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同盟国投降(3)美军陆续进驻日本·“密苏里”号为受降做准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6-29 22:47 2

摘要:在前往东京的途中,麦克阿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他在c-54宽敞的通道里来回踱步,不时对参谋发号施令。在谈到他的未来治理日本的方针时,他告诉秘书邦纳·费勒斯准将:“非常简单,我们将运用日本政府这个工具来实现占领。别的不说,我首先要给日本妇女以选举权。”

在前往东京的途中,麦克阿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他在c-54宽敞的通道里来回踱步,不时对参谋发号施令。在谈到他的未来治理日本的方针时,他告诉秘书邦纳·费勒斯准将:“非常简单,我们将运用日本政府这个工具来实现占领。别的不说,我首先要给日本妇女以选举权。”费勒斯告诉司令官,“如果那样,日本男人会不高兴的”。“费勒斯,这正是我需要的,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我就要使日本军方名誉扫地,因为妇女不要战争。”毫无疑问,麦克阿瑟现在采取的所有措施都要有助于未来的占领。

“巴丹”号从三浦半岛中部飞过,飞很很低,随后飞机在东京湾上空绕了个大圈,锚泊在那里的第三舰队清晰可见。飞机逐渐下降高度,不远处就是厚木机场。

飞机马上降落,麦克阿瑟发现身边很多人腰里还别着手枪,“把它们全部取下来!”他命令道,“方圆10英里内有15个全副武装的日军师团。如果他们想杀死我们,这些玩意儿根本起不到作用。拿出无所畏惧的架势,才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被打败,那么当我们大摇大摆地走下去时,他们自然就知道了。”在之后统治日本的5年里,麦克阿瑟始终没有带过佩枪。

一同抵达的肯尼上将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后来才意识到,这一姿态是心理上的神来之笔。因为看见我们赤手空拳走在他们的国土上,看见我们对这7000万人口的战败国中存在的危险全然无惧,他们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日本人而言,这意味着他们确凿无疑地输了。”

14时19分,“巴丹”号在厚木机场徐徐降落。舱门打开,麦卡阿瑟以最适合拍照的姿势出现在舷梯顶端。第11空降师军乐队开始演奏,超过200名新闻记者和摄影师,大部分是日本人蜂拥而上,紧接着就是一通闪光灯的密集“扫射”。

麦克阿瑟缓步走下舷梯,在机场等候多时的艾克尔伯格上前向他敬礼。“鲍勃”,麦克阿瑟边回礼边说,“从墨尔本到东京的路途真是漫长,不过这好像是到了终点。”

日本人凑了大约50辆不同牌子、颜色、生产年份的轿车和大巴,负责将麦克阿瑟和他的团队送到海滨新大酒店。“这些破破烂烂,开起来嘎吱作响,有的靠烧木炭驱动的汽车中,没有哪辆像是能开完这15英里路程的样子。”麦克阿瑟看到日本人的这支车队,才知,日本人彻底完蛋了,他们的战争潜力被消耗完了。

麦克阿瑟坐进那辆林肯轿车的后座,车队在消防车的引领下开进了满是弹坑的道路 。麦克看到了一个奇观,两个师团的3万名士兵列队站立在道路两旁,平均不到2m,站立一人。让美国人纳闷儿的是,这些人通通面朝田野,背对道路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日本人表达尊敬的一种仪式,之前只有天皇出行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从厚木机场到横滨的15英里路程,车队竟然走了两个小时。途中最紧张的当属艾克尔伯格,他对麦克阿瑟的安全忧心忡忡,连大气都不敢出。

横滨几乎成了一座空城,“店铺的窗户都钉上木板,许多人行道也废弃了”,惠特尼在日记中写道,“车队穿过空荡荡的道路,我们被送到了新大酒店,我们要在那里待到麦克阿瑟正式进驻东京为止。”

豪华林肯轿车在新大酒店门前停住,艾克尔伯格命令500名伞兵提前赶到这里执行警戒任务。酒店总经理野村洋三,率一众服务人员在大堂前的台阶上列队迎接,看起来因能够接待这样的大人物而由衷地开心。

到了用餐的时间,三名服务员战战兢兢地闪了进来,身后跟着总经理。野村再次向麦克阿瑟深深鞠躬,询问他是否希望在私人餐厅里用餐。

“不”,麦克阿瑟说,“我要在主餐厅和我们的人一起用餐。”

一盘盘冒油的美味牛排被端了上来。惠特尼担心有人对麦克阿瑟下毒,建议找个日本人先尝一下。

“没有人会永生。”麦克边说刀叉将牛排叉进了嘴里。“没必要那样做!”。酒店员工早就料到美国人会起疑心,也料到他们会叫人来试吃食物。野村再次跑了过来,为麦克阿瑟此举显示出的“巨大信任”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我和我的员工都感到了难以置信的荣幸。”麦克阿瑟清楚,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明天就会传遍日本,为他改造日本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晚,斯温向麦克阿瑟报告当天123架C-54共运来了约4200人。除了最高统帅及随从、第八集团军司令部部分成员,第11空降师下属第188团1096人、第187团125 7人和第511团1165人。登陆部队在横冰到东京公路距横滨8km之内的沿途设置岗哨,时刻监视日军一举一动。

麦克阿瑟对聚集在自己身边的军官们说:“弟兄们,我们正在进行军事史上最大的一次冒险,我们现在坐在敌人的国土上,只有4000人的军队,却要看管关东平原22个师团超过30万人全副武装的日军部队,另外还有7000万名不要命的疯子。只要我们走错一步,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绝望境地。”惠特尼知道司令宫在危言耸听,因为从他脸上看不出一点儿担忧的意思。

第二天吃早餐时,麦克阿瑟前一天得到的很多日本人都在饿肚子的结论得到了证实。第11空降师的补给军官可怜巴巴地汇报,他的部下忙碌了整整一夜,只找到了一个可供最高统帅早餐时享用的鸡蛋。“日本陷入了极度贫困,这个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已经崩塌,”麦克阿瑟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人力成为唯一或潜在的资源。”

当天14时,麦克阿瑟断然下达了一道别具一格的命令:占领军不许从当地取用任何食物,只能消耗从美国海运或空运来的口粮。这道命令后来被称为盟军总司令2185号命令第一条。一小时后,他再次下令取消了艾克尔伯格刚刚颁布的城市戒严令和宵禁令。以上举措,相当于向日本民众表示了他在日本实行改革时将展示战胜国的怜悯和宽容。

31日当天,远东地区和太平洋诸岛上的以及驻外军队的日本陆军各联队都在干着同一件事情,焚烧军旗。根据陆军大臣下村定8月24日颁布的命令,“全军必须在8月31日之前完成军旗的奉烧。”

并不是所有人都严格执行了“奉烧命令”,日本陆军第321步兵联队7月23日才宣布成立,联队长后藤四郎中佐不愿将刚刚1个月的军旗烧掉,决定违抗命令把军旗保留下来。31日上午,后藤先将全体军官集中到联队长室一起向军旗行永别礼,然后命令他们先到“奉烧”仪式现场,只留下心腹联队旗手有吉胜少尉。两人迅速取下旗面,藏到早已准备好的一个小木箱里,把旗冠和旗杆放入军旗箱中。两人随后捧着一只装有旗冠和旗杆的军旗箱来到现场,按照既定程序在全体官兵面前烧毁了箱子。1951年9月,日本恢复主权之后,后藤在家中取出了收藏多年的联队军旗,对外展示,并举行了一次小型祭祀活动。

31日晚,当麦克阿瑟和众幕僚围坐在大餐桌前准备就餐时,外边走进来的一个人,让所有人都下意识地放下了刀叉。乔纳森·温赖特中将把身体依靠在一个结实、有大弯柄的胡桃木手杖上,缓缓走了进来。麦克一眼就认出,那根手杖正是自己在马尼拉时送给他的。温赖特身后还跟着一位英国军官,他是在新加坡向日军投降的帕西瓦尔陆军中将。在被从中国东北辽源的战俘营里解救之后,两人乘火车来到沈阳,然后乘机经重庆、冲绳,辗转来到日本。

温赖特的身高超过1.8cm,体重却只有44.5kg。帕西瓦尔和他一样瘦骨嶙峋。他们弱不惊风,颤颤巍巍的可怜样子激怒了在场的所有人,他们俩分明就是一副行走的骨架。大家惊呼着不约而同站了起来,这种反应既出于惊奇和尊重,也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本能反应。

麦克阿瑟快步走向前,伸出双臂抱住那个站都站不直的骨头架子。温赖特的头发只剩下几绺,全白了,他的头相对于那个木棍一样的可怜身躯来说显得硕大无比,他深陷的眼睛里闪烁着痛苦的幽光。4年战俘生涯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温赖特认为自己对菲律宾的沦陷难辞其咎。无数个漫长的夜晚,他一直盯着监狱的墙壁。

温赖特看着麦克阿瑟,想说些什么,却哽咽着说不出一个字,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麦克紧紧拥抱温赖特,上下打量他。就是眼前这个人,替自己受了4年的罪,想到这里,麦克他也热泪盈眶。他搂着温赖特的肩膀回到餐桌前。“吉姆,吉姆。”麦克阿瑟低声呼唤温赖特在军校时的绰号。温赖特哽咽着说出“将军,将军”。就再也说不下去。记者邓恩为此写道:“我从没见过麦克阿瑟将军表现出如此多的柔情。”周围的军官一起起立为温赖特鼓掌欢呼,现场的紧张气氛稍稍缓和。

温赖特(右)

麦克阿瑟、温赖特和帕西瓦尔坐下来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向温赖特保证可以满足他提出的任何要求。“将军,我现在只想指挥一个军。”温赖特用沙哑的声音说,“这是我从一开始就要求过的。”“噢,吉姆,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麦克阿瑟拍着胸脯向温赖特保证:“什么时候想要你原来的部队,他什么时候就是你的?”

参谋长马歇尔就因为未能及时向菲律宾守军提供必要支援而对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温赖特充满了敬意和同情。他在巴丹战役那场惨烈而不可避免的最后阶段表现出的坚韧,还因为在将近4年的监禁生活中,他以男子汉的方式抵制了日本人企图让他精神崩溃的种种努力。

之后参加完日本投降仪式的温赖特随即飞往马尼拉,出席了山下奉文第14方面军向美军的投降仪式。

9月7日温赖特回到美国国内,国民像对待凯旋的英雄一般热烈地欢迎他。温赖特见到了马歇尔上将,参谋长当场宣布晋升他为陆军上将。

温赖特夫妇应邀前往白宫。“瘦猴,感谢你拯救了数万美国大兵的生命!”杜鲁门总统边笑边把一枚荣誉勋章挂在他的脖子上。

9月1日天空下起了大雨,麦克阿瑟率众幕僚搬到海关大楼的临时司令部办公,那是距新大酒店只有三个街区,靠近横滨海边的一座大型石头建筑。尼米兹和哈尔西乘驱逐舰“布坎南”号来到横滨专程拜访了麦克阿瑟,三人就受降仪式的具体细节充分交换了意见。

根据美国海军条令,军舰主桅上只能升起舰上最高军衔将领的将旗。也就是说,当尼米兹登舰时,哈尔西的四星将旗就要降下来,把尼米兹的五星将旗升上去。麦克阿瑟和尼米兹都是五星上将,两人同时登舰怎么办呢?

拉马尔中校去找默里舰长,上校他们两人最后用一个小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他派人在主桅上桁的两端各装上一个滑轮,这样就可以把黑底白心的陆军五星上将旗和蓝底白星的海军上将五星旗升在同一高度了。“这在海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拉马尔告诉随军记者,“两面五星将旗一齐升到同一根主桅上。”

期间美军从冲绳到厚木的空运行动昼夜未停,占领军正源源不断地涌入日本。到9月1日,美军宪兵已在酒店周围的路口和海滨搭起了检查站和岗亭。

盟国各军队高级军官和记者也在不断地飞往日本的厚木机场,由于缺乏车辆,他们不得不屈尊拼车。这种时候高军衔就能发挥作用了,高级将领可以直接坐进等在机场的小汽车离开,稍低军衔的军官只能暂时等待或坐公交车前往。有人看到在一辆公交车上参加日本投降仪式的苏联中将杰列维扬科就坐在车上。

“密苏里”号上,舰长默里上校正在为受降仪式进行积极准备。仪式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海军外交礼仪,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精确到分钟。为配合杜鲁门总统在国内发表胜利演讲,受降仪式必须在东京时间上午10时之前结束。麦克阿瑟要求日方人员在上午9时准时抵达签字位置。这样美国人就必须弄清日方代表从他们的船上下来之后,通过右舷通道抵达指定位置的准确时间。默里上校收到了尼米兹提供的参加受降仪式的人员名单,上边标明日方代表团团长是外务大臣重光葵。重光葵他现在有一条腿装的是木头假肢,行路缓慢。默里让几民身材瘦小的水兵出列,然后模仿重光葵从船上下来,登上舷梯最后抵达指定位置的全过程。最慢的一个人走完全程用了90秒,考虑到重光葵年老体弱等客观因素,默里将时间延长一倍又加上了1分钟,留给重光葵走完全程的时间被预定为4分钟。

根据尼米茲提供的名单,所有出席者都被指定位置并标记在甲板上。1日下午,签字仪式现场总指挥、“密苏里”号炮长霍勒斯·伯德中校召集了300名水兵,暂时替身代表次日将要出席签字仪式的高官、摄影师和记者进行了一次彩排。

当天傍晚,默里舰长到甲板上巡视了一番。他看到,英国人送来的那张参加过日德兰大海战的桌子和两把木椅子已摆好。万事俱备,只等明天日本人过来签字了。

9月2日的清晨,格外阴冷,空中的乌云低垂。凌晨5时,重光葵为首的参加投降仪式的日本代表团成员,在向皇宫方向遥拜之后,分成4辆汽车,在被炮火打得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向横滨驶去。

日本投降代表团由11名军政要员组成。主要有新外相重光葵,还有陆军参谋总长梅津,梅津将军一肚子气,强硬拒绝。但在天皇裕仁当面的劝说下,梅津勉强无奈地接受了裕仁给他担仼出席代表的任命。

9月1日下午,裕仁将重光葵和梅津两人召入皇宫,温言安慰了一番。除了重光葵和梅津,日本代表团还有9名成员,外交官、陆军省、海军军官各三人。陆军派出的三人是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宫崎周一、陆军省军务课长永井八津次以及大本营陆军部情报参谋杉田一次。海军参加签字仪式的代表有,海军作战部长富冈定俊,还有曾前往马尼拉洽谈投降事宜的横山一郎,以及海军派驻大本营陆军部的参谋柴胜男。

日本人为谨慎起见,有关重光和梅津的任命直到他们出发后才向新闻界公布。尽管9名随行人员的姓名事先已告知盟军方面并得到认可,但由于相关官员反对,他们的名字始终没有对外公开。

车队于清晨7时抵达横滨。远远看到美国第八集团军的吉普车迎面驶来,众人放下心来,终于不用再担心自己人前来拦截了。

日本车辆上的外交官旗帜被勒令取下,所有军人都解下了佩刀。一行人登上了“兰斯多恩”号驱逐舰前行。1小时后,“兰斯多恩”号在完全看得到“密苏里”号的距离上停下。日本代表团成员将换成小艇前往“密苏里”号。美军舰上迎接他们的是马希比尔上校。在接到“密苏里”号发来的信号之前,重光等人只能耐心等候。在日本人登舰之前,哈尔西特意下令,给“兰斯多恩”号发来信号,不准给日本人提供点心,香烟和咖啡。

经过默里上校和全舰官兵数日昼夜不停的不懈努力,到9月2日“密苏里”号为投降仪式的举行做好了所有准备。清晨天刚放亮,“密苏里”号的登舰舷梯口处出现了几排精神饱满的水兵。主甲板上,军乐队和由陆战队员组成的仪仗队静静肃立,威严凝重。因为当天有无数高级将领和官员登舰,默里将所有能够采取的安保措施全用上了。舰上各处都部署了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他们将严密监视登上战列舰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受邀登舰的日本记者和摄影师。除了右舷举行签字仪式的现场,舰上其余各处防空火炮都处于高度警戒状态,一旦发现意外就能立即开火。巨舰周围还有数十艘小艇在昼夜巡逻,提防日军特工队员携带炸药实施水底爆破。数十架“地狱猫”和“海盗”战斗机在执行空中巡逻任务。

7时30分刚过,300名记者——其中文字记者225人,摄影师75人爬上舷梯,争先恐后地登上甲板,在水兵引导下来到自己的指定位置。

三名中国新闻工作者参加了这一重要仪式,他们是中央通讯社记者曾恩波、《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和黎秀石。

哈尔西从海军学院博物馆借来的那面92年前跟谁佩里准将到过东京湾的特殊国旗被装入玻璃镜框,悬挂在出入舰桥的大门上方,所有从这里经过的人都能看到。美国记者在发回国内的报道中还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战舰主桅上的那一面星条旗:“它可是一面非同寻常的旗帜: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袭那天,它就飘扬在华盛顿国会大厦的旗杆上。后来他又跟随我们的部队到过罗马,去过柏林,目睹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投降。今天,他将在“密苏里”号上再次见证日本人的投降。”这面国旗在见证了日本投降仪式之后,这面旗帜不再普通了。

未完待续,本篇文章较长,6010字,建议用语音阅读。

来源:罗汉松87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