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陈皮:市场越差,“假皮”越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7 13:02 2

摘要:小吴是一位新会陈皮的资深爱好者,老李在网上发文的初期就开始相互交流。作为一个工作清闲的“二代房东”,玩手机看直播成为了日常,于是凭借其自身努力,在网上平台买新会陈皮时就踩过不少坑,曾坦言至今退换过的陈皮网店就有“100+”。

最近有一位读者朋友小吴找到老李吐槽,说现在网上越来越难找到卖“真皮”的网店了。

小吴是一位新会陈皮的资深爱好者,老李在网上发文的初期就开始相互交流。作为一个工作清闲的“二代房东”,玩手机看直播成为了日常,于是凭借其自身努力,在网上平台买新会陈皮时就踩过不少坑,曾坦言至今退换过的陈皮网店就有“100+”。

老李问小吴,你退换过“100+”的门店后,得出了什么宝贵的经验?小吴说,2020年开始从各种直播平台买新会陈皮,当时网上的价格还比较高,但遇到假皮的概率不到50%,到了2025年的今天,几乎是90%的假皮了。

于是小吴得出一个结论:行情越差,价格越低;价格越低,假皮就越多,所以盯着价格买陈皮,99%踩坑。当大家的钱包都不丰满时,买东西的决策时间和摇摆程度都会显著增加,所以价格优先的原则,那当然就没有错了。

但问题也来了,老李认识的那些盯着贵价买陈皮的朋友,也大概率出了问题,因为产品的真假,从来都跟价格没必然联系。很多人都知道新会陈皮“水深”,但却不知道水深到哪里,但为何随着市场的发展,水越来越深呢?今天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新会陈皮门店

一、非正式统计:网购到“假新会皮”的概率有九成以上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假皮”。

从陈皮本身的定义来说,只要是芸香科柑橘属的果皮经过干燥后制作的干果皮,都可以被定义为陈皮,所以不管是柑、橘、橙、柠檬等果实表皮的干燥制品,都是可以称之为陈皮。所以“假陈皮”本身是一个泛概念,毕竟老李相信没人会用“西瓜皮”来冒充“陈皮”的,而我们所说的“假陈皮”,大多是指假冒的新会陈皮,即从产地、年份、品种等去假冒“新会陈皮”这个品类的陈皮。

正宗的新会陈皮需要符合三个原则,即“在新会种植的新会茶枝柑,并在新会地区陈化三年以上”就可以定义为新会陈皮,那么拆分来说就是种植的区域需要符合水土条件要求的、品种必须是新会茶枝柑的、在新会地区内符合陈化条件且陈化3年以上的,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称之为新会陈皮。

新会地区的茶枝柑园

目前市场大多数“假新会皮”的“假”都集中在“产地造假”,特别是2020年以后随着新会陈皮市场的爆发,非新会产区的茶枝柑种植区域飞速发展,以同属江门地区的五邑为例,就有开平、恩平、台山等地大量种植了茶枝柑,此外广东省内还有佛山、肇庆、清远、韶关等多个地级市也有种植茶枝柑。而省外的产区则以广西、云南、福建等大区为主,目前中国南边各省(区)能种植茶枝柑的地区几乎都在这几年之间扩种了茶枝柑以迎合陈皮市场的需求,据老李的非正式统计,这些大区域的种植面积总和有达到百万亩级别。

就整体产量而言,我们假设全国茶枝柑种植面积有100万亩,那么符合正宗产地标准的新会产区茶枝柑的种植面积就15万亩左右,那么反推过来,15%的真货率,也就不那么惊讶了。

另外一个更严重造假的环节就是年份和陈化手段的造假。

年份造假,即虚报年份,1年陈化报5年,3年陈化报10年等等,这个陈化年份的虚假也只能靠消费者自身的经验去判断,在量化标准上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规范。

陈化的造假,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艺皮”。据读者提供购买样品非正式统计,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新会陈皮中,超过八成的陈皮并非传统自然陈化的皮,即大多是经过加温、加湿等加速工艺处理的。当然,目前在新会陈皮的地理标准等规范里面,并没有约定何种工艺陈化才是正宗的新会陈皮,多为针对湿度、温度等做了上限规定,因此目前并不能说加温加湿的工艺皮就是“假货”,只能说不符合自然陈化的标准。

新会陈皮门店

二、为什么市场越差,卖“假新会皮”的反而越多

经济越差,货品的质量就越低吗?老李认为这背后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市场需求萎缩,商家竞争加剧。当市场行情不好时,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下降,新会陈皮的销量也会受到影响。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一些商家不惜降低价格,而降低价格的背后,往往是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的。用 “假皮” 代替正宗新会陈皮,成本会大大降低,商家可以用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容易被低价诱惑。在市场低迷时期,消费者的消费更加谨慎,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会提高。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会陈皮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价格低廉的产品,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真伪。一些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推出大量低价 “假皮”,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取利润。

再次监管难度加大,违法成本降低。市场行情不好时,监管部门的监管压力也会增大,监管资源可能会相对紧张。一些商家趁机钻监管的空子,从事 “假皮” 销售活动。而且,由于市场低迷,对 “假皮” 的打击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违法成本降低,这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嚣张气焰。

最后是唯利是图与诚信之间的选择。在市场经济中,诚信是商家立足的根本。但一些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丧失了诚信意识,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销售 “假皮”。他们认为,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只要能赚钱,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可以,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新会陈皮市场的秩序。

新会地区的茶枝柑

三、卖假新会皮的商家,都有这些特征

价格低得离谱的,别买!老李先得告诉读者朋友新会陈皮的“成本价”是如何算出来,按照大红皮的换算率,即100斤生鲜的茶枝柑(成熟的大红果)可以晒出4.5斤左右的干皮,以2024年非一线核心产区的均价5元一斤生柑计算,100斤柑果约500元,加上100斤柑的剥皮和生晒的人工大约50元,那么即一共550元成本再除于4.5斤干皮,那么2024年新出新会陈皮(新皮)为125元左右一斤。加上渠道批发等利润加成,一般预留30%-50%的空间,那么零售终端价为160-180元之间为非常合理终端零售新皮价格。

按照此计算,2023年以前因为行情好销售好,新皮价格比2024年要高出30%以上,即基本往年的销售都在200-300元/斤之间,最后再加上年份陈化的成本,最近5年的新会陈皮即2020年的也大概需要500元一斤的价格,才能维持新会陈皮的基本成本和利润。

老李经常在线上刷到其卖陈皮视频的某阿姨

动不动就说“三代传承”的陈皮卖家,别买!不少陈皮网红喜欢把爷爷奶奶都拉上演出,什么梁姨陈姨王姨一大堆,人人都是种了新会柑几十年卖不掉,说着一口奇怪的普通话,到网上卖点陈皮钱养老。当我们看见有老阿叔老阿姨出镜的视频或者直播时,基本就可以判断是“剧本党”玩套路,除了那个老阿姨老阿叔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几乎人手一张的“新会陈皮皇后证书”

一上来就秀“陈皮皇”、“陈皮后”等一堆证书的,别买!朋友曾经给老李发过一份“1995年西甲原枝蜜香陈皮皇后”的检测报告,由于商家在销售时将新会陈皮归入“代用茶”,所以按照 G H/ T 1091-2014代用茶为检测依据的检测报告是合理的,但至于是不是新会陈皮,是不是1995年,是不是西甲,是不是原枝蜜香等等,全部均没有在报告中罗列。

不难看出,这份商家出具的检测报告,与其说是检测报告,不如是一种“销售策略”,起心理暗示作用,让消费者以为购买的产品是合格的、符合要求,但实际上这份检测报告既不能证明产地,也不能证明年份,只是一份样品的检测证明,和其所售产品有没有关系。

毫无实际意义的检测报告

喜欢搭售一大堆赠品的,别买!网上也有很多陈皮卖家,99元一斤的十年新会陈皮还搭售一个煮水壶、一套茶具,到手还可以喝掉50克不满意再免费包邮退回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营销套路,除了提供情绪价值以外,就是“赌”消费者不退货来换取利润空间。

总之,新会陈皮市场的 “假皮” 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情况下,消费者更要提高警惕。通过了解网购 “假皮” 的高概率、市场差时 “假皮” 增多的原因以及卖假商家的特征,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辨别新会陈皮的真伪,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加大对 “假皮” 销售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新会陈皮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新会陈皮的品牌声誉。

来源:会看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