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2日,在红军城东北方向的沙霍夫地区,俄乌双方开展了一场兵力悬殊的攻防战。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俄军仅以150人的兵力,凭借精准战术与顽强意志,成功抵御乌军2600人精锐部队的攻势,创造了现代战争中以少抗多的经典战例。
2025年8月22日,在红军城东北方向的沙霍夫地区,俄乌双方开展了一场兵力悬殊的攻防战。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俄军仅以150人的兵力,凭借精准战术与顽强意志,成功抵御乌军2600人精锐部队的攻势,创造了现代战争中以少抗多的经典战例。
在一整天的战斗中,俄军以50多人伤亡的代价,歼敌800多人。被打崩了的乌克兰军队,抛下阵亡士兵遗体,被迫撤离战场。
对于此次战斗,亲乌克兰媒体德国《图片报》战地记者朱利安·雷普克愤怒地指出,乌军指挥官实在是蠢得离谱。朱利安称,如果乌军指挥官稍微有点军事素养,就算手下只有2600头猪,拱也能把俄军这仅有一个连的小规模部队拱死。
让战地记者气得在媒体上如此破口大骂,乌军这场仗具体是怎么打的呢?
战斗始于当天清晨的大规模冲锋。乌军第82空降突击旅与国民警卫队第4旅抽调精锐,在第92突击旅坦克连的支持下发起首轮攻势,试图以兵力优势快速突破俄军防线。然而,俄军无人机部队迅速锁定乌军进攻路线,随后三架苏-34战斗轰炸机从后方起飞,赶过来投下数枚FAB-3000滑翔炸弹。这款威力巨大、重达三吨的超级炸弹,爆发出巨大冲击波,瞬间摧毁了乌军担任突击任务的坦克装甲车,首轮攻势被迫停滞。
随后,乌军重新组织兵力,以连级规模,组织多个步兵突击队,轮番发动进攻。俄军则把一个连,分成数个战斗分队,凭借有利地形,进行坚决阻击。后方支援部队则用制导炸弹、温压弹和火箭炮,对乌军实施饱和打击,持续削弱其有生力量。
乌军试图使用无人机,对俄军进行空中侦查和投弹。结果俄军电子战小组搭载的克拉苏哈系统,在战场上构筑起半径七公里的“电子牢笼”,乌军无人机只要进入该范围就失控坠落。
与此同时,俄军的无人机则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精准定位乌军阵地与指挥节点,并以电子战干扰其通信系统。
后勤保障的稳定性同样关键。俄军依托苏联时期遗留的煤矿巷道,向前线输送弹药,为长时间坚守提供了强力支撑。
夜幕降临后,俄军进一步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携带反坦克导弹的突击队员身披反无人机热成像斗篷,悄然穿越雷区,渗透至乌军防线侧翼,彻底打乱其部署。
此时,俄军3个旅的援军,也逼近至前线10公里处。乌军面临被反包围的风险,最终不得不停止进攻,遗弃大量阵亡士兵尸体撤退。这场持续一整天的攻防战,以俄军彻底胜利而告结束。
俄军以150人的兵力击败对手2600人,自身伤亡五十,歼敌八百。难怪德国战地记者气得大骂这些乌军的战斗力还不如一群猪!
昨天,西方多家主流媒体,也发布了俄乌前线这个最新战斗案例,纷纷指责乌军战斗力太过低下,令人深感失望。
其实,这就是体系化作战的威力。俄军在兵力悬殊条件下,能够取得如此胜利,除了前线部队的顽强意志和出色的战术素养,主要还是依靠强大的支援体系。精准的火力打击、高效的电子战压制与灵活的战术部署,从而弥补了兵力差距。
此战,也让外界看到现代战争中“战术优先于兵力”的实战逻辑,成为俄乌冲突中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战术案例。
来源:谈古论今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