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晚在成都隆重开幕。这场开幕式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巧妙运用与对城市肌理的深度挖掘,向世界呈现出一场独具中国气质、成都风格、国际表达的盛典。
——城市即舞台,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的减法之美
第12届世界运动会于8月7日晚在成都隆重开幕。这场开幕式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赛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巧妙运用与对城市肌理的深度挖掘,向世界呈现出一场独具中国气质、成都风格、国际表达的盛典。
“天府之檐,是整个城市固有组成部分”
开幕式选址于成都天府新区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户外区域,这里原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亚洲最大单体木结构檐廊,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观演条件。导演团队将舞台嵌入城市结构,以自然湖光为幕、绿色草坪为地、城市建筑为景,将无界舞台与城市生活交融在一起。部分观众席设于草地之上,人们席地而坐,近距离参与并感受这一属于城市、属于市民的国际盛会。
“天府之檐不是为世运会专建的,它是整个城市固有的组成部分。”开闭幕式总撰稿乔卫介绍,“我们用现有的空间和设施,让城市景观和人民生活成为大型活动的一部分。”
乔卫曾是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总撰稿,那次演出以阳光为意象。而这一次,他选择了缤纷一词来诠释成都世运会开幕式。“我们要向世界呈现的,是一个十足自信、色彩斑斓、充满希望的活力中国。”
这份缤纷,不仅来自灯光、影像和舞美,也来自于天、地、水的自然交响。导演组大量减少布景和道具堆叠,舞台设计以简洁为美,以环境为体,用减法达成加法效果。碧水、绿地、晚霞、夜空,再加上蜿蜒城市天际线,成为开幕式最本真的视觉背景。随着夜幕降临,屋檐上的超长LED屏天府大屋檐点亮,画面如锦似绣,在城市夜空中缓缓展开,科技与自然共生,舞台与生活互融。
整场开幕式时长90分钟,其中文艺表演仅占约15分钟,节目结构也摒弃了宏大叙事的惯常路径,转而采用轻盈、灵动、具有生活气息的表达方式。开场节目《缤纷之约》由600多名青年舞者以街舞演绎,跳出成都范儿,唱出生活感,也跳出国际范。骑行、滑板、Rap、打碟等元素悉数登场,呈现成都街头日常,展示年轻一代对运动、自由与生活的独特表达。
“我们想在开幕式当中,充分展现当下的生活。”在乔卫看来,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自信从容的流露,正是当代成都最真实的写照。
“开幕式,原来也可以这样放松、自在”
本届世界运动会首次设有火炬传递和点火仪式。开幕式上,点火瞬间,象征欢乐与希望的光芒在夜空中升腾。整个过程没有使用大型升降装置或机械结构,而是通过灯光营造、氛围渲染与情感调动,呈现出极致简约却充满力量的仪式之美。火炬设置于湖面之上,湖水喷泉升腾形成火炬塔,水火交融的震撼画面令人振奋,成为开幕式上最动人的视觉记忆之一。
与传统入场仪式不同,本次各代表团以一种自由、互动的方式入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灵动敏捷的金丝猴人偶在现场穿梭互动。开幕式舞台背后的水幕喷泉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拱门——对东道主来说,它是象征热情好客的欢迎之门,对所有运动员而言,则是一道象征荣耀的凯旋之门。运动员们从水幕前经过,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发自内心的欢迎与问候。
“从开场到结束,没有冗长的流程,也没有繁琐的环节,情绪始终饱满、节奏自然。”一名观众说,“开幕式原来也可以这样放松、自在。”
正如一位媒体记者所言:“这场开幕式,没有屋顶,却有无限可能。”
摄影/涂新
编辑/陈学军
审核/李春林
终审/陈佳楣
统筹 监制/涂新 王韬
四川画报体育频道
来源:四川画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