜想相去甚远。她怀疑编剧对李奎的小说动了刀子。她急切想读到《B角演员》小说原著。
她秘密询问了剧组的人,没人读过小说原著。她问他们,百合是不是读了小说原著。一个个不说话,直摇头,她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或许是百合没读过原著小说,或许是他们不知道百合读没读过原著小说。但他们给了她一个确切的答案,吕导有小说原著。
在这儿,向吕不为讨要小说原著是唯一的方案。她试探性地问他,“吕导,您有没有《B角演员》小说原著?”
“有啊!”吕不为得意地应道,“我读了原著,才做了把小说拍成电影的决定。你没读过?”
王小露故作神秘,“说读过,算不上。说没读过,也不对。”
吕不为哈哈地大笑起来,“你这是什么话?读过就读过,没读过就没读过。”
她一脸窘态,“吕导,我只读了1页,敢说读过?可毕竟读了1页,不能说没读过。”
“这样子的啊,说得有道理。”他审视着她,“不打紧,你按剧本演就是了。”
她恳切地说道,“吕导,您愿不愿意借给我读一读?”
吕不为顺手将桌上的一本书推了过来,“当然愿意。你读小说原著对拍戏有好处,我大力支持。”
她瞄了一眼书名,微微一笑,“吕导,您弄错了吧?我要读的是《B角演员》,不是《隐形舞台》。”
他飞了飞眉毛,诡秘地笑了,“你说书名吧。我这个不是出版社印刷的,是作者的手稿,随手弄了个书皮装订的。告诉你,我可是花了高价从作者手里买的,仔细收好啰。”
她疑惑惑地望着他,“李奎把手稿卖给吕导了?”
吕不为郑重其事地说道,“这是投资策略,你不要过问。抓紧读完了,还给我。”
隐形舞台
王小露高高地站在铁支架上,重力压着二叔的手臂。原来那些她仰起头才能望见的大人们的脸,现在像餐桌上的盘子,装着眼睛、鼻子、嘴,以及所有这些器官组合起来的各种表情,羡慕的最多,也有嫉妒的,她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抬阁表演给二叔挣足了面子,傲气得很,吹牛冲壳子一点也不脸红,对同辈人说话,声音飙得特别高,对甩着大奶子的女人十分放肆,不只是说话粗俗,时不时还动手动脚。
她心里清楚,自己要依仗二叔。二叔稳定的脚步和强健的手臂,保证了她的表演。
依仗就要受控制。二叔常对她瞪鼻子上脸,甚至还骂她,她也不敢还嘴,只能悄悄地抹眼泪。二叔为了控制她,竟然说她学习成绩不好,硬生生让她读了三个六年级。
这也是她背着二叔去当群众演员的原因。她想摆脱二叔的控制,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不知其他抬阁小演员有没有她同样的感受,是不是也想摆脱控制。她看到他们一脸喜色,非常享受。也许是她的想法过多了。换一种说法,她有野心。或者是二叔的蛮横逼出了她的野心。可她就这么一点小小的野心。她在小说里读到过许多大野心家。她没想当野心家,也当不了野心家。
她当了B角演员,走南闯北,知晓许多地方有抬阁这种表演形式。蒙古人称为脑阁。广东叫飘色。四川人叫大坝高装。再后来,她听说有人革新了这种表演形式,用不锈钢焊了个装架(装架相当于简易舞台),不再需要人举或人抬,装架下安上了轮子,还设计了升降机,小演员站立在升降机上表演。舞台仍然是隐形的,只是小演员依仗的对象,由人转换成了机器。
3
试镜间歇,王小露打了一个盹。她梦见自己变身花蝴蝶,跟随花仙子在馨香弥漫的花圃里游玩。突然,一道白光闪过,花仙子消失不见了。花圃瞬间变成了无数大小相仿的方格。她一下昏了头,看不清路在哪儿。
她心里明白,这是李奎玩的鬼把戏。他曾经对她说过(多半在小说里读到的),活着就是玩,写小说是玩,演戏是玩,读小说也是玩。可这回他玩大了,把她玩进了这个鬼地方,那么多的方格堆在一起,好似有规律,却又看不出规律,想出又出不来。他完全是把她往死里玩。
她一脸怒气,大呼小叫起来,“吕导正等着我试镜呢,快些把我弄出来!”
李奎淡然一笑,慢条斯理地说道,“别急,慢慢读,这是我尝试以童话和寓言风格写的《方格棋盘》。人类最初看到的大地是方的,因此,所有的棋盘都是方格的,球体的才是真实的,方格是虚空。精读,细读,读他个两三遍,一条路自然就呈现出来了。”
王小露恍然大悟,难怪下棋的人前仆后继,全都陷落到了方格里。
方格棋盘
一天,九岁的梦幻传媒集团老总的三公子缠着公司秘书安娜小姐下象棋。
安娜小姐打开中国象棋棋盘,将红色棋子给了三公子,自己往棋盘上摆黑色棋子。三公子把红色棋子扔进了盒子里,换成了国际象棋棋子,没有炮,用玩具导弹替代。
安娜惹不住好笑,“这是中国象棋棋盘,哪能摆国际象棋哟。”
他不屑一顾地说道,“我有一个国家,你只有一支军队,你肯定打不过我。”
摆好棋子后,安娜小姐开始讲行棋规则,“红先黑后,车走直路,炮翻山,——”
安娜小姐还没讲完,三公子的炮呼啦啦飞到安娜小姐的老帅的头顶,“轰隆!娜娜姐,你的老帅被我炸死了。”
安娜小姐用手挡他的炮,“三公子,炮翻山,隔一个棋子翻过去,你的炮离我的老帅还远着呢。”
三公子嘲笑道,“你那个炮太落后了,我发射的是洲际导弹,还能自动跟踪,可以飞过太平洋。”
安娜小姐严肃地说道,“三公子,你违规了。”
三公子起身来抢安娜小姐的老帅,“娜娜姐,你耍赖!你的老帅被我炸死了,快给我!”
安娜小姐摇了摇头,把老帅给了他。
三公子高举棋子,得意洋洋叫喊了起来,“娜娜姐输了!娜娜姐输了!”
安娜小姐瞧了瞧眼前的棋盘,莞尔一笑。她心里很清楚,她的输赢在棋盘的方格之外。
4
万斯因《乡下人的悲歌》在美国声名鹊起,又因追随川普竞选总统播名全球。他的成功极具诱惑力,几乎所有玩纯文学的作家丢下自恋的文字,放开手脚写起了畅销书。
畅销书中,反特小说卖点最高,李奎尝试着写起了反特小说。
鼻子最灵的要数书商。他们迅速组织了一批写畅销书的枪手,策划了一系列的书目,以反特小说为主。他们拥有一条制造反特小说的流水线,可以批量生产。抓住世界热点,所有小说的作者署名万斯。顷刻间,图书市场充斥着万斯的作品,俨然全世界的书都是万斯写的。
王小露花了双倍的钱,买了一本李奎翻译的《圈套》。她清楚李奎的底细,英语单词写不出一个全的,哪能翻译英文作品呢?很显然,李奎是原作者。书商捣了鬼,署名万斯,书才有卖点。
王小露没想到,花高价买了一本盗版的《圈套》。书的外装与正版没有两样,一读才知道,错别字、标点符号的错误还是超过了出错率。书按三版的规格盗印的,印数十分可观。她猜想,李奎写《圈套》该是挣了不少的票子。
圈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树影婆娑,安娜与闺蜜小蝶相邀来到地瓜烧烤店吃夜宵。
两人多日未曾得见,有说不完的话。说到欢喜处,吃吃地笑个不止。她俩一边吃着烧烤,一边喝着啤酒,没过多久,两张漂亮的脸蛋泛起了红潮。
安娜附在小蝶的耳边,轻声说:“我们公司出了间谍。”
小蝶啊了一声,“你们公司有间谍!”
安娜恨了她一眼,“啊什么啊,小声点行不行!”
小蝶问道,“间谍抓到了没有?”
“没有。在逃。”
“谁呀?胆子那么肥!哪个部门的?”
“信息部主任许发财。人不可貎相,看起来挺老实的一个人,不承想是个间谍。长了个鹰钩鼻,有点像外国人。那个啤酒肚像抱了个腌菜坛子。”
“要害部门呐,窃取了不少的秘密吧。”
“要不然呐,公司悬赏重金捉拿他呢。”
食客纷纷低头吃烧烤,只把她俩的说的当酒话。可地瓜烧烤店老板金安却听进了耳里。
“圈套!”一个年轻小伙突然大声嚷道。
安娜刷地站起身,盯着他厉声问道,“圈套?你乱嚼什么舌根子?”
他扬了扬手里的书,“我读小说,哪儿把你惹着了?”
她瞄了一眼书脊,是正在热卖的反特小说《圈套》。她傻了眼,落了座。
他不屑地咧了咧嘴走了,扔下一句话,“神经病!”
金安急忙迎上前去,“朋友,你好像是知情人,能否请教一二?”
他木然地望着金安,嘴里挤出两个字:“飞机。”
小说的描述贯穿于飞机马达的轰鸣声中。
金安兴奋得不能自我。他若能捉住许发财,拿到梦幻传媒集团的赏金,就不用在地瓜烧烤店忍受烟熏火烤的折磨了。或许还有一种可能,集团公司赏识他的才能,给他谋一个拿高薪的职位。
小说正在按反特小说的套路推动情节。
许发财肯定用假名办护照,甚至会去整容。他出境的航线有许多条。年轻小伙子只说他可能乘飞机出逃,却没说哪条航线。金安隐约听到安娜提到了R国。许发财可能乘飞机逃往R国。
金安只能赌一把。
他机警地坐在候机大厅,等着去R国的登机广播通知。
女播音磁性的声音俨然做爱时的呻吟。一位貌似许发财的乘客,东张西望地挤进了去R国的登机队列。金安悄无声息地靠近他,用力架住他的双臂,小声对他说:“朋友,候机厅有人找你。”
他扫了一眼候机厅,没见有熟悉的面孔,杵在原地不肯动。
金安只好向他摊牌,“你就是许发财吧。不想被公安戴上手铐,你就乖乖跟我走。”
许发财点了点头。
金安如愿把许发财擒到了梦幻传媒集团。
第二天,S市的大小报纸的头条的黑体标题特别扎眼:烧烤老板巧读《圈套》,机智擒住商业间谍。
小说《圈套》一时洛阳纸贵。
5
王小露读过李奎写的人物传记,写得蛮好的。他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烂熟于心,转写历史小说应该驾轻就熟。他写反特小说算得上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就算没在文坛挣到一定的分量,至少说赚到了一些票子。她非常担心他钻到钱眼里去了。
她是王莽的第六十四代玄孙。先祖虽然没能建立真正的王姓王朝,但他是历史上唯一的王姓皇帝,没有属于他的庙号,他却是史家不能绕过的历史人物。无论历史如何评价先祖,王小露为自己是王莽的后代十分自豪。她萌生了给先祖写一本书的想法,题目就是《先祖的荣光》。为了避免抄袭的麻烦,百度了“先祖的荣光”这个词条,一下跳出了一长溜相关标题,头条是“李奎历史小说《先祖的荣光》”。她点开内容,竟然是一部写王莽改制的长篇。她先是惊愕,然后认定李奎抄袭了她的创意,她才是真正的作者,李奎只是有版权的作者。
她觉得李奎喜欢抄袭她的创意,成不了真正的小说家,而是受她思维控制的写小说的机器,或者是键盘,甚至是敲打键盘的手指。有一条数据线连接读者的神经和李奎的神经,李奎的思维完全臣服于读者的需求,尤其像王小露这样漂亮的女读者。
李奎成不了著名作家,但因为他写了《先祖的荣光》,王小露便成了他的忠实粉丝。
先祖的荣光
王氏族人的精英聚集在王氏祠堂,商谈重修族谱。
修族谱好似在描摹一棵树:姓氏如树干,一条粗大的实线;族系如枝丫和叶子,一些是是而非的线段或模糊不清的点。他们尽其平生所学,试图接近过去,搜寻真实,然而越想接近,过去离他们越来越遥远,真实好似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时隐时现,更别想去触摸。他们描摹这棵树,目的是想找到肥沃的土地,水分充足,开枝散叶的维度由单一向多维无限拓展。王莽的光泽虽然足以让王氏族人自豪,但他们肩负族人的重托,想得到更多的佐证,让先祖享有更高的肯定。他们多是六十开外的人了,阅尽人世酸甜苦辣,博学,修为深厚,但修族谱仍然让他们有莫名的恐惧,他们感到时间消失的速度快得超出了想象,弹指一挥间、白驹过隙等等这些形容词非常乏力,可以说没有词语能精准表述,空间被挤压很小很小。然而族人非常信任他们,这是他们对付恐惧的有力武器,哪怕耗尽毕生精力,直至灯枯油尽,也要完成族人交办的任务。
王小露有一个隔房祖辈叫王子修,毕生钻研易学,尤擅梅数学,行走江湖多年,这次重修族谱,族人正式邀请他为王氏家族的发扬光大添砖加瓦。江湖人有江湖人的路数,他神戳戳冒出一句话,“先祖如果不叫王莽,而叫别的名,可能创下了几百年的帝国。”
他的话比往人群中扔一枚炸弹还要惊艳,把大家吓得舌头都僵直了。他竟然敢怀疑先祖的名讳不好,胆子够肥的了。大家怪异地望着他,但没人责备他。他们觉得他是江湖人士,说话出格也是正常的事,关键是修谱这事很重要,和为贵,大家拧成一股绳,把族谱尽快修好,给族人一个交代。大家的惊异在他意料之中,他本能地掀了掀鼻梁上的老花镜。大家不自觉地掀了掀老花镜,镜片后面流动着模糊的目光,等着王子修下一句怪话。
王子修下了一道指令,“你们快一点把有庙号的皇帝的名字给我找出来。”
他们不知王子修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没一个人提出异议,迅速行动起来,翻史书,查百度,没人闲着。人多力量大,没多大一会,就查到了33位有庙号的皇帝。王子修选出了32位皇帝。他干回了老本行,他要按梅数学的原理,用32位皇帝的名字分别与王姓匹配。
大家非常紧张,生怕有庙号的皇帝的名字,与王姓匹配成功。只要有一个匹配成功,可以证明先祖的名讳断送了他创立王氏帝国的伟业。王子修也很紧张,他的额头泌出了针尖大的汗珠。32位皇帝的名字没有一个与王姓匹配,就意味着不是先祖名讳的问题,而是姓氏的问题。他先是失望。他失望一次,大家就松了一口气。接着是着急,针尖大的汗珠不断聚集,壮大,像豆粒大的露珠。他越着急,大家越放松。直到他绝望,大家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王子修深深叹了一口气,“这是先祖的运数,也是姓王的人的运数!”
6
王小露现在只想读历史小说。写作与阅读一样有思维惯性,上了路的模式不会轻易放弃。她估摸李奎还会写历史小说。
小说可能模糊历史的真象,也可能给历史凿出一个孔,窥见无垠的疆土,或者一个逐渐变小的舞台。《扇形花台》写了元朝的一件小事,或许是皇家实录里一句话虚构出来的,或许是假的,李奎拍脑袋,掉落的几根长短不一的头发。
王小露如愿读到了李奎新写的历史小说《扇形花台》。
扇形花台
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元朝,就是为了表演一场君臣秀。
马可.波罗是元朝唯一不用上奏折的大臣,他不给忽必烈行君臣礼让满朝大臣心怀不满。可忽必烈特许了,大臣们有气只好往肚里咽。他直挺挺地站立着,用半生不熟的八思巴语跟忽必烈对话。他俩常常因语言的障碍会错了意,即便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侍立一旁,但马可.波罗的奇思妙想往往让他不得要领。
马可.波罗上奏忽必烈,建议元上都的花台全建成扇形,“皇上,扇形花台很美。元上都全建扇形花台,元上都就出奇地美。”
忽必烈哈哈大笑,“扇形花台很像箭弓。好!好!好啊!有蒙古人建功立业的雄风。”
马可.波罗解释说:“西方美学讲对称。扇形本来是对称的。还可以根据扇形画出对称的圆。一切已知对应着未知,人的智慧就是由已知找到未知。”
“草原上的事情我很清楚,汉人的事情我很难整明白。朝廷汇集了这么多的汉人,就是为了把汉人的事情整明白。”忽必烈得意地说道。
马可.波罗问道,“皇上,罗马帝国的事情懂不懂?”
忽必烈笑吟吟地望着他,“有爱卿在,还怕弄不懂一个小小的罗马帝国?”
马可.波罗说:“皇上,没您说的那样简单。”
忽必烈脸露愠色,“好了,就依你的,元上都的花台全建成扇形的。”
草原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十分迷人。苍鹰的影子在元上都的残壁断垣间慢慢移动,王小露却没找见马可.波罗说的扇形花台。
王小露暗自好笑,李奎虚构的,她竟然当真了,确实只有B角演员的水平。
来源/酉阳作家
编辑/唐宇丨值班/任桂容丨总编辑/陈杰
往 | 期 | 推 | 荐
家乡酉阳1群
来源:酉阳发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