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数丨不准调休!62%网友想放这个假,怎么来的→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7 13:34 2

摘要: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宣布,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5天春秋假试点,秋假定于11月12日-14日,春假则在“五一”假期前后。这不仅点燃了佛山学子们对假期的期待,也引发公众对休假制度的热议。

如果说有什么是绝对不嫌多的话,除了钱,大概还有假期。

近日,佛山市教育局宣布,2025-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5天春秋假试点,秋假定于11月12日-14日,春假则在“五一”假期前后。这不仅点燃了佛山学子们对假期的期待,也引发公众对休假制度的热议。

佛山+客户端《佛山有数》栏目编辑统计小红书平台738条相关评论了解到,约有62.06%的网友想放春秋假,20.19%的网友不太想放,其余17.75%的网友保持中立。

手快的家长已经开始筹划旅行,佛山中小学学子可享受人少景靓的淡季时光,亲身感受课本里描绘的“春日新绿”与“秋日落叶”。也有不少双职工家长表达了忧虑:孩子的假期有了,自己的年假却未必能与之匹配,如何在春秋假期间陪伴孩子成了现实难题。

何为春秋假?顾名思义,是在春季和秋季专门设置的假期,这并非新鲜事,其源头可追溯至古代的“农忙假”。

在以农为本的古代社会,为了应对春耕秋收的繁重农事,需要设置专门假期。唐代《新唐书》中记载的“五月田假”,可视为其雏形。

1971年,佛山环市镇南沙村村民耕作。/杨桂煊摄

对于60后、70后、甚至80后来说,“农忙假”是深刻的集体记忆。在那个年代,每逢春种秋收的农忙时节,学校便会放约10天的“农忙假”。期间不仅是学生,甚至连老师都需要回家帮助干农活,城镇学生则由学校组织到周边公社或农场支援农事活动,部分学生留在校内参与各种劳动。

1959年,佛山农村公社展示农产品。/佛山市档案馆馆藏图片

课堂虽因节气暂停,知识却在田间地头流动——丈量田亩需要数学,辨识节气离不开历法,农具使用蕴含物理,施肥套种则是化学生物的实践。短暂的“农忙假”虽无法让孩子们参与农事全流程,却搭建了一个走出课堂、贴近真实农村生活的平台。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拖拉机开进田野、化肥广泛应用以及水利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对青少年劳动力的依赖显著降低。后来随着双休制度的全面推行,“农忙假”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教育理念的革新,春秋假近年来又开始被频繁提及,其“复出”并非偶然,而是国家推动“双减”政策、让教育更贴近生活的重要一步。

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曾提出“探索中小学春秋假”,到2014年、2019年国家文件多次提及,再到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政策脉络清晰可见。

学生收割水稻。/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吴海泉 通讯员凌俊煜、万芬摄

事实上,地方探索早已先行。2004年,杭州便率先开启了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探索,已经进入第21个年头,有的城区春假连上“五一”假期,最多能休9天。“春假去哪遛娃”成为该地的热门搜索词条,有效刺激了文旅消费市场。2024年春假首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执行航班904架次,运送旅客14万人次,旅客量环比前一周增长超10%。除了出游,春秋假也成为杭州一些家庭参与社会实践的好时机

而湖北省恩施州也于2017年起在全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春秋假。成都、广州的部分中小学也已开始探索春假或春季研学活动

不仅中小学,部分高等院校近年也积极尝试。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也打破传统校历,在4月下旬增设春假。

学生参与春季研学活动。/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志勇摄

对于各地中小学春秋假到底放不放、究竟怎么放,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做统一强制规定,而是将决定权交给地方。佛山此次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中小学春秋假,正是地方教育部门勇于探索、先行先试的体现。

根据佛山公布的2025-2026学年安排,第一学期时长为22-23周,预计是1月底2月初放寒假,寒假时间为4-5周;第二学期时长为19周,预计2026年7月11日放暑假,暑假时间约7周。春秋假的嵌入,旨在为学生创造更均衡的休整和体验自然的机会。

一起来回望一下我国休假制度的整体演变轨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颁布首部《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实行单休工作制,元旦1天、春节3天、劳动节1天、国庆节2天。年度休假日、休息日天数共计59天。在此后的几十年,这一格局相对稳定,“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成为老一辈的深刻记忆。

1978年春节,祖庙路搭台演出文娱节目。/佛山档案方志

双休日的酝酿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对国内外进行调研后,“缩短工时课题组”认为,我国已具备逐步推行五天工作制的条件。此举不仅能提高有效工时,更能有力促进旅游、教育等第三产业。

1982年,市民在兴华商场前。/杨耀桐摄

1994年,我国实行“大小周制度”,作为五天工作制的过渡。1995年5月起,五天工作制正式实行,双休日落地,年度休假日、休息日天数从59天增加到111天,意义重大。

1999年,“黄金周”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春节、“五一”、国庆3个长假,年度休假日、休息日天数进一步增至114天。对交通、旅游和民众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五一”假期市民出游。/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何冠洪摄

2008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清明、端午、中秋被列为法定节日;“五一”假期缩短为3天,全年法定休假日增至11天。

2025年起,全年法定休假日进一步增至13天,分别在春节和“五一”各增加1天,年度休假日、休息日天数达到117天。

图源:人民网

教育的完成,既需要有连续的“时”,也离不开作为休整与体验的“间”。在“时间”的流转中,知识得以内化,视野得以拓展。这或许正是从古老的“农忙假”到现代的春秋假,那份始终未变的教育初心——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

你期待春秋假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策划丨何晓汇

编辑丨冼子晴、朱韵耀、阳桦

校对丨赵相林

实习生丨吴凡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