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美著名的“天空之镜”大盐湖,水位持续下降,裸露的湖床本应一片荒芜。但就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却诡异地冒出了一簇簇长满高大芦苇的圆形“绿洲”!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犹他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盯上的神秘现象。它们从哪来?下面藏着什么秘密?
北美著名的“天空之镜”大盐湖,水位持续下降,裸露的湖床本应一片荒芜。但就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却诡异地冒出了一簇簇长满高大芦苇的圆形“绿洲”!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是犹他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盯上的神秘现象。它们从哪来?下面藏着什么秘密?
犹他大学的地质学家比尔·约翰逊教授和他的团队,带着满脑子问号出发了。他们骑着山地车或开着气垫船,深入大盐湖东南部干涸的湖床(学名叫“滩地”)。眼前这些被芦苇(主要是入侵性的芦苇Phragmites)覆盖的土丘,直径能达到250英尺(约76米),像干旱沙漠中的生命孤岛。
谜底在地下:承压水的“喷泉”
光看表面可不行。约翰逊团队祭出了法宝——孔隙水压力计(piezometers)。他们在这些“绿洲”周围,尤其是那个编号“圆点9号”的地方,钻了多组压力计,深度从7英尺(约2米)一直到60英尺(约18米),就像给大地插上了听诊器。同时,他们还动用了大杀器——航空电磁勘测。一架直升机吊着巨大的环形传感器,在农场湾(FarmingtonBay)上空来回飞,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捕捉返回的信号,相当于给湖床做了一次全身CT扫描!
数据拼凑出的真相令人惊讶:这些“绿洲”的圆心,竟然是深层承压地下水突破地表的地方!约翰逊解释:“湖水下的沉积层深处,藏着压力巨大的淡水。它拼命想往上涌,就像被按住瓶口的苏打水。在‘绿洲’中心,这股力量最强,冲破了上层的‘盖子’,带着水和气体喷涌而出,滋养了芦苇,形成了绿岛。”而在绿洲边缘,虽然深部也有淡水,但被不透水的岩层“盖”住了,无法上涌。这就是为什么水只在中心冒泡。
颠覆认知:地下水竟是“大功臣”!
这发现可不得了!以前大家都以为,直接流入大盐湖的地下水,最多只占湖水总量的3%。但约翰逊团队结合新的地球化学数据一算,好家伙,这个比例可能高达12%!比原先认知高出四倍!而且,这些淡水并非只从遥远的湖边渗入。团队在离岸很远的湖床深处,甚至在横跨湖区的堤道下方,都探测到了淡水的身影。电磁数据更显示,蕴含这些淡水的致密沉积层,可能厚达10,000英尺(约3000米)!“虽然我们不确定深处是否全是淡水,但淡水层肯定延伸得非常深。”约翰逊谨慎地补充。
不只是绿洲,更是治尘的希望?
这个发现来得正是时候。大盐湖水位暴跌,大片裸露的湖床成了沙尘暴的源头,严重威胁附近城市。犹他大学的大气科学家发现,被水淹没的湖床表层“结皮”能固定沙尘,一旦干裂破坏,如果重新湿润,还有可能恢复。约翰逊眼睛一亮:这些冒出来的地下水,能不能用来“复活”湖床结皮,锁住讨厌的沙尘?
“这看起来像是一种潜在的水资源,”约翰逊在“圆点9号”旁一边检查压力计,一边对学生埃比尼泽·阿多马科-门萨说,“但我们必须先搞懂它,绝不能过度开采,毁了依赖地下水的湿地生态系统!”他本人就是“大盐湖突击队”(旨在拯救该湖的大学与州政府联合机构)的成员,深知平衡的重要。
追根溯源:水从哪来?有多少?
现在,约翰逊联合了资深地质学家基普·所罗门、迈克·索恩和迈克尔·日丹诺夫,在犹他州自然资源部的资助下,展开更深入调查。所罗门教授正在实验室里分析水中的同位素,就像读取水的“指纹”和“出生证明”,确定这些地下水的年龄以及它们最初是在哪座高山上以雪花的形式落下的。索恩教授在构建地面的电阻率剖面图,而日丹诺夫和迈克尔·约根森则利用航空电磁数据,构建精细的地下3D模型。所罗门刚在捷克举行的2025年金斯密特国际地球化学会议上分享了初步成果。
是宝藏,更是警钟!
约翰逊回忆,几年前他乘气垫船在湖北部考察时,就曾亲眼目睹湖面出现巨大漩涡,水流翻滚,丢下30英尺(约9米)的测深锤都触不到底。“我当时就想,这下面肯定有东西在大量涌水!”他说。如今,谷歌地球上发现的“绿洲”印证了他的猜想。
这些散布在干涸湖床上的数百个地下水“绿洲”,揭示了大盐湖下方存在一个庞大而活跃的地下“管道系统”和深层水库。湖水的消退,意外地为科学家打开了一扇窥探地下的窗口。
约翰逊最后郑重强调:“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人们把这直接当成可开采的水源来炒作。它远比那脆弱,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它。”这些深藏地下的水,是自然奇观,是潜在的治尘帮手,更是一记警钟——提醒我们大盐湖生态系统隐藏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在动用它之前,我们必须先学会敬畏它。
你觉得,这些深藏的地下水,最终能帮助拯救大盐湖吗?
还是可能引发新的争夺?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Science科学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