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代的东南亚,有两位女性常常被记者、贵妇、普通百姓联想到一并讨论?一个是柔和贵气的诗丽吉,她早早就成为了泰国王室的代名词;另一个站在柬埔寨聚光灯下的,是莫尼列,还不到二十岁时就已吸引了无数人目光。那时候的她们都青春靓丽,但命运的轨迹,却一东一西,几乎拧
1950年代的东南亚,有两位女性常常被记者、贵妇、普通百姓联想到一并讨论?一个是柔和贵气的诗丽吉,她早早就成为了泰国王室的代名词;另一个站在柬埔寨聚光灯下的,是莫尼列,还不到二十岁时就已吸引了无数人目光。那时候的她们都青春靓丽,但命运的轨迹,却一东一西,几乎拧成了两根身世与选择全然不同的绳索。
诗丽吉无疑幸运,自幼便在王族的光环里长大。她的父亲和普密蓬属于同一辈分,两家人走得很近。拉玛五世那一脉传下来,她的姓氏带着血统的重量和荣耀。事实上,诗丽吉与泰王的缘分,简直不能算意外。普密蓬初见她时还是个文秀的青年,他被她的青春气息和那种不期然的自信吸引。可诗丽吉的家底和身份也确实摆在那里。她家可以左右舆论,可以插手国政,就连进宫成王后的那天,也没有所谓宠妃争斗和莫名忧虑。一切顺理成章,普密蓬甚至还承诺一生一世的忠诚。
这种带点童话意味的归属,最后并不是童话,就是奇怪。普密蓬恪守诺言;诗丽吉却率性出轨?这种故事传出来时,外界都愣住了!律法、道德并没有把她拉下宝座,她依旧那么安闲坐在王后的位子上。谁让偏爱总给人底气?有时候被偏爱的那个人,就是可以理直气壮。这世道,哪有绝对公平?
但莫尼列不是诗丽吉,她的路正好反着走过来。父亲是风生水起的商人,却不是旧王朝那类被命运照顾过度的后裔。她能与西哈努克相识,其实有点像小说里的桥段——一个夏天的选美赛场,她十六岁,西哈努克刚巧在台下。可别以为她一路顺风,莫尼列进宫之前,已经有三位不容小觑的“对手”在王宫里“站岗放哨”,等着给后来者制造麻烦。
西哈努克其实更复杂,他身上有两种矛盾交叠的气味。一方面,他是柬埔寨的国王,自小接受欧洲教育,情感丰富,常常流连于文艺、艺术甚至电影圈。然而他还是那个民间传播的“情场浪子”,妃子、舞女、贵公主……通通乐意围在他身边。而莫尼列刚入宫时,王宫的局势,其实已经是山雨欲来。
西哈努克的前妻出身卑微,曾是舞女,但被西哈努克选上后,日子却没有过得多顺。王宫不是避风港,无力抗衡的身份、上位的亲王亲戚,还有天生的风暴体质,把她逼到只能选择离开。后宫并不因此安宁,西哈努克的姨母蓬珊莫尼公主、表妹诺丽亚公主,两人彼此较劲,出身高贵,内外兼修,争一个正室名分。
宫闱里的女人较量,无非就是那个意思。身段、身份、心计,各有千秋。只不过,比起泰王普密蓬那种“只为一人守诺”的形象,西哈努克转身拥抱的世界极其复杂。舞女玛尼琬忽然闯入,把僵局搅得更乱。莫尼列后来能成功脱颖而出,是靠了什么?真的是性情温和、与人为善这些浅表标签?其实也不见得。没准是她哪方面刚好踩中了西哈努克那个阶段的痒处罢了。
她跟西哈努克的关系,正如网络新报道里讲的那样:既是夫妻,又像搭档。西哈努克拍电影,她能演;西哈努克沉迷音乐,她帮着打理后事。两人之间并没有那么多撕心裂肺的对抗。她进宫后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诺罗敦继承了母亲的优良相貌,温文尔雅。可他的成长又有点让人头疼,极少插手国事,反倒沉迷艺术,舞蹈、钢琴一样都不能丢,也许这就是传说中“被命运呵护”的另一种走向吧?
变局还是发生了。西哈努克外出期间,亲戚眼红王位,儿子中有人遭遇意外,莫尼列身边只剩诺罗敦一个。数据查得到,西哈努克最黑暗时期,全靠莫尼列的支持才撑过去。心理学有人分析过,在巨变的情况下,如果身边有一个“被动”支持系统,可以显著增加抗压能力。莫尼列似乎就是这样的支点。王后这个位置,其实不是靠争来的,是靠“等”的。她不大声争抢,却坐稳了最尊贵的皇后座位。
1993年,莫尼列终于正式成了王后。她没有怎么高调现身,也不爱接受媒体采访。媒体近年来在相关文章里提到,莫尼列的出现,就是典型的“贤内助”模式。和西哈努克同台,她更多是做配,微笑、低头,永远陪着丈夫。
西哈努克后期几乎没有其他女人身影。莫尼列成了柬埔寨王室真正意义上的“唯一正宫”。她的孩子们呢?也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陷入继位之争。诺罗敦2004年继任国王,早年流连法国学习生活,重新回国时,感情线竟像断了一般。某些社交媒体还挖出了他的前女友信息,说他们分手后,诺罗敦只剩兴趣爱好和公务。到现在,七十多岁还没结婚,成了国际王室圈的“另类孤例”。但他很孝顺,总能看见新闻照片里他陪着莫尼列出国散心。
现在的莫尼列,老了。她年近九十,常常以清瘦身影出现,白发、皱纹都挡不住她的慈祥神态。她的生活安静,以家人为主。有趣的是,泰国王后的风光依然在,她却成了众多媒体报道里的温柔老太太。偶尔,还是会出现在柬埔寨的重大仪式上。
但说到底,这两位女性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相似。诗丽吉依旧能在争议外享受生活,她仗着特殊身份,哪怕出轨依然安稳。可是莫尼列,她在一片深宫暗流中,低调“等”来后位,似乎全凭天时地利,外人难以复刻。哪有什么一本通“王后上位手册”,也没有普遍适用的生存法则。
有的人努力争取,有的人安于等待。结果不一定公平,甚至毫无逻辑。
偏爱和坚守,到底哪个更安全?谁能说得清楚?
现实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和结局终究不同。
再多分析,也只是别人的人生。就像王宫里这些女人们——她们漂亮、聪明,也有软肋和脆弱。而那些不确定,又何尝不是普通人生活的样子?
风光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细节和心酸。有的故事远比外表波澜不惊。如果很难说得对错,那就这样吧。
来源:在茶舍中静享茶香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