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连夜归还41件顶级文物!海外文物回家之路,正是中国崛起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4 06:10 2

摘要:文物回家,像是多年漂泊的游子终于敲响了自家大门。2025年3月4日凌晨,国家文物局的代表站在聚光灯下,郑重地从美方手里接过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的交接文件。这一刻,说出来都稀松平常,可经历的人心里头清楚——不容易。

文物回家,像是多年漂泊的游子终于敲响了自家大门。2025年3月4日凌晨,国家文物局的代表站在聚光灯下,郑重地从美方手里接过返还的41件文物艺术品的交接文件。这一刻,说出来都稀松平常,可经历的人心里头清楚——不容易。

说起来你可能觉得有点魔幻,前脚美国交接仪式刚热乎着,后脚德国就赶忙宣布——把当年八国联军抢走的中国文物一件不落地还回来。首批文物已经飘洋过海,从天津港启程,正往故宫的库房奔。有人说,这只是几件老东西的回流罢了,其实,真正让人激动的,是那份绵延了百年、不断拉扯的命运刚刚松了口气——我们中国不再是随便谁捏一把的软柿子。世界看见的不只是文物,而是这个国家终于有力气、敢开口、有人听了。

可你得先回到百年前,才明白这桩“落叶归根”的事有多不容易。1860年那年,英法联军点燃了圆明园的火,把它烧了个通透。没人数得清最后带走了多少宝贝,仅圆明园,有说法超过一百五十万件——琉璃的、玉的、泥金的,统统装箱子运走。更别说大大小小的宫殿、寺庙里的收藏,那些后来漂在大英博物馆、枫丹白露宫、纽约大都会的大展柜里头,冷冷清清地躺着,像无主的鬼魂。你走到它们面前,看见的不是文物,是一段间接挨打的历史。

1900年八国联军里,德国那位瓦德西老头子,还特地在日记里写了——攻城时就像进了自家后花园,想拿啥拿啥。这事儿,德军也没闲着,不光抢了坛坛罐罐,连浑天仪都给拆成零件拉回波茨坦,搁在自家公园里当装饰。你说咱这老天文神器,怎么就成了洋人花园一景了?有时候命运的荒谬,大概也就如此。

外人都觉得,抢的不过是一堆古董,其实掠夺的更是咱们了解自己、解释自己的话语。法国人谢阁兰说得狠,掠走的不是器物,是一个民族说话的资格。想想这些年来,中国人对圆明园的碎片到底有多难释怀?那种“东西在外心里发酸”的劲儿,我想每一代人都明白。

后来几十年里,好像已经习惯文物就该在人家橱窗挡灰。可谁能想到,2025年头儿上,一纸新《文物保护法》,国力的分量就写在了法律条文里。“流失文物追索权”,用了76年才等到。过去是“人家的东西”,现在终于有了底气,你赖着不还?那就见见我们的手段。

要说这个变化,老外其实最心里有数。柏林自由大学里那位施耐德教授,忍不住感叹,现在已经不是还不还的问题了,而是怎么还更好看、更体面。你听出来味道了吗?这不只是态度的变化,而是权力游戏的天平,悄悄地动了。强大的人,开口全是分量。

你要真比划,比丘天津大沽炮台古钟2001年从英国回来,那会儿回来的每一件,几乎都能算一场官司、一轮拉锯。如今局面换了,这些碎片一个个回家,不紧不慢,不需要卑微嘱托。每一桩,都像这个国家崛起时候心口的鼓点。

我那天刷视频,正好看到交接现场,德国大使在台上念“这是迟到125年的正义”。他说得标准普通话,底下的人都没怎么鼓掌,可能太激动,也可能心头的委屈来不及用掌声消化。这种感觉,只有在为家里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东西时,才体会得全。

闲话说回来,英国大英博物馆那23,000多件中国文物,其实大部分全是血淋淋的历史切口。什么唐代的《女史箴图》,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直接抬出去,现在成了“镇馆之宝”。还有敦煌的写经、壁画,前脚斯坦因打着“考察”的名头进来,后脚手脚麻利装箱带走,说是学术,实则贼。每想到敦煌石窟孙殿英那句:“斯坦因是假洋行,名为考察,实为盗窃”,你就懂背后的牙关咬得有多紧。

遭罪可不止英法。抗战那几年,日本拖走的国宝箱子摞起来能盖一座小楼——1879箱,三百多万件。甲午战后到抗战前,日本也没闲着,偷偷摸摸又顺走了一万五千多件。细究起来,如今日本一千多家博物馆里头,藏着的中国文物统共有两百万计,啥年代的都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里头,好货一柜接一柜,想都让你心跳。

得意时,英德美法像极了往日里“白日进京赶考”的洋马褂;现在轮到德国大使在仪式上低头鞠躬,美国代表耐心签档,而英国和日本还装聋作哑,你忍不住想说两句——事已至此,留点体面,看个时势,该还还吧。继续赖也没用,毕竟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人微言轻”的那个了。

说回这些文物,十字路口上折腾一圈,终究还得回家。一件件铜器、瓷瓶,它们是故乡气息的见证,也是民族复兴的默默基石。每一次回归,不光是博物馆的热闹,更像寻亲者与失踪者的团聚。想想看,这些碎片拼起来,是不是更像是在补一整个民族的精神版图?

老北京的大爷说,“自家东西,丢了得回来!”有些事情一等就是一百年。我们这些年人来人往,说着强大,说着未来,其实也不外乎想给祖宗一个交代,给子孙一条脊梁。倘若有一天,大英博物馆也像德国那样,真把箱底儿的宝贝一箱箱送回来,我敢打赌,咱中国人,准会等在门口——不是为了庆功,是想亲手摸摸,“这才算真的家底”。

也许归途还要走好多年,总有人在国门等着这些长途归来的游子。有些东西终究该属于哪里,你说,是不是?

天色快亮了。门外又有脚步声,也许,下一个被送回的国宝,正要敲开家门。

来源:舟中听浪涛

相关推荐