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计算机专业崩盘,名校毕业生无人问,麦当劳打工也不要?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6 22:57 2

摘要:“学编程,拿高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奥巴马,连理发店Tony老师都在劝年轻人赶紧学编程。

还记得2010年代那些科技大佬的激情演讲吗?

“学编程,拿高薪,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奥巴马,连理发店Tony老师都在劝年轻人赶紧学编程。

结果十年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们捧着名校文凭,排着队给麦当劳投简历,还被嫌弃“经验不足”。

这不是段子,是2025年美国就业市场的现实。

普渡大学计算机科班生ManasiMishra,小学就开始写代码,高中玩转高级计算机课程,大学专业选得比谁都虔诚。

今年五月毕业,唯一给她打电话面试的,是墨西哥快餐连锁店Chipotle。

她在TikTok上吐槽的视频,播放量飙到14.7万次,仿佛整个Z世代的迷茫都在弹幕里飘过。

更惨的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ZachTaylor。这位老兄毕业后怒投5762份简历,换回13次面试和零个offer。

走投无路去麦当劳求职,人家一句“缺乏相关经验”就把他打发了。现在他只能回老家啃老,靠失业救济金续命。

这些故事扎堆出现不是偶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新数据足以管中窥豹:22-27岁的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生,失业率分别高达6.1%和7.5%。

更离谱的是,这数字居然是生物学和艺术史专业的两倍多。当年被捧上神坛的CS专业,如今在就业市场摔得比谁都惨。

十年前科技公司画的大饼可香了。

微软高管BradSmith在2012年承诺:“毕业生起薪通常超10万美元,外加1.5万签约奖金和5万股票!”

真金白银砸晕了年轻人,全美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数量从2014年到2024年直接翻倍,突破17万大关。

但到了当下,ChatGPT这类AI编程工具普及后,几句人话提示就能吐出几千行代码。

初级程序员干的调试、基础模块搭建,AI分分钟搞定还不用医保和工资。

亚马逊、Meta、微软等巨头一边裁员一边狂买AI许可证,2025年前7个月,单是AI自动化就导致科技公司砍掉超1万个岗位。

更窒息的是求职现场,毕业生们用Simplify等AI工具批量生成简历海投,企业反手用AI秒筛简历。

克拉克大学数据科学专业的AudreyRoller不信邪,坚持手写每封求职信,结果最近投完某岗位,3分钟就收到拒信。

人类HR?可能连简历长啥样都没见过。

高学历在这场乱斗里反而成了枷锁。硕士研究生平均每月得投32-60份申请才能溅起点水花,失业率从2024年的3%飙到2025年的7.2%。

历史上第一次,有大学学历的人失业率居然超过高中毕业生群体。

爹妈花百万供出的硕士文凭,换来的可能是星巴克凌晨4点班次的offer。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MatthewMartin说得直白:“应届生想抢的入门岗,恰是AI最容易替代的”。

以前科技公司需要“人肉编译器”,应届生干三年基础编码才能摸核心业务。

现在AI把基层流水线承包了,导致职场晋升梯子直接从二楼开搭。

不过码农末日里也有人吃肉。Uber在2025年狂招AI人才,H-1B签证申请量暴增43%。

给高级工程师开价36万美元年薪,数据科学家也能捞到22.5万美金起薪。

可惜这些神仙岗位全盯着顶尖专家,刚出校门的学生连边都摸不着。

有业内人士坦言:“很多大学现在才慌慌张张把AI工具塞进课程,可企业去年就在渴求这技能了”。

学生苦学四年C++,毕业发现公司要的是TensorFlow和PromptEngineering高手。自己手里的技术证书成了废纸一张。

而某些“铁饭碗专业”的翻红更显荒诞。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项目主管JeffForbes发现,三四年前CS毕业生被顶级公司哄抢,如今同等水平学生“连普通企业都进不去”。

反倒是蓝领岗位悄悄升值,AI教父GeoffreyHinton多次建议年轻人:“去当水管工吧!”

在机器人还搞不定弯管焊接的时代,技术工人时薪已突破50美元。

绝望归绝望,破局路径倒有几条隐约闪光。

NVIDIACEO黄仁勋点出关键:“如果现在选专业,我会挑物理科学而非软件科学”。

底层数理逻辑和跨学科能力,比单纯写代码难被AI复制。

转型比死磕更聪明。普渡大学的Mishra在TikPo美妆视频意外走红后,果断转行科技公司销售岗。

懂技术术语又能说人话,反而成了跨界优势。

回看技术革命史,恐慌总是周期发作。

ATM机让银行柜员瑟瑟发抖,结果金融业就业规模膨胀三倍。

Excel没干掉会计师,反催生财务分析师新工种。

这次AI对就业市场的洗牌,本质是把人类从重复劳动中踹向高价值战场。

所以计算机专业真正撞上的不是失业潮,而是技能重置的阵痛。

当写基础代码和调API的岗位被AI吃掉,人类的战场转向需求分析、系统架构和伦理把关,这些需要同理心与创造力的领域,算法暂时还模仿不来。

至于更加未来就业方向,或许谁也说不准。#头条深一度#

来源:非遗手艺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