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新任院长余祖江教授 学术型专家掌舵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6 23:22 2

摘要:2025年8月16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领导团队”栏目更新显示,余祖江教授正式接任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职务。作为国内传染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余祖江的上任标志着这所“亚洲最大医院”进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的新阶段。

2025年8月16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网“领导团队”栏目更新显示,余祖江教授正式接任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职务。作为国内传染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余祖江的上任标志着这所“亚洲最大医院”进入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型的新阶段。

一、深耕肝病领域的学术领军人

余祖江是河南信阳籍医学博士,200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内科学专业,以人才引进至郑大一附院后,成为河南省首位传染病学(肝病方向)博士。他长期致力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等重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尤其在肝衰竭治疗领域形成独特技术体系,其团队研发的曲美他嗪疗法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证,相关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作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入选2021年“中原名医”,并担任《中华肝脏病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在国际肝病领域享有盛誉。

在临床实践中,余祖江首创“分层诊疗-动态评估-精准干预”模式,成功救治数千例肝衰竭患者。他牵头制定的《肝衰竭诊治河南专家共识》被纳入国家卫健委临床路径,推动区域肝病诊疗规范化。其团队完成的“丙肝真实世界研究”为我国丙肝消除计划提供关键数据支撑,相关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二、从学科建设到医院治理的跨越

余祖江的职业轨迹贯穿临床、科研与管理:

• 学科建设:历任感染科主任、科研处副处长期间,推动郑大一附院感染性疾病科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成河南省肝病诊疗中心,年门诊量突破10万人次,肝衰竭救治成功率提升至68%。

• 科研创新:担任河南省基因医院院长时,主导建成省内首个肝病生物样本库,推动基因编辑技术在肝癌治疗中的临床转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Hepatology》等顶级期刊。

• 医疗协作:2024年担任执行院长后,牵头建立“余祖江中原名医工作室”,通过远程会诊、定期驻点等方式帮扶哈密市中心医院等基层机构,使当地肝病诊疗能力提升40%。

• 管理实践:在医德医风专项整治中提出“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医院建立医务人员信用档案;主导医检互认工作,通过统一质控标准使重复检查率下降18%,年节省患者费用超2亿元。

三、转型期的战略选择

作为郑大一附院首位“学者型”院长,余祖江的上任被外界视为医院发展方向的重要信号。面对这所拥有1.38万张床位、年门诊量超900万人次的医疗巨舰,他在履新讲话中强调“三个转变”:

1. 学科发展:依托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重点发展器官移植、精准医学等前沿领域,计划3年内新增3个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

2. 医疗服务:优化“一院四区”功能布局,将河医院区定位为疑难重症诊治核心,东院区发展国际化医疗,北院区专注神经疾病,南院区强化外科急救,实现资源精准配置。

3. 人才培养:在住培工作中推行“个性化辅导+模拟实战”模式,要求2025年结业考核通过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建立“临床-科研双轨晋升”机制,吸引顶尖人才落户。

四、行业期待与挑战

郑大一附院在经历规模扩张后,如何平衡公益性与运营效率、提升科研转化能力成为关键课题。余祖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重点推动两项改革:一是建立“临床问题-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计划5年内实现专利转化收益翻番;二是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技术劳务价值导向”的分配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与技术。”余祖江指出,“我们将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为契机,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医学高地,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

来源:豫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