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英国南伦敦沃克斯豪尔地区举办EAST2046科技艺术节上,来自玉溪市通海县的艺术家朱婉蓉将家乡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海高台”通过AI和VR的多媒体手段重新演绎,亮相国际科技艺术舞台,推动非遗跨文化交流,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在英国南伦敦沃克斯豪尔地区举办EAST2046科技艺术节上,来自玉溪市通海县的艺术家朱婉蓉将家乡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海高台”通过AI和VR的多媒体手段重新演绎,亮相国际科技艺术舞台,推动非遗跨文化交流,引发广泛关注。
通海高台又称抬阁,是在玉溪市通海县传统节庆民俗活动中保留的一种抬阁表演形式,集戏曲、文学、美术力学、造型、杂技音乐、舞蹈于一身,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EAST2046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科技艺术节,融合了数字艺术、社群建构和前沿学术探讨,旨在以创意为媒介,在现在与未来、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内容涵盖展览、表演、音乐、工作坊、电影纪录片放映、citywalk、对谈与互动体验等。
朱婉蓉的作品名为《通海高台2066》,是一部时长20分钟的沉浸式VR交互表演装置。该作品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通海高台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将观众引入一个算法控制、沙化蔓延的虚拟空间,重演一个由机器人与神祇共同参与的高台游神仪式。观众可以选择以“人”“神”或“机器”的身份进入虚拟剧场,在多重视角中体验仪式的秩序、观看与命运结构。
“小时候看高台表演只觉得有趣,但当我以国际视野再去看时,就发现它的价值非凡,尤其是在全球当代艺术语境中,将这种云南地方性的仪式传统转化为全球共通的哲学命题,回应了后人类叙事与技术社会中的自由与命运议题。这使得作品既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又能进入国际沉浸式艺术的对话网络。”现居英国伦敦的通海姑娘朱婉蓉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其艺术实践融合了时尚摄影、VR、XR、3D、AI和表演。
在朱婉蓉看来,传统非遗的材料、技术都是可以迭代的,而真正使其传承百年的是包含其中的独特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核。“云南生活着这么多民族,我们的很多好东西可以发扬出去,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朱婉蓉认为,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与老一辈不同,接触的媒介不同,更应该用新的媒介技术去赋能非遗,并引导更多人关注非遗的文化内核。“作品亮相后引发了观众的关注,主动提问‘这是什么’,这时候我会告诉观众‘它来自中国,来自云南’,我觉得这就成功了。”朱婉蓉说。
在通海县相关部门和艺术团体的协助下,今年初,朱婉蓉在家乡策展了《时空中的非遗记忆与重生—高台之上》公益展,并进行了对通海高台的采风。“朱婉蓉的作品让通海高台突破了游街展演的单一形式,成为了非遗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数字艺术形式,以年轻人喜欢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通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沐蓉介绍,通海文旅已经与朱婉蓉达成合作,将在通海县持续推出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展示。此外,通海县还将以数字化和视频档案的形式,完成对该县4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记录。
近年来,通海县大力推进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精准梳理本地非遗资源,积极推荐申报通海县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让“藏在民间”的技艺与文化得以系统记录和保护;创新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用“接地气”的传播让文化浸润日常生活;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积极发挥非遗在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突出作用,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截至目前,通海县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6项,市级18项,县级16项;共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8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11人、市级22人、县级114人。
制作团队
导演&艺术家|朱婉蓉
技术艺术家|何孟芝
动画&高台建模设计|朱婉蓉
数字时装设计师|周祎然、王祎宁
数字配饰设计师|黄艺松
数字化妆设计师|朱婉蓉
音乐&音效设计|WillReubin、She-LanDaune(Nalehs)
动捕技术支持|朱婉蓉、Janmejay
动捕演员&(京剧/昆曲演员与导演)|王蔚、李宛金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王剑钊
来源:小许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