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法院开展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为守护“一湖清水”注入司法动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6 20:24 2

摘要:8月的鄱阳湖,碧波映日,草洲绵绵,水鸟翩跹。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鄱阳县人民法院饶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将法治力量融入生态治理实践,通过开展“1+1+1+1

8月的鄱阳湖,碧波映日,草洲绵绵,水鸟翩跹。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增强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鄱阳县人民法院饶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立足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将法治力量融入生态治理实践,通过开展“1+1+1+1”系列司法活动,即采用“一场庭审敲响警钟、一次放流修复生态、一次巡湖护佑江豚、一堂研学播种希望”的立体形式,向公众传递“破坏环境必担责、生态修复需共为”的鲜明导向,为守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注入司法动能。

巡回审判:以案释法敲响警钟

夕阳余晖洒在鄱阳湖畔,国徽高悬的审判庭与波光粼粼的湖面遥相辉映。

“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8月15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环境资源案件巡回审判在莲湖乡龙口村百年香樟树下公开进行。

莲湖乡四面环水,世代以捕鱼为生,因“长江十年禁渔”,村民“洗脚上岸”,但非法捕捞行为时有发生。为有力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给心怀侥幸之人敲响法律警钟,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法庭特选在鄱阳湖入湖口——龙口村开展巡回审判,让村民“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

被告人朱某荣伙同朱某爱、朱某先、朱某相(均已判决)使用禁用渔具三重刺网在鄱阳湖区实施非法捕捞行为。在法官的主持下,庭审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法官结合案件事实,向被告人深刻阐释“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生态意义、鄱阳湖的生态功能作用,以及非法捕捞行为对水生生物资源、水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损害后果,被告人朱某荣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并表示愿意购买鱼苗修复鄱阳湖受损生态环境。综合被告人的认罪认罚和主动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等情节,法院依法对被告人适用缓刑。

“我以为捕几条鱼没多大事,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回去一定要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庭审结束后,旁听村民感慨道。

此次庭审,共有村干部及村民近百人全程参与旁听。法庭干警趁热打铁,结合案例“以案释法”向群众发放《鄱阳湖生态保护告知书》、长江保护法等宣传手册,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环保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增殖放流:以鱼为媒修复生态

“一、二、三,放!”随着法官、被告人以及鄱阳县人民检察院、鄱阳县农业农村局、莲湖乡人民政府、鄱阳湖生态保护基金会、鄱阳县鄱阳湖江豚保护协会代表将一盆盆活蹦乱跳的鱼苗缓缓倒入鄱阳湖,5万余尾鲢、鳙、草、鲫鱼等鄱阳湖常见鱼种欢快地游向深水区。这是巡回审判后同步开展的“8·15全国生态日鄱阳湖增殖放流司法修复活动”,也是本次全国生态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增殖放流的鱼苗全部由前述非法捕捞水产品案的被告人朱某荣出资购买。

“办理案件过程中,我们坚持‘谁破坏、谁修复’原则,构建以‘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为基础,结合‘碳汇认购’‘集约修复’等多元修复新格局,打出‘刑事惩戒+生态修复+社会教育’组合拳,让违法者从‘生态破坏者’转变为‘生态修复者’。”该法庭干警告诉记者。

江豚巡护:共筑江豚“安心港湾”

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也是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的“晴雨表”,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流域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为织密司法保护协作网,增强对长江江豚司法保护协作,为留住长江“微笑精灵”保驾护航,以实际行动护航长江及鄱阳湖生态环境,8月15日下午,法庭干警联合鄱阳县鄱阳湖江豚保护协会开展“全国生态日—守护长江江豚主题巡护活动”,法官和志愿者乘着巡护船只穿梭在鄱阳湖龙口水域,开展鄱阳湖水面巡护,重点排查非法采砂、船舶噪声污染、废弃渔网残留等威胁江豚生存的隐患,同步观察江豚活动轨迹及栖息地环境,用实际行动参与到鄱阳湖江豚保护当中。

此外,饶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还与鄱阳县鄱阳湖江豚保护协会就“信息共享、联合巡护、法治宣传、司法救助”常态化合作达成共识。此次巡护也是饶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深化“生态司法+公益保护”的创新举措。

环保研学:以教促行播种希望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禁渔期不能捕鱼吗?”“如果看到长江江豚搁浅了,应该怎么做?”当日下午,法庭干警化身“生态讲师”,带领50余名师生走进鄱阳县鄱阳湖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环保研学活动。

活动现场,干警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标本、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同学们讲解鄱阳湖及饶河流域的生态价值、国家禁渔禁捕政策的重要意义,以及非法捕捞、污染水域等行为的法律后果。干警们还通过发放《长江江豚司法保护令》、典型案例集等宣传手册,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共同守护美丽鄱阳湖。

“原来一条鱼对整个鄱阳湖的生态都这么重要!”“我回家要告诉爸爸妈妈,以后钓鱼也要遵守规定!”孩子们稚嫩的话语里,满是对生态保护的思考。带队老师表示:“法庭把课堂搬到博物馆,用真实案例和互动体验代替说教,比课本上的知识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夕阳西下,从庄严的法庭到鄱阳湖博物馆,从违法者的忏悔到孩子们的欢笑,这场“司法+生态”的主题活动,是饶河流域环境资源法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缩影。

来源:江西政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